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憲華
英語教學有其固有的特點和規(guī)律,需要教師對其中的內涵進行把握和總結,從而得出科學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快速提高英語成績。情境教學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策略,可以為英語教學帶來新的內容和效果,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主動探索新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學英語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廣泛涉及地理、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知識,借助情境教學,將各個門類的知識點以情境的形式進行展現,這就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英語的實踐性較強,這是因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鍛煉和運用,這樣才能扎實提高英語綜合素質。在中學英語課堂當中,創(chuàng)設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VR 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形象的英文學習、對話情境,這就可以體現英語學習的實踐性,提升英語教學的樂趣。同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以學生的基礎學習狀態(tài)和認知水平為依據,設計多樣的教學場景,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生活化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當中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英語學習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就是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第一步,英語教學內容也應當是富有生活意味,與生活內容的關聯也非常密切,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工作當中注意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生活化教學內容。
在外研版英語《A holiday journey》時,教師可以以生活當中的旅游為切入點,以生活化的內容為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對于旅游也會很感興趣,在介紹一些景點像:the Eiffel Tower、TianShan時,如果教師能夠結合一些圖片讓學生對這些景點形成更為直接的認識,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一定會更好。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使用英語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某一景點,以生活化的旅游景點介紹這一方式鍛煉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情境化教學策略的開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教學手段可以是一項討論活動,學生對于開展討論也會非常喜歡。
在《Save our world》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城市內的垃圾被亂扔的照片,讓學生觀看。學生在看到這些照片后,會感覺我們的城市應該得到保護,垃圾應該得到清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How can we help clean up our city?”,之后學生再組織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合作討論,思考如何更好地幫助人們開展城市垃圾的清理,然后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再帶著學生一起討論學生所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學生感到這樣的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也會愿意參與學習和討論活動。
情境化教學活動想要取得較好的效果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情境化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在課后練習當中切實加強英語使用環(huán)境中的聽說能力。課后作業(yè)生活化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提升聽說能力,以更好地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學好英語。
例如,在講解《Wonders of the world》時,教師可以在講解課程內容后為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后從網絡當中尋找一些講解英語文化的英文視頻或者英文廣播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聽說練習,并對這些內容進行翻譯,在下次上課時要將自己所搜尋到的英文內容進行口語復述,借此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互相講一個英語小故事,對方在聽到后要對英語故事進行翻譯,在這樣一種互相聽說鍛煉的過程中,就可以實現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
中學英語課程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英語是必考科目之一,英語在生活當中的運用也有很多方面,英語教學已經得到中學教師越來越多的重視。在中學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應當主動分析英語教學特點,運用情境教學策略,以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法,開展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