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 吳文芳
【摘要】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很多學生的小學教育造就了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當前小學教育的目標要求,貫徹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重要思想,對于培育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減輕班主任管理小學班級的難度,是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需要重視并遵守的重要理念。據(jù)此,本文將主要圍繞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展開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以人為本理念? 小學班主任? 管理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003-02
一、引言
小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師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地揚長避短,并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同時也需要進行合理化、科學化、人性化的改善,以達到小學教育改革的要求,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接下來,將重點介紹幾種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以便于日后小學班主任能夠更好地管理班級,推動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以及小學教育水平的發(fā)展。
二、班主任的職責與定位
班主任是全面負責著一個班集體里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習和生活的教師,他們貫徹著學校教育的指導方針,是一個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任課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梁,是學校、家庭與學生三者之間的的聯(lián)系。與任課教師不同,班主任不僅僅要負責學生學習上的教育,他們的主要職責更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家庭情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信息,解決每一名學生的困難。班主任是一個需要有責任心的職務,對于小學的班主任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一個班級的主要領導人,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這樣學生才能夠服從管理,并且班主任要有一定的團隊意識和管理能力,班集體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只有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找到正確的方法,才可以使班集體有序運行。對于家庭和學校來說,班主任是兩者之間重要的聯(lián)系與橋梁,學校和家庭都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行為的部分,兩者的聯(lián)合可以有助于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建設和學習的進步。對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班主任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盡最大可能地給予學生關愛與認同,公平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三、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
(一)注重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理念,樹立良好教師形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無論是在喜好上還是在性格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班主任在管理的時候不應當一昧要求所有學生都朝著一個方向發(fā)展,或是強迫學生發(fā)展自己不擅長的事物;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合理地鼓勵學生,根據(jù)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來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長處上得到合理的發(fā)展,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將會起到很重要的影響,班主任應當對此更加重視。在小學時期學生的心理和道德觀念尚未形成,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家長和教師。因此小學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規(guī)范都會對學生的點滴產(chǎn)生影響,學生都會對在這個社會上最先接觸到的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和仰慕性,他們接受教師的威嚴,甚至會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身為一個班集體的領導者,班主任更受到所有學生的關注和學習,他們承載著幾乎每一個學生的目光,也是家長關注著的、具有代表學校教育水平的教師,所以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則,嚴格規(guī)范自身的語言和行為,在生活中與學生一起經(jīng)歷,在學習上與學生一起解決難題,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活動,才可能管理好學生,治理好這個班級。
例如針對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班主任首先可以對其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學生自身對于近期學習的看法以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等,這是班主任貫徹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基礎。其次,班主任再通過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總結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以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就這些問題以及原因告訴學生解決和調(diào)整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學習上的缺陷是可以通過正確的途徑彌補的,讓學生能夠擁有提高學習的動力。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了解一下學生的課余愛好以及比較擅長的科目,并且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發(fā)展自身的長處,取長補短。這樣一來對于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注重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是小學班主任遵循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管理理念之一,班主任必須對此更加重視。
(二)深入了解學生個人及家庭情況,加深家校聯(lián)系
小學生的個性都各不相同,其家庭情況也有所差異。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同時必須了解學生個人的性格以及其家庭狀況。目前,小學校園中存在很多學生性格孤僻、脾氣暴躁等情況,往往學生的這些性格的形成都與其家庭情況脫不開關系。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個人的性格以及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幫助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班級管理的主體是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管理,小學生的生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校,一部分是家庭,班主任是學校部分的引導者,家長是家庭部分的教育者。就班級管理而言,班主任提高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班級管理的難度,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在家庭的表現(xiàn),對于班主任來說,可以實施有效的、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促進班級的管理效率。有的學生在家庭和學校是兩面派,在學校表現(xiàn)良好,在家里就行為惡劣,聯(lián)合家長一起對學生的學習制定針對性的計劃,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以及家長會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學生個人的性格。在每個學期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班主任可以與家長講述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xiàn),讓家長充分了解到孩子近期的學習情況,并且讓家長加強對孩子在家的監(jiān)督;班主任在新接觸一個班級的學生時,可以對班級學生展開一次家訪,主要針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這也便于班主任在后期對一些父母離異等情況的學生更加愛護、交流時更加注意,避免給學生造成傷害。這樣一來,有助于班主任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針對班級學生展開交流活動,類似春游等,在這些活動展開的過程當中,讓一些性格孤僻的學生可以有好的機會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感情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性格以及學生家庭情況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以及班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下管理班級的重要要求。
(三)堅持平等化班級管理理念,寬容對待學生錯誤
班主任在管理一個班級的學生時,做到平等化管理是最重要的。平等化的班級管理是讓學生信服的要求之一,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xiàn)。實現(xiàn)平等化管理不僅要從學生主體之間出發(fā),還要從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發(fā),也就是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等級化,就連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也不應該有等級分化,相互之間是平等的。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同時應當堅持平等化班級管理理念,來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發(fā)展。另外,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他們的可塑性很高,學習和模仿能力也是極強的,如果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諷刺和打壓的班級環(huán)境里,他可能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消極,最終淹沒在人群中。但如果他生活在一個充滿鼓勵與愛的班級環(huán)境下,無疑會發(fā)揮出他所擁有的潛力,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更高的能力,成為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班級中進行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整的人格與品質,鼓勵學生積極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接受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逐漸成長。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成長,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包容他們,引導他們。
例如針對學生犯錯采取解決措施的問題上,教師首先應當平等的處理,無論是差生還是優(yōu)生,都應當遵循一致化原則,避免出現(xiàn)由于犯錯方成績較差而以偏概全,認為犯錯應當重罰。在優(yōu)等生和差生犯相同錯誤的時候,兩方所接受的懲罰必須是相同的,這樣才不會對學生的內(nèi)心造成傷害,并且不會對學生之間的關系造成破壞。除此之外,對于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上,班主任必須要充分展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如學生犯錯,班主任應當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以及用和緩的語氣對學生展開道理式的教育,讓學生能夠自然地把教師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并且更好地接受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以及及時改正錯誤。由此可見,堅持平等化班級管理理念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同時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班主任需要重視這一方面的工作,并且為之付出實際行動。
(四)關心后進生,提高班級凝聚力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人類的本質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班集體是一個大的團體,它的成員注定水平參差不齊,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吸引教師的注意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認同,但即便是最差的學生,他的本身也有許多的優(yōu)點。對于班主任來說,不能只關注那些優(yōu)秀的學生,在進行教學管理工作中也應該仔細地觀察后進生的行為與舉動,在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之后,進行表揚,給予他們某方面的肯定,在發(fā)現(xiàn)他們的缺點之后,應該注意私下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來解決,解決之后要肯定他們的進步,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滿足感,激勵他們繼續(xù)進步,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有好處,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這同樣也是班主任的職責所在。
在一個班集體中優(yōu)等生可以拔高班級的水平,但是差等生往往決定著班集體的整體水平,所以對于后進生的關注和肯定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對差等生進行關注和認同,可以激勵他們進行自身的學習和進步,他們提高了自身,才有助于整個班級水平的提高,并且在激勵的過程中,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法融入班級,反而可以對班級產(chǎn)生榮譽感和責任感,逐步地轉變?yōu)橄騼?yōu)等生進行學習,更好地促進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班集體的整體力量。對于班主任來說,班集體的凝聚力也是體現(xiàn)著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的一方面,它既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團結的精神力量,提高自身的團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也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工作水平的判定標準。
四、總結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管理學生必要的理念。班主任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小學班級管理過程當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小學教育的目標。綜上所述,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必須注重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理念,將這一理念落實到實際教育當中;并且還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個人及家庭情況,以便于后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必須堅持平等化班級管理理念,讓學生對其信服。通過這些方面來提升班主任的教學管理水平[1-3]。
參考文獻:
[1]王亞冬.淺談北京市朝陽區(qū)將臺路小學“以人為本”管理理念[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13-113.
[2]潘世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7(4):179-179.
[3]譚繼坤,黃暉,袁美華,等.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與技巧的策略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