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摘 ?要:近年來,新課改正處于不斷發(fā)展和深化的階段,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又要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怎樣使二者有效結合?這是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并不斷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 ?審美情趣 ?學生主體 ?課堂活力 教學形式 ?求知欲 ? ?創(chuàng)造力
近年來,以高考為導向的語文教學,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化和教學模式化,從而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致使有的語文課堂教學缺乏美感、缺乏活力、缺乏情趣、更缺乏創(chuàng)造力,這與新課改以培養(yǎng)人的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相背離。怎樣解決這一矛盾?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探究。
一、讓“美”走進課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語文是一門最具美感和人文性的學科,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絢麗多彩的美麗世界。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挖掘并靈活運用各種美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從方方正正的文字里,讓他們感受到不同風格的語言美;
從端莊典雅的唐詩中,讓他們感受到中國詩歌的意境美;
從婉約靈秀的宋詞中,讓他們感受到所蘊含的情韻美。
從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讓他們感受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心靈得到美的滋養(yǎng)、浸潤,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得以提升,最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活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F代教育區(qū)別于傳統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fā)展。
學習《鴻門宴》時,我問學生誰愿意做一回西楚霸王項羽,來安排酒宴上的座位,并在黑板上把人物的座次方位畫出來。當時就有一男生沖上講臺,引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糾錯中掌握了古代文化常識中關于座次安排的知識。評價人物形象時,項羽的性格特征用的幾乎是貶義詞,如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自矜功伐、婦人之仁等等,于是我就順勢設了一個問題:既然項羽身上有這么多的缺點,可為什么很多人都把項羽當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這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學生異?;钴S:有人說項羽驍勇善戰(zhàn)、豪氣沖天;有人說項羽光明磊落、心胸坦蕩;還有人說項羽重情重義,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些評價可是課文中找不到依據的。我對學生大加贊賞之后,緊跟著又問:你們是怎么得出這些結論的?于是就有學生講破釜沉舟、霸王別姬、項羽和劉邦的故事,知識就開始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整堂課學生思維一直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習興趣十分濃厚??梢姡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盡快轉變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盡量組織切合教學的活動或者設置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打破傳統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局面,讓課堂真正地“活起來”。
三、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歡新奇、容易興奮、好探求新知的心理特征,抓住興趣點,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或者借助多媒體,點燃學生激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在講《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我就通過一個小故事對梁啟超先生大加渲染:話說梁啟超十歲那年,父親帶他到朋友家作客。一進院門,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迷住了,并偷偷折下一枝,藏在寬大的袖筒里。這一舉動,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筵席上,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暗示兒子一番。為了活躍氣氛,父親便當眾對小啟超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箸,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不準落座。”小啟超欣然應允。父親略加思索,便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毙⒊牶笠惑@,恍然大悟,知道父親在暗示自己,不免有些羞愧。便對道:“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痹捯魟偮洌坡曀钠?,喝彩聲不絕。此刻,學生完全被十歲粱啟超的智慧和才華所折服,當然就很迫切地想聽作為學者的梁啟超的演講。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欲一旦被喚醒,探求新知的愿望自然就會很強烈。
語文教學還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多給學生提供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平臺和機會。學習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欣賞古裝電視劇《孔雀東南飛》主題曲,在歌手屠洪剛凄涼纏綿而又余味悠長的“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的反復吟唱中進入新課,學生已被這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所打動,學習的欲望瞬間被激發(fā)出來。再加上之前就安排學生分組分角色排演課本劇,結果晚自習時學生的表演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劉蘭芝、焦母、媒人的扮演者把人物性格演繹得精準到位。尤其是媒人極具夸張、矯情做作的表演,引得我們師生捧腹大笑。表演結束后,學生再對表演者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不僅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而且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個性特長得到張揚發(fā)展,創(chuàng)造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講究教學藝術和方法策略,不斷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充滿美感、充滿活力、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學中輕松愉悅地汲取知識養(yǎng)料,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出它應有的生命光彩,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快速提高。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