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云蛟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466001)
雷蕾,國家一級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近20 部電影音樂、一百余部中長篇電視劇音樂。先后擔任了《西施》(2009)、《趙氏孤兒》(2011)、《冰山上的來客》、《武則天》及《紅軍不怕遠征難》(2016)等大型原創(chuàng)歌劇作曲。[1]
《紅軍不怕遠征難》是一部以中國歌劇為主同時吸取了西洋正歌劇的創(chuàng)作手法的作品。該劇于2016 年10 月19 日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是雷蕾歌劇創(chuàng)作中一部以中國革命主流的政治題材的歌劇。四幕七場,內容緊隨著中國革命中的“長征”題材為主線,展示了一個個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怕犧牲、勇于拼搏的小人物的英雄形象。
《送郎當紅軍》為第二幕第二場。紅軍打入遵義城,各族百姓傾城而出歡迎紅軍,場面歡快熱鬧。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母親送兒子參軍,妻子送丈夫入伍,紅軍隊伍迅速壯大。
打鬧歌是仡佬族民間音樂中伴隨著擊鼓而和的一種世代相傳的勞動歌謠。自古以來仡佬族就有“聚而踏歌”、“擊鼓歌唱”的風尚,用歌聲來銘記歷史,頌揚勞動、贊美生活、傾訴愛情,這就是仡佬族人民在勞動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古老民間音樂文化。[2]在貴州黔北遵義地區(qū)的余慶、湄潭、遵義、正安、道真、務川等地則統(tǒng)稱為打鬧,即敲鑼打鼓喊號唱歌進行薅草的勞動方式。
根據(jù)勞動地點的不同有不同的演唱形式,打鬧時所唱的山歌稱為打鬧山歌,所喊的號子為打鬧號子,這些都統(tǒng)稱為打鬧歌。打鬧歌由“號”、“歌”、“尾”組成。“號”即為歌頭,一般無歌詞,大多只有襯字襯詞的重復?!疤枴苯Y束后是歌,即唱“主歌”,“主歌”是能抒發(fā)一種感情、敘述一件事情的歌曲?!爸鞲琛苯Y束后,則是一段無詞“歌尾”,以曲為主,鑼鼓伴奏,常戛然而止。整個表演形式近似于大聯(lián)唱。
第一部分是節(jié)奏較為歡快的打鬧歌,這部分共分為帶引子和尾聲的三個樂段,由引子,A1,A2,A3,尾聲組成。歌頭較舒展、自由、高亢;主歌節(jié)奏短促,常為兩小節(jié)、三小節(jié)分句,句間銜接自然;歌尾熱烈而緊湊。內容直接抒發(fā)情感,與仡佬族的民間生活密不可分,是人民大眾根據(jù)自己的耳聞目睹,身心經(jīng)歷而演唱的歌曲。
引子為“號”,歌頭。由女歌師和男歌師演唱,歌師背鑼掛鼓,邊打邊唱。音樂色彩上具有民族韻味,使人們強烈地感受到由音響上的色彩特質帶來的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歌師所扮演的角色在勞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三小節(jié)的節(jié)奏較為舒展、自由,演唱形式較為高亢、明亮。只用了襯字“哎”、“喲嗬”、“喂”。在調式調性上主要以五聲音階組成的羽調式,即“6 1 2 3 5”五個音為骨架音組成。
A 段是主題的呈示,由女歌師與男歌師領唱,眾鄉(xiāng)親和唱。歌詞的句式不一,以七字句、九字句較多,亦有五字、六字的長短句。歌詞主要描述紅軍來到了仡佬寨,家家戶戶為紅軍打草鞋、舂大米,爭著為紅軍當向導,幫助傷殘的士兵抬擔架。這些都足以證明紅軍是受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所以當?shù)乩习傩諣幹敿t軍。襯詞中“吔個”、“喲嗬喂”、“來喲喂”,給人感覺奔放有力,既符合勞動者情緒上的需要,又使廣大群眾便于記憶,也便于接唱,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A1 段為主歌部分。以盤歌的演唱形式盤問對方一些事物,例如:“誰為里個紅軍舂大米?誰為里個紅軍打草鞋?”、“女為里個紅軍舂大米,男為里個紅軍打草鞋。”語言形象生動,曲調流暢上口。在你盤我答之中表現(xiàn)了仡佬族的人民對紅軍的稱贊。歌詞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構緊密,反映了仡佬族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真摯情感的追求,體現(xiàn)出勞動人民的熱情,符合當?shù)貏趧尤嗣竦臍赓|。節(jié)奏上較強,鏗鏘有力,但旋律起伏不大。
A2 段音樂轉到了d 羽調式。開始由二聲部女中音與男低音以和聲式織體進行演唱兩個樂句。不同聲種的鮮明音色的對比,使人倍感親切,熱情的謳歌了軍民的魚水情誼。接著音樂以e 羽調式由女高音與男高音以高二度進行重復模仿兩個樂句。
A3 段為a 羽調式,音樂不斷地發(fā)展,進入高潮。由女歌師與男歌師共同演唱相同的旋律進行領唱,眾鄉(xiāng)親們以和聲式織體進行合唱。
尾聲旋律以節(jié)奏緊縮的形式,由女歌師和男歌師唱第一拍,眾鄉(xiāng)親們第二拍。六小節(jié)的旋律重復,把音樂推向最后的高潮,七度的6-5 進行,又以小三和弦1-6 結束,首尾呼應,總結概括。這部分主要以三度跳進為主,例:6-1,1-6。這種小三度的跳進與更大音程的跳進在許多二度進行之間有平滑級進的感覺,不僅是加劇緊張性和增強力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使旋律的表現(xiàn)力個性化的重要手段。節(jié)奏型以鼓點為主:x.xx xxxx x| x.xx xxxx x|。這種節(jié)奏型的特點:以變化重復主題的手段,保持主導樂思基本面貌的基礎上對其余部分加以精巧適當?shù)淖兓伞?/p>
這種方式為歌曲渲染情緒,活躍氣氛起到了鞏固和強調的作用,以此表現(xiàn)高昂突進的情緒。在演唱上,女歌師與男歌師音色混合時,使用了“假超越”的和聲織體。但在實際音響上并沒有超過女高聲部,但由于男高音的緊張度已經(jīng)超過了女高聲部。因此,男高音聲部具有特殊的效果,其緊張度往往會沖淡旋律,在聽覺上形成有一個浮于旋律上的一個疊加聲部。
第二部分為女生三聲部合唱《送郎當紅軍》是節(jié)奏較為舒展、自由的小調歌曲,《送郎當紅軍》,共分為三個樂段,A,A1,A2。歌曲每次陳述都對音樂形象的深入刻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樂獲得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力?!端屠僧敿t軍》是江西贛南客家山歌頗具代表性的革命歌曲,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客家山歌為宣傳革命道路、歌頌蘇區(qū)新生活,記錄蘇區(qū)重大的歷史事件等發(fā)揮了它本身重要的價值,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江西民歌《送郎當紅軍》有多個版本,其中有1984 年7 月,杜亞雄編著的《中國民歌精選》中《送郎當紅軍》和1989 年6 月,柳正明編著的《中國傳統(tǒng)民歌400 首》的《送郎當紅軍》,前者四段歌詞,后者十段歌詞,二者除了歌詞上的不同,且曲調都一致。江西民歌《送郎當紅軍》是根據(jù)《上廣東》中[旦]的唱段《懷胎四月八》中的《懷胎歌》的音調進行改編的,[3]在保持原有音調的基礎上,省去了裝飾音和十六分音符,再經(jīng)過調整個別音符的高低填寫上新的歌詞,形成新的主題材料,改編后的曲調旋律婉轉流暢,詞曲結構為分節(jié)歌形式。歌詞簡短精煉,旋律委婉動聽,在當時蘇區(qū)的擴紅運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雷蕾在歌劇第二幕二場中,根據(jù)這首江西民歌《送郎當紅軍》改編成三聲部女聲合唱。這首歌曲是在紅軍打進遵義城,當?shù)乩习傩諆A城而出迎接紅軍,自“黔北打鬧歌”之后,緊接著由女聲三聲部合唱的這首《送郎當紅軍》,母親護送兒子參軍,妻子送丈夫當紅軍的感人場面。歌曲節(jié)奏較為舒展自由,旋律抒情婉轉,歌詞簡短、精煉。歌曲由三個樂段組成,每次陳述都對音樂形象的深入刻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樂獲得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力。
《送郎當紅軍》第一樂段,G 徵調式。旋律由“sol、la、do、re、mi”五個基本音構成。歌曲中運用了大量的客家山歌的特性音列:la-re,la-do -re,sol-la-do-re,la-do-re-mi,mi-sol-lado-re-mi。這些音列的運用對客家山歌的音樂風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4]。它以sol-la-do-re 構成的四音列旋律進行,使其感情氣質具有悠揚、抒情的特點,與客家人民純樸的性格特征相關聯(lián)[5]。
這首客家山歌的音調特征是中高音區(qū),窄音域、窄音列,以羽商音構成的純四度框架為骨干的四度跳進和臨音級進為特點的旋法[6]。在這些旋法中,強調了大二度、小三度和純四度音程關系的特點。節(jié)奏型以切分音和八分音符為主,前者在歌曲中表現(xiàn)出一種不安、悲涼的音響效果,后者表現(xiàn)出具有穩(wěn)定的、歌唱性的音響效果。一字多音的大量運用,使得旋律委婉動聽,回環(huán)曲折,對音樂情緒的增進起到了推動作用,描繪出妻送郎時“一步三回頭”的不舍,給聽眾一種揪心的情感體驗。
整首歌曲的結構為復樂段,句式結構為多句式。在調式調性上,第一和第二樂段是G 徵五聲調式,第三樂段為A 徵五聲調式,是第二樂段的轉調模進重復。在聲部上,第一樂段三個聲部形成和聲式織體,第二和第三樂段在聲部上形成對比復調的關系。主旋律分別在女高、女中、女中聲部呈現(xiàn),歌曲每次陳述都對音樂形象的深入刻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樂獲得更為豐富的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