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上海政法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701)
國際學界關于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的關系眾說紛紜,一種觀點比較關注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另外一種觀點則較為關注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共生、互融關系。針對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關系的研究大多囿于傳統(tǒng)教科書的習見,即將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歸結為來自列寧的經典指示。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這本書于1908年寫成,該書主要針對當時在歐洲流行的被稱為主觀唯心主義新變種的“經驗批判主義”(又稱馬赫主義)。經驗批判主義在當時情況下被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用來“補充”和“修正”馬克思主義。當時歐洲社會流行著歪曲自然科學新發(fā)現的哲學意義,吹噓馬赫主義是現代科學的哲學的主流觀點,同時面臨著妄圖用馬赫主義“修正”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嚴峻形勢。列寧針對此種狀況,為了捍衛(wèi)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同時為了“消化”革命經驗和從哲學上總結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寫了這一著作。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對馬赫主義(經驗批判主義)進行了批判。然而,基于列寧對經驗批判主義的批判,學界的后繼者們并未對邏輯經驗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二者進行勘正和追索,以及缺乏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的論證和求索。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對馬赫主義的批判,通過對經典文獻的爬梳及研讀,揭示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的邏輯經驗主義的本質特征,重點闡釋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共生互融關系,即邏輯經驗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在科學層面是趨近的,二者的發(fā)展歷程也是極為相似的,從而為新時代背景下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新思路,進一步厘清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哲學之間互相增益、促進的關系。
《不列顛百科全書》(TheEncyclopediaBritannica)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是一種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研究現實的哲學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對辯證唯物主義做系統(tǒng)的闡述,他們主要在論戰(zhàn)過程中表明了辯證唯物論的哲學觀點?!盵1]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吸收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舊唯物論的基本內核,以及總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思維科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套科學邏輯思維理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文章中所述傳統(tǒng)習見,即在沒有科學考量辯證唯物主義在何種立場、以何種方式對邏輯經驗主義展開批判的情況下,將邏輯經驗主義直接注解為主觀唯心主義。然而,邏輯經驗主義是否與經驗批判主義相等同,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究竟為何,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重新探究和論證。
國際學界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傳統(tǒng)習見的形成重點在于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中對馬赫主義的批判。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中,強烈地批判了馬赫主義。也正是在批判馬赫的過程中,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得以明確闡述。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中,列寧主要從四個方面批判馬赫主義,一是在哲學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方面批判馬赫主義是主觀唯心主義;二是從唯物主義認識論(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存在)方面批判馬赫主義是不可知論;三是批判馬赫主義否認客觀真理;四是批判馬赫主義否認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否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意義上,馬赫主義也是經驗批判主義。列寧不但對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經驗論進行批判,對馬赫主義及其追隨者也進行了批判。一方面,列寧認為馬赫理論中的要素概念是一種唯心主義的理念形式。馬赫的理論中的一切東西都是建立在作為要素的觀念之上,列寧甚至指出馬赫的要素說只是貝克萊主觀唯心論的一種退化形式,否認現實世界的一切經驗,這就為接受超自然世界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由于馬赫主義與18世紀啟蒙哲學的關系,即偏愛物理科學,厭惡任何人化因素或者科學中的神秘傾向,因而列寧批判馬赫主義是一種不包括社會和歷史的狹隘的機械論。同時,經驗批判主義把經驗、感覺作為一切知識的來源,唯感覺經驗論。列寧認為馬赫主義只是在“經驗”這個時髦詞語的掩蓋下行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之實。列寧對馬赫的《感覺的分析》、波格丹諾夫《經驗一元論》以及阿芬那留斯的《純粹經驗批判》等著作進行了逐字逐句批判。由前可知,列寧寫作《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的原因是針對當時國際社會中妄圖以經驗批判主義“取代”和“修正”馬克思主義的第二國際,所以在對經驗批判主義進行批判時,則側重于從社會歷史領域對其進行批判。而且我們也要注意一點,列寧在對經驗批判主義進行批判時,僅僅是針對馬赫的《感覺的分析》、波格丹諾夫《經驗一元論》以及阿芬那留斯的《純粹經驗批判》等著作,而非針對經驗批判主義整個思想流派的學術思想史。即“總之,在‘經驗’這個字眼下,毫無疑問,既可隱藏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路線,也可隱藏唯心主義路線,同樣既可隱藏休謨主義路線,也可隱藏康德主義路線,但是不論把經驗規(guī)定為研究的對象,還是規(guī)定為認識的手段,都還沒有解決這方面的任何問題”[2]。上面提到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主要是論述認識論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在批判馬赫的過程中得以闡明。其在論述認識論問題的同時,承擔著批判馬赫主義的主觀唯心論的任務?!耙蚨卣撌隽苏J識論中的唯物論,但由于不堅持認識論中的辯證法就不可能把認識論中的唯物論貫徹到底,因而列寧在闡明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批判唯心主義的認識路線時,處處都體現了辯證法的精神和原則。”[3]
當然,雖然辯證唯物主義并沒有直接對邏輯經驗主義展開批判,卻仍認為邏輯經驗主義是一種馬赫的實證論和羅素的邏輯論的結合體,并在此立場上對邏輯經驗主義提出了科學的揚棄,這種科學揚棄和批判為邏輯經驗主義的自身重建提供了新的出路。然而,學界仍然有一種傳統(tǒng)習見,忽略對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關系的科學考量,進而歪曲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科學揚棄的過程。
雖然列寧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僅僅是針對馬赫主義(經驗批判主義)展開拒斥和批判,辯證唯物主義仍然從純粹經驗主義的層面對邏輯經驗主義展開了揚棄的過程。當然,這里我們拋開自然科學領域(因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講,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極具相似性,都是基于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和思維模式),如果從社會歷史領域中唯物主義的角度去考察,辯證唯物主義主要是反對包括邏輯經驗主義在內的各種脫離人類實踐活動的純粹形式的經驗主義?!敖涷炁兄髁x是由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哲學家恩·馬赫和德國的哲學家理·阿芬那留斯創(chuàng)立的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流行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谂械匮芯拷涷灥幕献酉麻幐罱涷炛邪牟灰蕾囉谡J識主體的客觀內容,標榜自己是‘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上的‘唯一科學的’哲學?!盵4]由此可以看出,通過考察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辯證唯物主義是在科學實踐的前提下對邏輯經驗主義進行純粹經驗形式的批判,從學界研究的動態(tài)來看,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揚棄立場僅僅局限在一種脫離了實踐的經驗形式,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是科學揚棄,不能簡單解讀為邏輯經驗主義就是在主觀唯心論指導下運用邏輯分析,把片面看作全面,甚至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實證主義是不相容的”[5]。這樣歪曲了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過程,而作為后繼者的我們要極力打破不作科學考察、忽略思想史的梳理性質的學術研究陋習,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做科學考證,同時也科學看待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過程。
綜上所述,辯證唯物主義從脫離現實實踐的純粹經驗形式的立場對邏輯經驗主義進行科學揚棄,而傳統(tǒng)習見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批判的思想歷程不加以科學考察,歪曲注解邏輯經驗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是極為不妥的。同時,辯證唯物主義也是在對邏輯經驗主義進行科學揚棄的過程中得以闡明的。得益于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邏輯經驗主義的本質特征即在經驗主義和統(tǒng)一科學的基本觀點下重視科學經驗事實、科學邏輯語言以及邏輯分析論證方法等得以明晰。
鑒于辯證唯物主義對經驗批判主義的批判以及對一切純粹經驗主義形式包括邏輯經驗主義在內的科學揚棄,厘清邏輯經驗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之間的關系以及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至關重要。
邏輯經驗主義早期雖受馬赫主義(經驗批判主義)影響很深,在觀點上承繼了馬赫主義(經驗批判主義)拒斥形而上學,然而最為重要一點是邏輯經驗主義也極為重視經驗事實的作用。洪謙的《論邏輯經驗主義》認為,邏輯經驗主義的主要觀點是經驗主義和拒斥形而上學。由此可以看出,邏輯經驗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即馬赫主義的共通點是經驗主義和拒斥形而上學。但隨著邏輯經驗主義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其本質特征也逐漸得到了完善發(fā)展。尤其是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轉向,究其原因,眾說紛紜。有將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轉向的理由歸結為列寧《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中對馬赫主義的批判。然而不管如何,邏輯經驗主義隨著自身的完善發(fā)展,擺脫了早期馬赫主義的影響。邏輯經驗主義理論核心的主要代表是20世紀20—5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維也納學派,以石里克和卡爾納普等人為代表。他們關注當時自然科學發(fā)展成果(如數學基礎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探討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等問題。笛卡爾開啟的哲學史上的認識論轉向以及經驗論的興起,都為邏輯經驗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早期的維也納學派(邏輯經驗主義)受馬赫的感覺要素思想影響很大。所謂的經驗在馬赫那里都歸結為感覺要素,而馬赫的研究無非是探索感覺要素的聯(lián)結方式?!笆兰o之交,馬赫生活和工作在維也納。作為一位頗有名氣的實證論者和自由主義者,馬赫在維也納的影響自然要比在其他地方更為強烈?!盵6]從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斷,在邏輯經驗主義發(fā)展的初期,維也納學派成員的哲學思想取向基本上都是馬赫主義。如維也納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石里克,他所強調的一個理論的公設隱含其基本概念的定義,是受馬赫把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為質量的定義。就連對維也納學派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羅素著作中的中性一元論也有馬赫感覺論的印記。馬赫所謂的“要素”(elements)不能完全認為就是感覺(sensations),更確切地說,只有當要素處于聯(lián)系或關系之中時才是感覺。因為感覺要素在馬赫這里已經被片面化、主觀化了。隨著邏輯經驗主義的后繼發(fā)展,邏輯經驗主義者迅速認清了馬赫主義思想的缺陷,拋棄了其感覺要素的經驗論,完成了其思想的科學轉向。與經驗批判主義即馬赫主義相比,邏輯經驗主義認為科學不能僅僅只是馬赫的對感性要素的經驗描述,科學應該是針對自然現象而展開的邏輯演繹系統(tǒng)。而且,邏輯經驗主義除繼承馬赫主義重視經驗的作用之外,還將數理邏輯引入哲學分析和論證中,作為哲學分析和論證的最主要方式。邏輯經驗主義也是用數理邏輯的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學,將形而上學拒斥在哲學之外,以此完成了哲學的轉向。
拋開將邏輯經驗主義直接等同于馬赫主義的傳統(tǒng)習見,在辯證唯物論視域下邏輯經驗主義的本質特征可以歸結為重視科學經驗事實、科學邏輯語言以及邏輯分析論證方法。
1.科學邏輯語言的表述方式。從1925年開始,維也納學派的哲學傾向逐漸從馬赫的感覺要素復合轉向科學觀察和邏輯分析定律的方向,從對感覺的分析轉向了語言的邏輯分析哲學。邏輯經驗主義首先極為重視表述科學的邏輯語言?!啊壿媽嵶C主義’是以數理邏輯為工具的語言分析與實證主義觀點的結合。20世紀前半葉,邏輯實證主義成為經驗主義的主要形式,也被稱之為‘維也納學派’。”[7]通過對邏輯經驗主義者的經典文獻進行爬梳發(fā)現,用精準的邏輯語言來表述科學、觀察事物現象是邏輯經驗主義者的共同特征。邏輯經驗主義者的經典代表文獻中都有涉及科學邏輯語言??柤{普(Rudolf Carnap)的《語言的邏輯句法》構造了用邏輯命題表達的形式化的物理語言[8]。卡爾納普在這本著作中將邏輯句法分為了形成原則和變形原則,卡爾納普的邏輯句法的實質是一種無關詞語以及語句的意義,而是關于某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形式理論,或者說是一種物理語言的邏輯形式。所以說,卡爾納普其實構造了一套科學邏輯語言的表述方式。邏輯經驗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克拉夫特(Victor Kraft),在他的《維也納學派——新實證主義的起源》一書中有專門章節(jié)探討表述科學的普適語言、邏輯分析以及語言的重要性[9]??梢?,他對于科學邏輯語言的表述方式十分重視。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邏輯哲學論》認為嚴格的邏輯表述語言可以說明一切能夠被說明的事實[10]。這種語言分析方法避免了日常語言的混亂和形而上學語言的思辨,使得科學表述更加嚴謹。
綜上,科學邏輯語言的表述方式是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特征。邏輯經驗主義者都十分重視邏輯語言的科學表述,這一特征沿襲了數理邏輯的模式,
2.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的論證方式。除了科學邏輯語言的表述方式,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特征還表現為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的論證進路。這在邏輯經驗主義代表人物以及相關經典文獻中有所體現。在溫伯格(Julius Rudolph Weinberg)的《邏輯經驗主義的考察》一書的內容簡介中提到,邏輯經驗主義理論主要有兩點:(1)命題的真理性需要得到經驗證實;(2)經驗證實需要通過邏輯分析進行[11]??梢?,邏輯經驗主義的論證方式是經驗實證和邏輯分析。邏輯經驗主義同樣重視科學經驗事實,但有一個問題一定要注意區(qū)分,即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經驗與馬赫主義的經驗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前面提到馬赫的經驗論實為一種主觀唯心論,即馬赫是唯要素論的,馬赫把一切物都歸結為感覺要素的復合。而邏輯經驗主義的經驗并非哲學觀念意義上的純粹經驗,而是指向一種科學實證,即把經驗當作一種證實原則、一種科學檢驗的實踐活動。馬赫是唯經驗論的,而邏輯經驗主義則是把經驗當作一種證實原則、一種實踐活動,這是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同時,邏輯經驗主義的主要理論觀點是經驗論和拒斥形而上學,“不過它的經驗論與休謨或密爾的有所不同,它認為科學知識的基礎不是依賴于個人的經驗感覺,而是有賴于公認的經驗證實”[12]。這就說明邏輯經驗主義的經驗論是一種經驗證實。在反形而上學方面,邏輯經驗主義也并不像馬赫和實證論者那樣拒斥形而上學并認為其是錯誤的,而認為形而上學是無意義的。洪謙在《論邏輯經驗主義》一書中談到,對于“所謂永遠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永恒本質等,邏輯經驗主義認為這類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種無意義的問題[13]。
除此之外,邏輯經驗主義重視邏輯分析的論證進路表現在邏輯經驗主義十分重視數理邏輯,邏輯經驗主義者將數理邏輯作為哲學和科學分析論證的關鍵工具。這一科學研究的路徑是極為關鍵的,科學邏輯是一種有效的推論,通過有效的推論過程才能得到正確的科學理論?!翱茖W遠不止馬赫所說的那種,是‘對感性觀察記錄作出的經驗描述’,而是一種對自然現象作出的‘假設演繹系統(tǒng)’。邏輯經驗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馬赫的觀點,不僅重視經驗的作用,而且把數理邏輯作為哲學分析和論證的主要工具。”[14]從這一點來看,邏輯經驗主義從早期馬赫的影響中擺脫了出來,采用一種辯證批判的觀點看待馬赫,轉向了科學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的論證方式。就邏輯經驗主義的唯物論傾向而言,邏輯經驗主義并沒有否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就如反形而上學一樣,并不是否認問題的存在,而是認為談論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注意,這是在兩個層面上談論問題,一個認為是在否認問題,而邏輯經驗主義則是認為談論這個問題是無意義的,況且經驗的證實本身已經承認了客觀物質世界的存在。經驗證實的準則其實是指可檢驗性、可確認性。邏輯經驗主義者認為,一個命題以及科學理論的真理性一定要具有可檢驗性??茖W的普遍假說和理論只有真正放入實踐檢驗,有足夠的經驗證實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可見,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特征包括經驗證實與邏輯分析的科學論證方式。在辯證唯物主義視域下重新審視邏輯經驗主義,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尊重科學經驗事實和拒斥形而上學實現科學統(tǒng)一,其思想特征是采用科學邏輯表述語言、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論證方法探索科學的理論。
厘清了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批判立場以及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特征,可重新審視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二者之間的關系:從發(fā)展歷程來看,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并非處于一種敵對的狀態(tài),或者說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關系也并非僅有一種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關系。相反,邏輯經驗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在科學層面是趨近的,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也是極為相似的。邏輯經驗主義主要是在與唯心論形而上學的斗爭中得到發(fā)展的,而辯證唯物主義的主要任務也是反對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對形而上學的拒斥態(tài)度和邏輯經驗主義是一致的,所以,除了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批判關系,還有必要看清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共生與互融。
菲利普·弗蘭克(Philipp Frank)在《邏輯經驗主義和蘇聯(lián)哲學》一文中提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原則和邏輯經驗主義的主要聯(lián)系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1)科學是唯物論的,而邏輯經驗主義也承認唯物論;(2)一個命題的真理性(即一個命題的正確與否)以及判定真理真?zhèn)蔚臉藴手挥性诂F實生活中才能得以確認;(3)科學命題不僅要從早期科學命題的邏輯關系去理解,而且要從科學探索社會過程中的因果聯(lián)系去判定真?zhèn)?。而這種因果關系只能由一種特殊的現實科學活動即社會科學調查的實踐活動而定?!盵15]由此分析得知,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一樣,是唯物論的,同樣也重視經驗事實和實踐論證。菲利普·弗蘭克的這篇文章直接點出了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二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即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不是傳統(tǒng)習見所認為的那樣,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二者之間是共生與互融的關系。同時,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有著相一致的研究范式。以下將從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兩個交互點展開論述。
首先,來看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唯物主義概念。恩格斯于1886年在《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哲學的基本問題:“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盵16]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tǒng)教科書中,唯物主義的科學物質觀是不以任何意志為轉移、獨立的科學概念,既不是一種如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精神世界的創(chuàng)造物,也不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個人意識創(chuàng)造物。通過審查唯物主義這一概念本身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所有的科學命題都是命題本身包含可觀察事實術語的陳述。因為要描述一個現實過程,只有本身包含可觀察的事實,這種描述才是有效的。尤其是不能片面夸大心理過程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可以通過主觀描述的事物都被稱為物質。而且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看,認識物質的屬性是在科學發(fā)展的過程中。只要有新的物質屬性出現,就代表我們無法完全認識物質的屬性。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邏輯經驗論的可觀察的事實不是客觀物質。
上述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唯物主義的概念表達非常接近于邏輯經驗主義秉持的科學是基于主觀語詞表述的觀點。這種主體間的語言表述在紐拉特和卡爾納普的記錄命題中是比物理和數學語言更加精確的。所謂的記錄命題指的是對直接經驗給予的陳述?!凹~拉特認為,一個真正的科學觀察記錄不應該是‘現在我感覺到是如此這般’,而應該是‘N·N先生在地點O和時間T之內觀察到的是如此這般’”[17]。紐拉特和卡爾納普在記錄命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物理主義和統(tǒng)一科學的觀點。對于物理主義來說,生物學和心理學命題在廣泛意義上都歸屬于物理學,而對于辯證唯物主義來說,關于生命的發(fā)展甚至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命題都歸屬于唯物命題。辯證唯物主義旨在建立適用于物理學、生物學以及社會學等一切科學的物質發(fā)展規(guī)律。辯證唯物主義探索具有普遍性的物質發(fā)展規(guī)律需要黑格爾的三種思想辯證規(guī)律。通過批判、揚棄黑格爾的三大辯證規(guī)律,馬克思和恩格斯發(fā)現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物質發(fā)展的三大規(guī)律,即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在對黑格爾純粹經驗世界的辯證法三大規(guī)律進行科學批判的過程中,辯證唯物主義必須避免和拋棄作為客觀存在的物質概念滑向唯心主義,不得不將其更換為主觀語詞命題。由此,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路徑越來越接近于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路徑,尤其是維也納學派。同時,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辯證法思維又具有和邏輯經驗主義所欠缺的特殊性,唯物主義辯證法具有不拘泥的靈活性,且在特定的科學發(fā)展階段,辯證唯物主義本身又會構建與時俱進的結構框架。這種辯證思維也是邏輯經驗主義本身所必需的。
可見,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在科學命題的分析方式、承認可觀察事實等科學的研究范式上是相趨近的。當然,辯證唯物主義從科學維度的研究范式出發(fā),不失為一種新的研究路徑。這是邏輯經驗主義對辯證唯物主義的有效補益。
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都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原則。所謂實踐原則是指在檢驗科學理論的過程中重視現實活動,也就是人類實踐活動。在辯證唯物主義這個方面來說,眾所周知,實踐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甚至可以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歸結為實踐的哲學。馬克思在其經典文本《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18]馬克思認為全部社會生活都是實踐的,甚至連人的本質,馬克思都將其歸結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科學的實踐活動對于辯證唯物主義的意義無須贅言。而對于邏輯經驗主義而言,判斷一個命題的真?zhèn)尾荒軓某橄蟮乃急娉霭l(fā),而只能從這一命題的現實結論來判斷。邏輯經驗主義的中心問題是可證實性的意義標準問題,這種證實性也指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或可檢驗性(testability)。一切未經經驗事實驗證的命題都是虛假命題,沒有任何意義。在邏輯經驗主義看來,科學命題的提出必須符合可證實性的標準。也就是說,在邏輯經驗主義這里,只有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論證才是有效的途徑,任何未經證實的都是無效的。同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條路線的正確與否也要從實踐中尋找。列寧不但認為實踐原則在政治活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認為一些抽象命題如支持議會制或者反對議會制都需要根據個人情況所產生的實際后果來判定。如果要提出一個命題,然而并沒有給出命題的前提條件以及在實踐中可被觀察到的事實,此種情況下判定一個命題為真,那么對于科學來講,這是沒有意義的虛假命題。所以從實踐原則這個角度來看,辯證唯物主義所秉持的觀點立場非常接近于邏輯經驗主義的觀點。不同的一點在于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指的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所進行的實踐活動,而邏輯經驗主義中的經驗證實是在承認客觀事實的前提下所進行的一種現實證實的實踐活動??傊?,實踐的原則是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的共通點。實踐的原則適用于辯證唯物主義以及科學活動時,認為邏輯經驗主義是主觀唯心論的傳統(tǒng)習見十分不妥。“辯證唯物主義尤其是在蘇聯(lián)斗爭中建立的哲學模式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也不具有普適性。終將表明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相關性?!盵19]
綜上,無論是從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相趨近的研究范式來看,還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所遵循的現實實踐而言,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之間都具有共生和互融的關系。由此得知,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關系除了批判,更為重要的是共生和互融。目前具體的現實科學工作,尤其是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方面在國內外都享有很多有利的發(fā)展條件,并且科學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辯證唯物主義可以借鑒具體科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從科學的研究范式重新審視自身,尋找知識的共生點,看到自身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交互點以及共生互融的關系。
通過客觀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過程,邏輯經驗主義的思想實質即邏輯經驗主義具備采用科學邏輯表述語言、經驗證實和邏輯分析論證方法探索科學等理論特征得以明晰。對勘邏輯經驗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之間的關系,除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在純粹經驗形式層面的科學批判外,邏輯經驗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之間還存在著共生和互融的關系。
首先,針對目前具體的現實科學工作而言,尤其是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方面在國內外都享有很多有利的發(fā)展條件,并且科學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不應該固守傳統(tǒng)習見,僅關注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的批判與對立的關系,忽視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之間共生互融的關系。通過對邏輯經驗主義者的經典文本的考察,對邏輯經驗主義思想史的梳理,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在承認唯物主義、對命題作概念性表述與研究以及尊重現實歷史發(fā)展變化等方面都是相互融合的、共通的。當然,這種共同互融關系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揚棄的前提之下。
其次,從辯證唯物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自身的重建出路來講,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辯證思維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將事物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lián)系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tǒng)地、完整地認識事物。辯證思維的這種靈活不拘泥且與時俱進的科學特性也正是邏輯經驗主義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需的。所以,辯證唯物主義對邏輯經驗主義是有批判的,但這種批判是科學的揚棄。邏輯經驗主義需要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批判揚棄之下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自身。而從辯證唯物主義方面來說,邏輯經驗主義所尊崇的自然科學方法研究也是辯證唯物主義自身所欠缺的,辯證唯物主義在目前科學快速發(fā)展階段,尤其是現在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孕育和發(fā)展,可以合理利用自然科學成果、借鑒科學范式、將自身黑格爾式的描述語言過渡至科學論證語言等。而這些研究路徑也是與邏輯經驗主義的研究路徑相一致的。
總之,辯證唯物主義與邏輯經驗主義之間批判、共生互融的關系揭示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哲學二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哲學作為相互增益的學科,有著很多理論上的生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