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瑞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運用主題式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從而實現(xiàn)師生之間共同構(gòu)建高效、和諧語文課堂的目標。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095-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opic-based reading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have lear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langua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goal of the classroom.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matic reading; Teaching
一、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的含義
主題式教學的教育范圍較為廣闊,教師不再局限于課本教材知識內(nèi),而是可以結(jié)合課外知識,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特征,來拓展閱讀資料,引入相應(yīng)的主題式閱讀活動。具體來說,主題式教學是課本文章的主題向外的一種延伸,通過更多同一主題的文章的研讀,讓學生在持續(xù)、反復(fù)閱讀中加深對教材主題的理解與認知,以《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的講解為例,由于本文寫的是年少時期的周恩來,在外出求學的過程中看到了國家的積貧積弱,在受到了他國欺壓之后,立志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奮斗。所以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圍繞“名人立志”為主題開展主題閱讀課。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開展閱讀,比如,可以再去閱讀一些“呂蒙手不釋卷”“魯迅棄醫(yī)從文”“錢學森離職回國”等。主題式閱讀不再是單一講解教材知識,而是更為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及閱讀能力,這對構(gòu)建高效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著較大的教育意義。
二、主題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方法
(一)注重提煉主旨
哲學上說,我們看待事物,要看其本質(zhì),提煉一篇文章的主旨也是如此。每一文章都有其主旨所在,這個主旨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主要思想感情,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比如,講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時候,其中生動、鮮明的文字刻畫了世界第一大峽谷的面貌,讀來使人如臨其境。這篇課文的主旨可以提煉為“自然奇觀”。再如,《小英雄雨來》講述了一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則可以將主旨提煉為“抗日英雄”或者“抗日小英雄”。提煉完課文的主旨之后,教師要根據(jù)這一主旨挑選出與其相同或者相近的課外的文章,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都是關(guān)于古代中國名勝古跡的,目的在于通過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結(jié)晶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guān)中國古代文明和藝術(shù)成就的書籍和文章,通過這些課外閱讀,更深、更廣地了解中華民族曾創(chuàng)造的璀璨文明,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慢慢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之情。除此之外,也還要注意課本文章的題材,比如是抒情散文類的,或者是記敘類的,在課外文章的篩選上也最好找同一體裁的文章,便于學生深入感受某一體裁文章在寫作與表達上的特點。提煉好主旨,找好課外文章之后,接下來就該組織學生進行主題式閱讀了。
針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在課文講述前,即在學生課前預(yù)習階段要求學生進行閱讀,這樣能夠有效節(jié)省課堂教學的時間。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yù)習中進行閱讀。對于一些篇幅較短的文章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上閱讀,從而趁熱打鐵,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放學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或者將主題式閱讀當成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
(二)引入多樣化主題式閱讀方法
主題式閱讀可以拆分為兩個方面,即主題與閱讀。要進行主題式閱讀首先要學會閱讀,其實閱讀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讀書也需要講究方法,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能夠幫助主題式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1.明確目的法。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前,教師需要告訴學生通過閱讀要獲取哪些信息,像文章傳達的情感、語言上的特點、修辭手法運用上的妙處等。有目的地進行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教師應(yīng)該用生動有趣,或者具有懸疑色彩的語言進行閱讀目的的闡述,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以及探究的欲望。在興趣以及探究欲望的帶領(lǐng)下,學生就會更加積極、更加專注地投入到閱讀當中去。
2.批注式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尚不具備太強的閱讀能力,可能一篇文章需要讀上好幾遍才能充分理解文章到底說了些什么,但課堂時間有限,不會留給學生反復(fù)閱讀的時間,因而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極為適合低段小學生的閱讀方法,一邊進行閱讀一邊用筆做一些標記,勾畫出文章的重點,或者理解不了、讀不通的地方,方便像其他學生或者教師請教。這種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對一篇文章的整體把握,從而節(jié)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三)結(jié)合教材激發(fā)學生主題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就是學生展開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從現(xiàn)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來看,其中有很多描寫人間真情、自然風景以及科學奧秘等等類型的文章,這些文章各自都有自己的體系和特點,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單元主題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教學,讓學生根據(jù)每篇課文之間的共同之處,進行有聯(lián)系的閱讀與學習,進而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題,從而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這種閱讀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閱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結(jié)合目標定位來閱讀文章,學生大概閱讀完文章之后,再結(jié)合多樣化的教育模式來實現(xiàn)教育目標。所以教師在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時,就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旅游的風景名勝,或者在外出游覽過程中發(fā)生的難忘事跡。如此,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表述,增強對景色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和探究,也深化了主題式閱讀的教學內(nèi)容。
(四)結(jié)合單元主題拓展主題閱讀素材
主題閱讀有其鮮明的不同于其他閱讀的特色,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同題互動”,也就是針對具體的主題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在這個基礎(chǔ)上,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閱讀特點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拓展和深化教學主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地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不斷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講解“人間真情”相關(guān)單元閱讀主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元二使安西》融合在一起,深化學生的閱讀過程,讓學生對朋友間的友誼有更深刻的感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分析“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故人西辭黃鶴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名句,體會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閱讀主題讓學生深入探究和思考,讓學生去回憶還學習過哪些有關(guān)友誼的詩句或者文本,無形之中把《別董大》《贈汪倫》引入到單元主題拓展閱讀中去,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五)結(jié)合生活主題拓寬主題閱讀視野
在小學的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整合教材中的素材,同時還要注意發(fā)掘與主題相同的其他文章和閱讀生活主題的練習。要在充分理解閱讀主題的情況下,將閱讀內(nèi)容與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和生活建立起親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真真正正體會到閱讀的內(nèi)容。這就是將單元主題與生活化進行有效結(jié)合。二者的有效結(jié)合能夠幫學生建立起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在豐富學生閱讀感知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
例如,所學習的閱讀主題是“成長故事”,包含的文章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等關(guān)于成長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描寫了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充滿正能量,又能鼓舞人心。在主題式閱讀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懂得感恩。像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同時推薦學生閱讀《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這篇文章,讓文章通過對比深化周總理的榜樣力量。如此通過拓展閱讀就能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還能深化閱讀與德育的結(jié)合。
三、結(jié)語
總之,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要轉(zhuǎn)變教學思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的依據(jù),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同時,教師還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采用主題式閱讀的形式,促進學生閱讀的發(fā)展。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進而推動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進程。
參考文獻:
[1]蔣鳳鳴.淺議小學語文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探索[J].中外企業(yè)家,2019(14).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