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集聚紡石墨烯纖維系列產品的開發(fā)

      2021-02-27 23:03:38李春苗
      紡織器材 2021年4期
      關鍵詞:刺輥隔距細紗

      劉 倩,李春苗

      (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河北 高陽 071500)

      石墨烯纖維具有強大的體溫遠紅外促進微循環(huán)功能和超強的吸濕透氣等特性,其制品抗菌抑菌性能經多次洗滌不會衰減,且吸濕排汗、舒適親膚。此外,石墨烯纖維表面電阻率低、靜電荷散逸迅速,且其表面有一定的潤滑性,摩擦因數小可抑制和減少靜電荷的產生?;诖?,筆者公司成功開發(fā)出集聚紡石墨烯纖維系列產品。現以石墨烯纖維與精梳棉、滌綸混紡為例,介紹產品開發(fā)的工藝措施和技術創(chuàng)新點。

      1 主要工藝流程

      1.1 石墨烯纖維生條

      石墨烯纖維為新型纖維,具有密度大、不易開松且超長纖維、倍長纖維多的特點,在抓棉機抓取前采用FA106型梳棉機進行預開松,結合較低的工藝轉速和較大的工藝隔距,既減少纖維損傷又可充分預開松。

      紡石墨烯纖維在清花、梳棉工序的流程為:FA002型圓盤抓棉機→SFA035C型混開棉機→FA025型多倉混棉機→FA106型豪豬開棉機→YQ600G型異纖清除機→FB171型給棉箱→FA186A型梳棉機。石墨烯纖維的生條定量為20 g/(5 m)。

      1.2 精梳棉條

      精梳工藝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精梳小卷制成精梳棉條,進一步清除棉條中的短絨、棉結、雜質和纖維疵點,提高纖維的伸直平行度和紗線品質。公司采用立達E35型條卷機和立達E66型精梳機制備棉條,質量穩(wěn)定。精梳棉條干定量為20 g/(5 m)。

      1.3 滌綸生條

      滌綸原料要求含油均勻、長度穩(wěn)定,超長纖維率和倍長纖維含量在可控范圍內。紡滌綸清梳聯(lián)工藝流程為:FA009型抓棉機→FA029型多倉混棉機→FA116型主除雜機→JWF1171型振蕩給棉箱→FA203A型梳棉機。滌綸生條干定量為20 g/(5 m)。

      根據客戶要求,該混紡產品中石墨烯纖維比例為28.57%、滌綸纖維比例為29.57%、精梳棉比例為42.86%。

      2 主要工藝設計要點

      2.1 前紡

      2.1.1 石墨烯纖維的清花、梳棉工藝設計

      石墨烯纖維的梳理工藝,一般采用“早落少碎、漸進開松、減少打擊、避免短絨增加”原則[1]。因此,設計的主要參數為:FA002型抓棉機抓棉打手轉速為920 r/min;SFA035C型混開棉機豪豬打手轉速為920 r/min,第一平打手轉速為581 r/min,第二平打手轉速為540 r/min,配合塵棒大隔距,減小排除、加強開松;FA106型豪豬開棉機打手轉速為500 r/min,棉箱打手轉速為580 r/min。

      FA186型梳棉機紡石墨烯纖維的各點隔距,要偏大掌握,選擇針/齒密較小的梳理針布,以減少纖維損傷。配置為:AC2030×01550D型錫林針布,AD4530×01870D型道夫針布,AT5010×5611型刺輥針布,MCBH42D型彈性蓋板針布。錫林—蓋板隔距從入口到出口分別為:0.381 mm,0.330 mm,0.330 mm,0.330 mm,0.381 mm。錫林轉速為360 r/min,刺輥轉速為980 r/min,保證棉束纖維能夠順利轉移;蓋板線速度為266 mm/min,保證對纖維進行合理梳理;出條速度為65 m/min,能減少對纖維的損傷。

      2.1.2 滌綸纖維的清梳聯(lián)工藝設計

      滌綸纖維線密度為1.33 dtex,具有纖維細和天然滑糯的特點,使得抓棉機不易抓取成功[2]。工藝設計將打手轉速提高為1300 r/min,打手與肋條隔距減小為-1.5 mm,配合合理的補風系統(tǒng),在實現對滌綸纖維開松的同時,加大對纖維的抓取量。

      滌綸纖維清梳聯(lián)工藝流程短,應注重FA116型主除雜機分梳板的梳理作用以及除塵的工藝設計,做到分梳板分梳到位,除塵刀排除索絲、雜質的同時應盡量少損傷纖維。其主要工藝參數為:主刺輥轉速為280 r/min;主刺輥與第一分梳板入口隔距為3.0 mm、出口隔距為2.5 mm,與第二分梳板入口隔距為2.7 mm、出口隔距為2.5 mm;3把除塵刀與主刺輥隔距分別為1.3 mm,2.0 mm,2.2 mm,較大的除塵刀隔距可減少對滌綸纖維的損傷,減少短纖維的產生。

      FA203型梳棉機紡滌綸纖維的各點隔距宜偏大掌握。其錫林—蓋板的5點隔距為:0.356 mm,0.305 mm,0.305 mm,0.305 mm,0.356 mm,以適應滌綸纖維長度長、棉結少的特點。

      紡滌綸纖維梳棉機后部工藝設計也很重要。設計梳棉刺輥與錫林隔距為0.178 mm,梳棉刺輥與刺輥分梳板隔距加大為3 mm,刺輥與除塵刀隔距加大為0.559 mm,目的是減少纖維損傷。刺輥與給棉板隔距設計為0.635 mm,錫林轉速為390 r/min,刺輥轉速為640 r/min,較大的錫林刺輥速比有利于滌綸纖維的伸直平行。

      2.1.3 并粗工藝設計

      2根石墨烯纖維生條+3根棉精梳條+2根滌綸生條的并條混合及后工藝流程為:FA306A型并條機(頭并)→FA306A 型并條機(二并)→FA326型并條機(三并,帶USTER自調勻整)→FA423型懸錠粗紗機→FA507型細紗機(改造華方集聚紡裝置)→SMARO型自動絡筒機(帶USTER QUANTEM 3型電子清紗器)。

      并條工藝設計既要保證條干水平,也要注意條子的外觀質量和抱合力。

      a) 頭并要保證混紡比。2根石墨烯纖維生條、2根滌綸條與3根棉精梳條交叉排列,由于棉纖維具有長度短[3]的特點,頭并并條隔距設計為7 mm×18 mm,選用φ15 mm壓力棒調節(jié)環(huán),保證壓力棒位置,確定適合的摩擦力界、保證條干均勻;喇叭口規(guī)格偏小掌握,制定清潔檢查周期,保證圈條盤斜管潔凈、無棉蠟,棉條無破損;前羅拉與出條小壓輥間的張力偏小控制,以增強棉纖維與滌綸纖維成條的抱合力,避免張力不一致出現疙瘩條。

      b) 二并要保證充分混合。二并并合數為8根,目的是使石墨烯纖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充分混合。隔距設計為7 mm×20 mm,選用φ14 mm壓力棒調節(jié)環(huán),以保證條干水平;干定量設計為23 g/(5 m),使用3.6 mm喇叭口,保證纖維間抱合緊密,避免劈條。

      c) 末道為8根并合,干定量為21.5 g/(5 m),隔距設計為8 mm×20 mm,選用φ13 mm壓力棒調節(jié)環(huán);FA326型自調勻整并條機導棉器規(guī)格偏小掌握,為83 mm,以加強纖維之間抱合,避免后道工序出現劈條、細條問題。

      d) 粗紗工序要進一步提高纖維的平行伸直度,也要控制伸長率。為了配合細紗工序的牽伸能力,粗紗定量設計為6.0 g/(10 m),粗紗捻系數設計一般不大于70,以細紗工序牽伸順暢又不產生意外牽伸細節(jié)為宜,設計捻度為2.7捻/(10 cm),效果較好。此外,粗紗工序要保證紗線外觀質量,要求成形良好、無明顯的外觀疵點,以減少后工序出現牽伸不良問題。

      2.2 后紡

      2.2.1 細紗工藝設計

      細紗工序主要任務是牽伸、加捻和卷繞成形。牽伸工藝設計要求控制力、引導力和摩擦力界配合得當[4],以控制、改善條干且無偶發(fā)性紗疵為宜。

      筆者公司集聚紡是在普通環(huán)錠紡FA507型牽伸裝置前,加裝異型管、網格圈和吸風裝置等。網格圈集聚區(qū)的纖維受負壓控制,加捻三角區(qū)寬度縮小使得纖維束集束,之后再經過輸出加捻,幾乎每根纖維都能集聚到紗體內。這樣的紡紗形式纖維離散性小,需要的牽伸力更大,以避免吐硬頭、牽伸不開問題,影響生產生活。

      由于石墨烯纖維混紡品種的纖維長度差異較大,細紗工藝隔距設計要兼顧化纖和棉纖維的特點。紡14.6 tex品種的細紗設計隔距為17 mm×42 mm,配用2.5 mm、不帶壓力棒的隔距塊,后區(qū)牽伸倍數偏大、為1.25,避免出現石墨烯纖維和滌綸纖維牽伸不開等問題。細紗錠速為14 kr/min,不宜過快;負壓吸風偏大掌握,使纖維抱合緊密、增加成紗強力。石墨烯集聚紡紗線比普通環(huán)錠紡紗線毛羽少、強力高,更適合制作高檔產品。

      2.2.2 自絡工藝設計

      自絡速度不能太高,優(yōu)化為850 m/min時棉結、毛羽增加最??;使用USTER QUANTEM 3型電子清紗器合理確定清紗參數,切除有害紗疵、保留無害紗體,配用Q-DATE功能把關異常條干紗、棉結超標紗等,提高紗錠均勻度,保證絡筒質量穩(wěn)定。

      3 結語

      石墨烯纖維安全級別達到A級嬰幼兒服裝要求,可與棉、麻、絲、毛、滌綸、腈綸等各種纖維混紡,尤其與純棉、滌綸混紡,可兼顧純棉織物的舒適性和滌綸織物的高強力與挺括性,市場應用性非常強。集聚紡石墨烯纖維品種毛羽少、強力高,在紡紗過程中要注意清花、梳棉工藝設計,總體原則是大隔距、慢速度,以充分開松并減少纖維損傷;并條工序采用3道并合方式,使纖維間混合均勻;粗紗工序用小捻系數,保證良好的外觀質量;細紗工序兼顧牽伸力和控制力,保證正常牽伸、少出偶發(fā)性疵點;絡筒工序充分利用USTER QUANTEM 3型電子清紗器的強大功能,把控紗疵,穩(wěn)定品質。

      猜你喜歡
      刺輥隔距細紗
      減少JWF1213 型梳棉機落棉率的工藝優(yōu)化
      TC 系列梳棉機刺輥除塵刀工藝的改進措施
      棉紡織技術(2022年8期)2022-11-21 23:08:16
      保證春節(jié)后細紗開車質量的幾項措施
      棉紡織技術(2021年6期)2021-12-22 14:39:44
      梳棉機錫林與刺輥速比對成紗強力的影響
      前牽伸區(qū)內纖維變速點分布對混紡紗成紗質量的影響
      絲綢(2021年8期)2021-09-06 01:50:43
      刺輥速度對棉結變化和重新分布的影響
      紡織學報(2020年7期)2021-01-05 03:44:00
      略談梳棉機針布間隔距
      紡織器材(2020年5期)2020-12-21 04:05:10
      隔距片
      ——具有歷史感的工具
      集聚紡細紗機使用壓力棒隔距塊對成紗質量影響的研究
      細紗機牽伸器材的優(yōu)選改造
      棉紡織技術(2019年4期)2019-04-10 09:21:58
      礼泉县| 大埔区| 威远县| 濮阳市| 随州市| 泰宁县| 若尔盖县| 永吉县| 泰州市| 南皮县| 张北县| 五大连池市| 隆子县| 定兴县| 郸城县| 海盐县| 建德市| 民丰县| 南华县| 秦安县| 喀什市| 会理县| 孝感市| 黔西县| 绩溪县| 万盛区| 天等县| 汾西县| 梁山县| 榕江县| 沁源县| 金堂县| 屏东县| 定安县| 古蔺县| 武陟县| 铜梁县| 渝中区| 化隆| 崇阳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