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統(tǒng)編教材所呈現(xiàn)的習作訓練十分有序,各項內容相互配合,形成了習作能力養(yǎng)成的螺旋結構。三上第三單元習作“我來編童話”作為童話單元的一部分,自然承載著這一單元習作教學內容的關鍵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課程目標的關鍵內核整體設計習作教學活動,關注單元整體中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在目標、內容、方法上的關聯(lián)之處,同時對該習作進行結構性評價,從而全方位地優(yōu)化習作教學的結構。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單元整體;結構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86-0030-04
【作者簡介】萬銀潔,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江蘇常州,213161)副校長,高級教師,常州市特級教師后備人才。
習作能力是衡量中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而習作教學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統(tǒng)編教材的習作編排由單項練筆、小練筆、主題習作、習作單元(包括例文)等幾個部分組成,體現(xiàn)了習作能力培養(yǎng)的序列化、習作內容編排的立體化、所涉及題材的生活化以及習作方法指導的具體化。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認識到統(tǒng)編教材在習作編排上的特點,用好教材,優(yōu)化習作教學過程中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結構。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三上第三單元習作“我來編童話”為例,探討觀照單元整體的習作教學策略。
一、整體設計:基于課程目標的關鍵內核
1.在能力序列中確立重點。
有關習作教學內容,統(tǒng)編教材已經制定了與語文要素相契合的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序列,涉及觀察、想象、修改等一些基本能力。年段不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同。其中,有關想象故事、童話類習作的要求見下頁表1。教材中關于想象作文的類別除童話之外,還有民間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以及科幻故事等;在創(chuàng)作要求上除完全自創(chuàng)外,還輔以看圖寫故事、續(xù)編故事、改編故事、縮寫故事以及補充題目完成故事等方式。實際上,學生在二年級時就已經進行過根據(jù)一幅圖或幾幅圖編寫童話故事的訓練。相對于看圖寫故事來說,本次習作讓學生根據(jù)詞語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童話的要求更高,但學生發(fā)揮的空間也更大。首先,詞語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看到同樣的詞語,不同學生腦海中會產生不同的畫面;其次,這些詞語分類明確,基本涉及了編寫故事需要用到的所有關鍵要素;再次,“國王”“玫瑰花”“森林超市”等詞語也常常出現(xiàn)在學生平時閱讀的童話故事中,這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閱讀經驗,展開想象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
教材對學生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的要求不斷提高,從根據(jù)提示創(chuàng)編到自選角色創(chuàng)編,直至寫出精彩又耐人尋味的故事。序列中的能力要求是層層遞進的,而“我來編童話”是學生正式學寫童話故事的開篇。依據(jù)上表中的習作要求不難發(fā)現(xiàn),本篇習作的重點在于根據(jù)詞語展開想象,并創(chuàng)編故事。也就是說,讀懂、用好教材中給出的三組詞語非常重要。
這三組詞語分別是“國王、黃昏、廚房”“啄木鳥、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邊”,每組詞語中的三個詞語分別指向角色、時間、地點。教師可以通過點撥,引導學生進行隨機分配,形成多種組合,如“國王、冬天、小河邊”;也可以鼓勵學生選擇多個角色,或添加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創(chuàng)編,如自由設計詞語組合“國王、獵人、啄木鳥、黃昏、小河邊”,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的興趣,并增加故事內容的多樣性。
學生通過提示進行加工與再造,故事的基本框架就初步確定了。這樣,他們既把握了能力序列中的重點問題,又打開了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的新思路,以便更有條理地呈現(xiàn)故事內容。
2.在結構目標中突破難點。
統(tǒng)編教材已經為我們搭建了科學的習作訓練序列,這其中包含單項練習、小練筆、主題習作、習作單元(包括例文)等內容。同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也表明,不同年段的想象作文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學段要求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三學段要求學生寫簡單的想象作文,并且內容具體、情感真實。其中,第三學段所提及的寫想象作文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并且對想象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六下第五單元的習作為“插上科學的翅膀飛”,學生要想寫好這個科幻故事,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及素養(yǎng)。
而習作“我來編童話”要突破的難點,正是“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要做到不拘形式,學生首先可以在故事的角色上下功夫,賦予角色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如“貪睡的國王”“愛看星星的啄木鳥”等;其次,還可以為這些角色設計一些道具,如“國王有一朵能預測天氣的玫瑰花”“啄木鳥的天文望遠鏡能看到未來的自己”等,故事的發(fā)展就會有更多可能性;最后,故事創(chuàng)編完成后,學生還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的轉換輔以精美的插圖,一篇類似繪本的想象作文就產生了。這樣的文章,形式和內容都別具一格,有助于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寫想象作文的興趣。
二、螺旋交互:立足單元教學的關聯(lián)之處
觀照單元整體的習作教學,應實現(xiàn)各語文要素內部之間的互動與聯(lián)結。而這一要求體現(xiàn)在習作教學中,就要求教師打通單元各教學板塊在目標、內容、方法等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習作教學的能力要素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所體現(xiàn),并相互補充。
1.綜觀單元整體,體現(xiàn)目標關聯(lián)。
根據(jù)課標,中年段的習作要求是“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就是說,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進行自主創(chuàng)編,寫非真實經歷的故事。比如,本單元的“我來編童話”,旨在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習作能力的提升。綜觀單元整體,閱讀教學應為習作教學助力,并相互促進。因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就要注重體現(xiàn)二者的關聯(lián)度(如表2),引導學生“向讀學寫”。
2.梳理教材結構,指向內容關聯(lián)。
統(tǒng)編教材每一個單元的幾篇文本之間都具有內部邏輯以及對應關系。三上第三單元以“童話世界”為人文主題,由單元導語、精讀課文、自讀課文、習作、語文園地及快樂讀書吧等內容組成,并呈現(xiàn)了點明語文要素、運用學習方法、遷移實踐幾個教學板塊。
導語中的語文要素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清晰明了,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要素,梳理教材中有關字詞句、段篇章以及言語表達形式等方面的內容,找到這些內容與習作“我來編童話”之間的關聯(lián),并通過建立各個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讓“向讀學寫”的內容更能聚焦學習的核心要點。同時,教師可以將原本有先后順序的教學內容打通,將碎片化的內容鏈接到各個教學板塊中,形成相互關聯(lián)的內容結構。這一做法,從縱向講,可以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層次及梯度;從橫向講,也能夠對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銜接(如表3)。
3.聚焦學習活動,嘗試方法關聯(lián)。
本單元為童話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豐富想象,了解童話的一般特性,發(fā)掘童話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而學習方法應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教師在關聯(lián)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活動時,要結合文本的語言風格、呈現(xiàn)方式及文體特征,準確把握閱讀對學生習作能力提升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綜合學習(如表4)。
三、結構性評價:促進童話作文的理想表達
1.關注角色塑造。
從有角色到角色個性鮮明。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如學生的習作中有“國王”這一角色,可以視為滿足了創(chuàng)編故事的基本要求,則可以得三星級的評價;若提及這是一位“貪婪的國王”或“憂郁的國王”,這樣的角色描述則能得到四星級的評價;如果能將“貪婪的國王”具體表述為“愛搜刮珠寶的國王”,把“憂郁的國王”具象化為“愛獨自數(shù)星星的國王”等,就可以得到五星級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很細致,有助于學生塑造出特點更加突出、個性更加鮮明的角色。
2.關注情節(jié)鋪陳。
從情節(jié)完整到波折動人。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正式的童話習作,根據(jù)課標要求以及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如果能寫出一定的情節(jié),并相機展開想象進行描寫,就可以視為滿足基本要求,其習作便可被評為三星級作文;如果在有情節(jié)的基礎上,還能通過更豐富、更奇妙的想象,使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略有波折,其習作便可以被評為四星級作文;倘若能運用在童話類課文中學到的關于想象的習作方法,寫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則這樣的想象作文可以被評為五星級作文。
3.關注表現(xiàn)效果。
從有描寫到有特色。一般情況下,學生經過本單元精讀課文、自讀課文的學習以及二年級的看圖寫話等練習后,對如何描寫想象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已經有了初步的實踐基礎。所以,學生如果能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方法描寫人物,并體現(xiàn)出人物性格特點,這樣的習作可視為三星級作文;如果在此基礎上,學生還能根據(jù)已設定的人物特點,通過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其積極的精神品質,如樂觀、友好、勇敢等,給讀者以較好的閱讀體驗,其習作則可以被評為更高水平的作文。當然,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用課本劇等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或合作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童話,或圖文并茂地展示自己創(chuàng)編的童話故事。這就很好地契合了課標所倡導的“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這一習作要求。
【參考文獻】
[1]常志丹.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習作編排特點及教學中須注意的問題——以三年級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8(22):48-52.
[2]李匯榛.基于結構主義課程觀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3]汪潮.統(tǒng)編教材習作編寫特點及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20):4-8.
39495005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