安東媛
【摘要】小學生要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就是要將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yǎng)進行有效提升。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很多小學都開始對音樂、德育等不同方面的輔助教學加以重視。音樂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科目,做好音樂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在積極思想的作用下獲得不斷前行的動力。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利用音樂中道德的閃光點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促進其道德的進步。
【關鍵詞】德育;小學音樂;實踐教學
引言:
將德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不但能夠使課程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增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德育思想觀念。要將德育更好地融于小學音樂教學中,使其發(fā)揮出全部的效用[1]。
一、從課程形式出發(fā),創(chuàng)設模擬教學情境
要將德育在小學音樂教學課程中的優(yōu)勢全部發(fā)揮,教師可以嘗試尋求新興的、富含趣味性和融合性的課程形式進行教學,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課程的主體地位還給他們,進而充分發(fā)揮他們在課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2]。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在課程中以教材內容為根據,創(chuàng)設出模擬音樂背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能夠反映學習內容的環(huán)境中自主進行相關藝術知識、德育知識的探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以《快樂的農夫》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進行課程的開展。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可以先將這首曲目播放給大家進行欣賞,隨后將樂曲中所包含的故事講述給大家,再之后就可以讓大家根據故事中的內容進行分角色扮演。并在故事的演繹中對其加以德育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演繹體會到故事中主人翁所說的“我曾因為沒有鞋子而沮喪,直到我在街上遇見一個無腿的人……”在學生對這一道理有了相應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內容將相關德育傳達給大家,讓他們了解“知足常樂”的意義所在。
二、學習紅色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紅色歌曲是抗戰(zhàn)過程中產生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紅色歌曲的訓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懷[3]。讓學生在歌曲欣賞中體會時代的風貌,感受優(yōu)秀歷史人物的精神,提升學生對紅色歌曲的感悟能力,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傳承革命時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德育,促進其道德的發(fā)展。
例如,在小學音樂《映山紅》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紅色歌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這節(jié)課的作品是20世紀70年代影視劇中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人民對紅軍的熱愛以及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為了提升學生對革命歌曲的認識,教師在導入之初,可以播放《長城謠》并對其誕生背景進行細致介紹,由于這首作品傳播度比較廣,學生應很容易便可以對其前兩句進行模唱。學生模唱完成后,教師可進行歌曲體裁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革命歌曲,增強其對革命歌曲的理解能力[4]。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革命歌曲為導入,讓學生簡單了解了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培養(yǎng)了學生對英雄的崇敬與對祖國的熱愛。
三、在選材上貼近學生生活,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小學音樂教師要盡量選擇貼合學生生活的音樂素材,讓學生更容易對音樂作品感同身受,體會其中的思想內容。例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上冊《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教學中,可以以學生常見的國旗為基礎,為學生講解國旗的歷史由來及設計理念,讓學生了解國家歷史,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促使學生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當下的生活。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拓展課堂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又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每天》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讓學生關注父母每天的生活,體會父母的艱辛,進而對父母產生感恩之情。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改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學會關心家人、體諒父母,培養(yǎng)學生孝順父母的思想,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
四、在歌曲技巧中表達情感,促進學生理解內涵
在音樂學習中,歌唱技巧是表達音樂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礎。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歌唱技巧時,可以加強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富有情感的演唱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的德育內涵。教師可以先做一次演唱示范,讓學生深入體會情感的表達方式,再分析音樂作品的內涵,并讓學生自己演唱。在學生模仿學習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情感表達的問題,加深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江南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示范時,將歌曲由婉轉到跳躍的靈動充分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曲調中體會到江南風景的春雨綿綿、楊柳依依,以及江南人的淳樸與豪放。在感受江南美好意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體會祖國江山的秀美及祖國人民的可愛,以此促進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結束語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德育的滲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感受各種優(yōu)秀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文化傳承與家國情懷,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個體的持續(xù)進步。
參考文獻:
[1]江占國.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外企業(yè)家,2020(15):209.
[2]周淑蘭.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功能的滲透與發(fā)展[J].科普童話,2020(20):97.
[3]徐佳音.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0(13):57.
[4]蘇丹. 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課堂中貫徹學科德育教育之探究[D].集美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