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蔓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這一教育理念,《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針對在幼兒課程中引入游戲,發(fā)揮其獨特價值進行了說明。午餐環(huán)節(jié)是幼兒生活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可以豐富幼兒學習和自我鍛煉的契機。在幫助幼兒鍛煉就餐能力以及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滲透課程游戲化的理念。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午餐;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06-0239-02
在談到吃飯這一話題時,家長基本都會和幼兒園教師說:“老師,孩子在家里吃飯的時候特別挑食?!?/p>
“老師,孩子在家里吃飯的時候就好比游擊戰(zhàn)……”等,在聽到家長的反映的同時,作為教師必須思考如何提升幼兒的就餐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課程游戲化這一教育背景下,教師與幼兒園以及教師與家長進行探討研究發(fā)現,盡管在現代教學理念的倡導下,大家都在呼吁解放幼兒的雙手,然而在幼兒午餐活動中,教師仍處于管理者的位置,幼兒仍是被管理者。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幼兒園午餐時間一到,幼兒就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一樣完成就餐任務,這種傳統(tǒng)的用餐模式下,幼兒會失去一定的用餐樂趣?;诖耍瑸榱俗層變涸谖绮铜h(huán)節(jié)心情愉快,教師在午餐活動中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就餐習慣[1]。
一、午餐環(huán)節(jié)課程游戲化的體現
(一)說——飯菜播報員
教師在幼兒就餐之前,組織幼兒進行安靜的餐前“飯菜播報員”活動,提升幼兒渴望午餐的興趣?;顒訙蕚溥^程中,教師需要提前一天將午餐食譜發(fā)到每位家長手中,讓家長給幼兒科普食譜中的營養(yǎng)小知識。第二天午餐開始前,教師請幾名幼兒擔任飯菜播報員給同伴講解菜譜中的營養(yǎng)小知識,并告知同伴午餐中的食物對我們身體健康的作用。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積累營養(yǎng)飲食知識,還能提升幼兒就餐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這一創(chuàng)新活動還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
用餐環(huán)境直接影響幼兒用餐過程中的心態(tài)。播報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今日的午餐展示給幼兒,利用聽菜譜、說健康知識、看午餐食物、聞菜香等方法有效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幫助幼兒了解今天的飯菜,提升幼兒的食欲,幫助幼兒克服挑食問題。在就餐準備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導幼兒聞一聞飯菜的香味,提升幼兒就餐的積極性。緊接著教師可給幼兒介紹當天午餐中每道菜的有趣的名字以及做每道菜需要的食料,教師還要告訴幼兒這些飯菜對他們身體的益處。通過“聽、說、聞”等一系列就餐前的活動,幼兒能被午餐中食物的色香味所吸引,提升就餐欲望以及積極性[2]。
針對中班與大班,教師應將幼兒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內容,豐富午餐活動的細節(jié),幫助幼兒將進餐意識轉化為良好的就餐行為。午餐環(huán)節(jié)的課程游戲化追求的是通過積極的探究和交往、不斷的變化和實時的調整,不斷豐富午餐活動,幫助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積極投入午餐活動。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美麗自助餐”“做一名小小服務員”等符合午餐活動的生活類游戲。在活動之前,教師要了解自己班級幼兒的飲食特點,邀請幼兒輪流擔任解說員向同伴介紹和推薦菜品,通過相互交流讓幼兒明確食物對人身體的作用以及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的價值。午餐活動一開始,教師可優(yōu)先請能力較強的幼兒進行服務員扮演,進而引導班級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作為教師,要相信自己班級的幼兒,與幼兒制訂相應的規(guī)則,幫助幼兒完成“自助餐”游戲活動,讓幼兒能夠自己完成盛飯盛菜舀湯的任務。教師在一旁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的問題。教師必須從細節(jié)入手,將午餐進餐環(huán)節(jié)做得更好。教師要相信幼兒,認識到他們在活動時有吵有鬧同時也有思考,如“大家都喜歡吃蝦丸怎么辦”“好多人不喜歡吃蔬菜怎么辦”“飯怎么分”“如何分配角色”,從細節(jié)入手,教師會發(fā)現幼兒會主動嘗試梳理問題并找出解決方法。作為幼兒教師,不能僅看到活動中偶爾的一團糟的景象,怕班級紀律、衛(wèi)生出現問題,否則容易造成自主進餐活動形同虛設,降低活動意義和作用。自主就餐活動中,教師要足夠耐心和細心,從行為上認同自主就餐活動,做好引導,推動幼兒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結合,從而完成自主午餐活動。
(二)聽——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
等待進餐時,教師可播放舒緩的音樂并且組織幼兒在心里進行歌唱、玩手指游戲。教師要引導幼兒欣賞兒歌中的故事,并巧妙地將進餐要求融入其中,幫助幼兒快速掌握。在幼兒就餐時都會播放音樂,因為音樂可以幫助幼兒放松身心,輕柔舒緩音樂能夠幫助幼兒在心情平靜愉悅的狀態(tài)下增進食欲,讓幼兒在喜歡的音樂中愉快就餐。
(三)動——巧設小小值日生
在幼兒吃完午餐后,教師可充分利用自主管理模式,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在用完餐后,教師要引導幼兒自行將桌子上掉落的飯菜清理干凈,并自行收拾餐具、漱口擦嘴等。
如選擇第一個吃完飯的幼兒當“值日生”幫助老師督促其他幼兒不要忘記漱口擦嘴,調動其他幼兒當“值日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明確值日生的工作內容,告知幼兒在值日過程中如何共同完成任務以及進行分工,還要評選出“最美值日生”,定期舉辦“美食好搭檔”等活動。剛開展“值日生”活動時,筆者非常擔心幼兒的工作能力,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在進行幾次餐前準備活動后,筆者發(fā)現幼兒能夠自己穿戴圍裙,分發(fā)用餐的器具,就餐流程幼兒都能順利完成。
除了遵守教師制訂的各項規(guī)則外,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幼兒進行自我管理。對幼兒來說,午餐和午睡是幼兒每天進行自我簡單評價的兩個方面,如午餐有沒有吃完?是否保持桌面、地面干凈整潔?午睡時有沒有快速睡著?這些問題都是比較直觀顯性的,便于幼兒自我評價。
教師可引導幼兒設計自我評價卡,每月一張,幼兒通過記錄能知道自己一個月的出勤、午餐以及午睡情況。一個月后,教師可讓幼兒將評價卡貼在自己的櫥柜門上,這樣不僅幼兒自己能一目了然,家長也能及時了解幼兒的情況。休息時,幼兒之間還會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使用一段時間評價卡后,教師能夠發(fā)現幼兒在午餐和午睡方面取得很大進步。
(四)評——每天都有新進步
飯后的評價活動也可以體現“游戲化”精神,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就餐習慣,評價獎勵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對就餐習慣良好的幼兒可獎勵一張積分卡,按照就餐完成的情況給予相應分數的積分卡,憑借積分卡的積分,幼兒可以到教師處換取小禮物,這樣的評價獎勵方式可以提升幼兒就餐的積極性。教師獎勵午餐活動中表現好的幼兒積分卡,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在幼兒用完餐后,教師還要讓幼兒進行自我評價,以紅色小花的形式對今天的進餐情況進行自評。他們在用完餐后很積極地進行評價:我會盛飯,我會使用筷子,我今天吃得很干凈等。幼兒會發(fā)現自己每天都在不斷進步,得到“紅色小花”時,幼兒的榮譽感能得到提升。每天的午餐對幼兒來說不再是任務,是自我提升、自我表現的機會,他們會體會到就餐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五)放——自主進餐我能行
教師要以幼兒為本,將取餐自主權利交給幼兒。教師要將取餐變成一個游戲,明確少拿多取的原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食量取餐,避免食物上的浪費,這樣既環(huán)保又能促進幼兒自主管理,幫助幼兒科學就餐。
如在午餐環(huán)節(jié)設立“添添樂”的區(qū)域,當飯菜量不夠時可在這個區(qū)域自主添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食量添加,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二、午餐后課程游戲化的體現
幼兒在午餐后到午睡前有餐后游戲活動,餐后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有利于幼兒的身體健康。那么,如何獨具趣味性地進行有益的餐后活動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中讓幼兒保持心情平靜愉悅,幫助幼兒健康地消化食物,為午睡做好充足的準備。
首先,督促法。引導就餐結束快的幼兒選擇喜歡的繪本閱讀,也可以讓幼兒帶著自己的玩具玩一玩。通過動靜結合的活動模式減少無意義的等待,提升幼兒的學習發(fā)展能力。
其次,推薦法。教師可以讓先吃完的幼兒充當“小老師”,帶領幼兒到室外區(qū)域進行安靜的游戲。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引導幼兒輪流交換“小老師”角色,有效提升幼兒的就餐速度。
最后,幫助法。對小班一些就餐慢、就餐習慣較差的幼兒,可嘗試讓先吃完、就餐習慣較好的幼兒幫助他們;而對中大班的幼兒,可以適當增加難度,邀請當天就餐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衛(wèi)生檢查和餐后的盥洗監(jiān)督。這樣既可以促使幼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又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
教師需要等所有幼兒完成午餐活動后讓幼兒在散步中消化食物,并引入相應的小游戲,讓幼兒在玩玩走走的過程中消化午餐,為午睡做準備。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特點,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促進幼兒快樂地進行午餐活動,以生活為源泉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校欣瑋.全人教育視野下大班幼兒自主進餐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2]陳岸月.“進餐環(huán)節(jié)”實行自主的研修歷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