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留守兒童班主任是班主任中的一種特殊人群,其除了扮演一般班主任角色外,更多的是要在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學習進步與家校溝通等方面多下功夫。本文從現在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在家校互動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分析了家校溝通的方式,以期對于增強家校溝通效益,守護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班主任; 留守兒童; 家?;? 溝通方式
中圖分類號:G45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2-033-002
留守兒童接觸外界的機會較少,班主任老師作為孩子們日常密切接觸的人,其言談舉止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老師與家長溝通的角度、深度、廣度的選擇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家?;拥某尚?。為此,如何選擇適宜的溝通方式,充分發(fā)揮留守兒童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積極效應就成為現在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留守兒童班主任家校溝通影響因素
俗話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平臺”,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更多的父母為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資源保障大多選擇了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大多是在農村、偏遠地區(qū)等經濟相對落后地方的適齡兒童,留守兒童中離異、單親家庭的數量逐漸增加,留守兒童的家庭親子關系相對緊張、不和諧狀態(tài)較多。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想與世界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與個性化成長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的家校溝通是一門學問,需要學校、教師的特別重視。班主任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引路人,其溝通智慧的高低與否、溝通方式選擇的恰當與否都對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就目前來看,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家校溝通的影響因素包括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社會背景、物理環(huán)境與歷史背景等環(huán)境因素;發(fā)送者的因素、接受者的因素等個人因素;意義與符號、編碼與分類組織的信息因素;書面溝通、口頭溝通、身體語言、圖像語言、多媒體語言等方式渠道因素。家校溝通的目的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為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成長保駕護航。
二、留守兒童班主任家校溝通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主要包括書面溝通、口頭溝通、身體語言、圖像語言、多媒體語言等方式。這其中書面語言周密且邏輯性較強、條理清晰,書面溝通是指以書寫與閱讀的方式進行溝通,比如信件、通知等,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相關事宜的動態(tài)變化;口頭語言傳播速度相對較快、反饋相對及時,口語溝通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相對較好,常用于談論、電話聯系、訪問與調查學生的家庭人員情況、經濟狀況等,以便更好地為留守兒童給予心靈上的呵護,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班主任老師的關愛與親切;身體語言盡管可視性較強,但是很容易讓家長誤解、曲解班主任意愿;圖像語言相對形象生動;而多媒體語言則富有趣味性與綜合性,可以拓展人際溝通的范圍、較好地跨越時空的隔閡,讓家長與班主任老師面對面直接溝通進而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身心發(fā)展狀況以及將孩子家中與道德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放心在外工作,但是多媒體溝通往往受到設備與場地的限制。
就目前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現狀來看,問題主要存在在溝通方式的選取不當上,由于班主任老師的教學經驗相對不足、教學理念較為傳統(tǒng),尚未意識到家庭資源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較少重視挖掘家庭資源,與家長的溝通互動相對不足;其次,班主任老師溝通的時候大多是以留守兒童遇到的問題為主,時間上大多在問題出現之后的反饋與解決對策的商量上,班主任老師與家長預先的溝通互動較少,對學生的家庭狀況、成長環(huán)境了解不全面,問題的溝通難免會引起外地家長的擔憂,并不能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效果;再者,班主任老師在與留守兒童家長溝通的時候,多以學習為主,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注溝通相對較少,往往忽視孩子們健康積極向上性格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在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互動中,班主任老師往往在無形之中會將學生與其他孩子做一些橫向比較、或者縱向比較,衡量標準相對單一、框架結構的束縛相對較強、溝通時平等溝通的心態(tài)往往并不明顯,班主任老師無形中會顯示出趾高氣揚或是不耐煩的態(tài)度,孩子的家長總是難免處于一種被動的“聽訓”狀態(tài)。
三、留守兒童班主任家校溝通方式探究
1.注重教育方法技巧的溝通互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留守兒童家長由于受到受教育水平程度較低、教育方式僵硬強制、教育理念保守等方面因素影響,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的教育方法往往并不恰當,體罰孩子的現象也時常發(fā)生,為更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快樂愉悅的環(huán)境,班主任老師無論選取何種溝通方式與家長溝通,在內容上都應注重教育方法與教育理念的溝通。首先,在口頭溝通中,班主任老師可以多多地和家長說一些優(yōu)秀的典型案例,和家長一些分析這些案例中內含的一些教育理念,讓家長學會包容孩子們的不足之處,解放孩子們的天性,多用贊賞性的、鼓勵式的態(tài)度看待自家孩子,不要用過分強制性的言語苛責孩子的不足之處,否則孩子不但不聽,甚至會產生抵觸、叛逆心理,以撒謊或是回避的方式回應家長的苛責,這樣的話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便會陷入不可回轉的死局當中,親子間感情也難免產生隔膜。其次,書面溝通中,班主任老師可以將適用于每一位孩子的教學技巧、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內容印發(fā)成一些小冊子,方便家長隨時翻閱了解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時發(fā)現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更正,為促進孩子的積極健康成長、學生個性化的發(fā)揚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氛圍。再者,由于留守兒童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家長對班主任書面表達或口頭表達的意愿或是主旨理念的消化理解難免會不到位。為此,班主任老師也可以分享一些關于教育方法、技巧的影像視頻給家長,讓家長直觀形象地了解教育方法、理念的實施辦法,加深其對于班主任老師語言或是文字的印象。
2.溝通要做到事前、事中與事后溝通有機結合
溝通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很多留守兒童在性格方面大多怯弱、倔強、執(zhí)拗且缺乏獨立性等,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應當加強與家長的事先溝通,要提前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人員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多和家長溝通孩子性格養(yǎng)成因素,讓家長重視到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價值引導作用。班主任老師還應當加強與家長的定期溝通,盡管很多的家長大部分時間都是外出務工、不在家,但是現在信息技術也較為發(fā)達,班主任老師應當將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實時與家長反饋,讓孩子家長除了一些日常事務的溝通,更多的關注與孩子的情感溝通。班主任老師可以利用書面溝通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進步狀況、生活情況等分塊做一個整理,讓家長直觀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進而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日常定期的呵護與愛護,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
3.溝通方式要為正面積極內容服務
就目前留守兒童現狀來看,大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大多是由于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但是這并不代表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家長盡管把孩子留在家里讓老人帶著,但是還是很關注孩子們的情況的,班主任老師在利用班級微信群、QQ群溝通時,還要把家里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沒有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及時反饋給家長,綜合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身心發(fā)展狀況,但是應當盡量以正面積極的語言為主。贊美是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內在渴望,班主任老師在他們眼中是善良而又偉岸的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難免會存在自卑心理,為此在和家長的溝通互動中,班主任老師應當多以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fā)展,除了讓家長無后顧之憂可以放心在外面打工,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長也學會理解、寬容并尊重自己孩子的個性,多用一些向上的語氣、語調,適宜的語速和孩子溝通,剛柔并濟共同呵護孩子弱小的心靈。在非語言的溝通中,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可以用一些親和的身體姿勢、動作;面部神情,鼓勵學生家長更多的說,自己更多的做好一個傾聽的角色。比如在面對面家訪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應避免東張西望地看家內的裝飾,要更多以親和的態(tài)度貼近家長,善于換位思考,多多體諒家長的心思。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關注的重要問題,家校溝通又是留守兒童班主任老師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老師作為留守兒童成長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其家校溝通的視角往往直接影響家?;拥某尚?。為此,留守兒童的班主任老師應當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管理理念,充分意識到家庭資源在學生學習成長、性格養(yǎng)成過程中的優(yōu)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以更加恰當的、適宜的溝通方式調動起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更好地發(fā)揮出家校合作的資源優(yōu)勢合力、與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