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
摘? ? 要:以中國知網和重慶維普數據庫為統(tǒng)計源,運用文獻統(tǒng)計法和比較分析法,對外國文學類6種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年載文量少、發(fā)刊周期長、影響因子小、具有穩(wěn)定的供稿單位和核心作者群是6種期刊的共有特征。根據一系列重要數據指標的對比分析,擬將6種期刊分成3個檔次。其中,《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文學研究》表現突出,屬于第一檔次;《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居于中流,屬于第二檔次;《俄羅斯文藝》因多項指標排名落后,被歸為第三檔次。此外,相較本領域中的國際名刊,6種刊物在高被引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較大差距。通過對6種期刊的比較研究,可以管窺外國文學類期刊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期待可以為提升國內外國文學類核心期刊的學術質量提供啟示。
關鍵詞:外國文學; CSSCI;來源期刊;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21)01-0127-06
國內外國文學類核心期刊數量稀少、發(fā)表難度大,這早已是學界的共識。筆者以多個期刊評價指標為切入點,對6種外國文學類權威期刊進行比較研究,期待可以為提升該學科領域中期刊的辦刊質量提供啟示。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擇南京大學CSSCI(2019—2020)收錄的外國文學類的6種刊物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和《俄羅斯文藝》。在數據分析中,也涉及到唯一入選CSSCI擴展版(2019—2020)的《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通過數據統(tǒng)計法與比較分析法的綜合運用,筆者將對上述期刊進行全面的評估。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為主要統(tǒng)計源,檢索了30余年間6種外國文學類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發(fā)表的全部論文,文獻總量共計23 046篇。檢索日期為2020年5月1日。此外,表1~表5中的統(tǒng)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影響因子年報(2019版)和維普網最新版期刊評價報告。
三、外國文學類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的比較研究
(一)基本信息
由表1可見,南京大學CSSCI(2019—2020)收錄的這6種外國文學類刊物,都是國內學界公認的權威期刊。在6本刊物中,4本為季刊、2本為雙月刊,主辦單位皆為國內外國文學領域研究實力超強的頂尖院校或科研院所。值得關注的是,在6種刊物中,有4種的出版地是北京,占比達到三分之二,這既顯現出了北京地區(qū)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中的優(yōu)勢地位,同時也暴露了區(qū)域研究不均衡的問題。此外,統(tǒng)計數據表明,6種刊物的年載文量都偏低,尤其是《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和《當代外國文學》,它們各自的年載文量均不足百篇。
在核心期刊的評定過程中,影響因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以被評價期刊前兩年發(fā)表的文獻總量為分母,以該刊前兩年發(fā)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tǒng)計年的被引用總次數為分子,計算而得。一般來說,期刊的影響因子分為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兩種。在統(tǒng)計過程中,兩者的分母相同,均為刊物在統(tǒng)計周期內發(fā)表的文獻總量。但在分子的統(tǒng)計中,復合影響因子包括了碩博士論文、會議文獻以及期刊引用的次數計算,而綜合影響因子只包括期刊引用的次數計算。對于期刊而言,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都十分重要,它們的數值越高,代表期刊的影響力越大。根據知網2019版年度影響因子年報的統(tǒng)計(見表1),在復合影響因子的排名中:《當代外國文學》表現突出,以0.630的分值高居榜首;《外國文學研究》緊隨其后,位列第2;《外國文學》表現不俗,排名第3;在綜合影響因子排名中,排名前3的分別是《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和《外國文學評論》。綜合兩種影響因子的排名情況,《外國文學》和《當代外國文學》表現優(yōu)異,《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文學研究》緊隨其后。相較上述4種刊物,《國外文學》和《俄羅斯文藝》表現欠佳,甚至不及唯一入選CSSCI擴展版的《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復合影響因子為0.369,綜合影響因子為0.241)。
(二)主要發(fā)文機構和核心作者群
表2對6種期刊排名前5的刊文機構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南京大學一枝獨秀,發(fā)文量在6種期刊名列前茅;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表現優(yōu)秀,各自在3種期刊的發(fā)文量躋身前5;此外,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也有不俗的表現。由此可見,6種核心期刊均有穩(wěn)定的稿源,它們皆為外國文學研究實力強勁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值得一提的是,6種刊物發(fā)文量排名第一的單位均為各自期刊的主辦單位。由此可見,促進本單位的科研發(fā)展是期刊辦刊的重要目的。與此同時,由于本單位的作者占據了大量的版面,這在無形中也加大了外校作者的投稿難度?!捌诳l(fā)表的稿件來自作者,因此期刊要保持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必須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作者隊伍群。”[1]68梳理6種期刊的核心作者群發(fā)現,所有入選的作者均為外國文學研究領域內的頂尖學者。少數學者在2種刊物的載文量均名列前茅,如北京大學的申丹在《外國文學評論》和《國外文學》的核心作者排名中都位列前5。
(三)各層級高被引論文情況
期刊被引次數是“一個非常客觀實際的評價指標,可用來衡量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的學術影響力,也可以在總體上直接反映期刊被科研工作者使用和重視的程度” [2]32 。 “一般情況下,論文的被引頻次越高,刊載該論文的期刊的影響力也就會越大,知名度也就越高?!盵3]96根據表3的統(tǒng)計數據,外國文學領域中被引用超過100次的論文有29篇刊發(fā)于《外國文學研究》,23篇發(fā)表于《外國文學》,14篇刊載于《外國文學評論》,分別占相應期刊總載文量的0.51%、0.42%和0.48%。在被引超過50次的論文中,154篇發(fā)表于《外國文學研究》,93篇發(fā)表于《外國文學評論》,83篇發(fā)表于《外國文學》,分別占據各期刊載文總量的2.7%、3.1%和1.5%。在被引超過30次的論文統(tǒng)計中,《外國文學研究》和《外國文學評論》表現突出:《外國文學研究》共有325篇論文入選,占總載文量的5.8%;《外國文學評論》共入選246篇論文,占總載文量的8.2%。在被引超過10次的論文統(tǒng)計中,《外國文學研究》和《外國文學評論》依然領先于其他4種源刊。其中,《外國文學評論》共計入選846篇論文,比例達到總載文量的28.3%;《外國文學研究》有1 237篇論文入選,占比也達到了載文總量的21.9%。綜上所述,在高被引論文的比較中,《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文學研究》平分秋色、不分伯仲,總體情況領先于其他期刊。《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和《國外文學》3種期刊表現相當,處于中流位置,其中《外國文學》的整體被引情況略優(yōu)于其他2種期刊。而《俄羅斯文藝》各級指標均位列末尾,該刊沒有論文被引50次以上,被引30次以上的文獻也僅有2篇,占比不足載文總量的千分之一。就這項指標而言,《俄羅斯文藝》不僅與其他5種源刊差距甚遠,也不及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該刊被引50次以上的論文共有6篇,被引30次以上論文為18篇。
(四)最高被引論文情況
近年來,高被引論文成為評價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學界通常認為,最高被引論文代表了學科領域中的頂級研究水平,它既是反映學者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期刊的一個重要視閾。表4對外國文學6種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各自最高被引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絕大多數最高被引論文都是某一新興理論的導論或是對其發(fā)展流變的述略。由此可見,相較微觀的研究視閾,宏觀的文藝理論批評方面的文獻更容易被研究者們反復引用,從而成為高被引論文。
(五)其它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
除了影響因子之外,期刊評價還有一些重要的指標,主要包括立即指數、被引半衰期、他引率和平均引文率。表5匯總了維普網最新公布的各項統(tǒng)計數據,從中我們可以對6種期刊進行更深入地比較。
立即指數是指期刊當年刊發(fā)論文的篇均被引次數,即以當年刊發(fā)論文被引次數為分子,當年刊發(fā)論文總量為分母計算而得,它是評價期刊反應速率的重要指標。在這項指標上,《外國文學》《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文學研究》位居前3,《國外文學》與《俄羅斯文藝》因當年無論文被引用,因而立即指數為0。
被引半衰期是評判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它是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發(fā)表的時間跨度?!耙话銇碚f,某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越長,表明該刊的影響越深遠即多年前發(fā)表的論文仍在被引用?!盵10]162根據統(tǒng)計數據,《外國文學研究》被引半衰期最長,達到9.616 4年,在6種期刊中遙遙領先。
他引率是指期刊被他刊引用次數的比率,它是由被他刊引用的次數除以被引用總次數得出。他引率展示的是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也直接折射出了期刊影響力的大小。根據表5中的統(tǒng)計數據,《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和《外國文學評論》4種期刊的他引率都超過了95%。相較而言,《當代外國文學》和《俄羅斯文藝》他引率偏低,表明這兩種刊物自引文獻所占的比例偏高。需要補充的是,《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的他引率為0.980 6,超越了5種CSSCI來源期刊。
平均引文率是指期刊的篇均參考文獻量,它反映了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在這一指標的評比中,《國外文學》和《外國文學評論》表現突出,平均引文率名列前茅;《俄羅斯文藝》依然排名末位,平均引文率僅為6.457 9篇。
四、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通過對外國文學類6種CSSCI來源期刊(2019—2020)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國內外國文學類CSSCI來源期刊年載文量少、發(fā)刊周期長,相較其它學科的核心期刊,影響因子普遍較低。其次,6種CSSCI源刊都有穩(wěn)定的供稿單位和核心作者群。供稿單位皆為國內外語研究領域實力強勁的名校,核心作者群基本上都是外國文學領域中的學術大咖,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投稿難度極大。根據知網統(tǒng)計,迄今為止,發(fā)表在《外國文學評論》上的論文沒有1篇是以高職高專院校為發(fā)文單位。1978—2020年,6本刊物共發(fā)表高職院校教師撰寫的論文21篇,這意味著全國數萬名高職院校文學教師在外國文學類CSSCI源刊上年均發(fā)文量僅約為0.6篇。再次,根據對6本期刊的比較分析,可以將它們分成三個層級:《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文學研究》絕大多數指標表現突出,總體領先于其他期刊,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和《國外文學》3種刊物居于中流,屬于第二梯隊,其中《外國文學》整體水平略優(yōu)于其他2種期刊;相較而言,《俄羅斯文藝》多數指標排名末位,表現甚至落后暫時處于擴展版的《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因此歸為第三梯隊。最后,相較國際知名的外國文學類刊物,6種國內期刊在高被引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以《American 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等國際期刊為例,不少刊載其中的學術論文被引超過千次,影響力遠超國內核心期刊。
(二)建議
反思研究中總結出來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期待可以為推動國內外國文學類期刊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首先,國內擁有眾多的外國文學研究者,既包括全國2 000余所本??圃盒5耐庹Z教師和從事比較文學研究的中文教師,也包括外國語學院和文學院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對于6種CSSCI源刊來說,稿源無疑都十分充足,很多達到刊發(fā)水平的論文因為載文量的限制而無法發(fā)表?!半m然載文量多不一定代表載文質量高,但從學術交流角度看,學術期刊在稿源充裕和編輯出版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出版頻次以吸收和傳遞更多相關領域較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是很有必要的?!盵11]118因此,在不影響辦刊質量的前提下,建議期刊社縮短發(fā)刊周期或者增加每期的載文量,讓更多達到發(fā)表要求的優(yōu)秀論文得以刊發(fā)。與此同時,建議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在進行期刊評價時,應該適當地增加外國文學類CSSCI期刊的數量,從而減輕國內學者的發(fā)文壓力。其次,期刊社既要鞏固和發(fā)展核心作者群,也要加大提攜學術新秀的力度。學術大咖因其自身的影響力,發(fā)表的論文被關注和被引用的幾率遠遠大于普通作者,因此也成為諸多刊物的重點約稿對象,而一些青年學者潛心研究的佳作卻往往因為期刊版面有限或研究平臺不高等原因很難有機會刊發(fā)。實際上,任何一位學術名家都是從默默無聞的青年研究者一路辛苦走過來的,發(fā)現和扶持學術新人是學術期刊責編們應盡的責任。期刊社在處理稿件時,應該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以稿件質量作為錄用與否的唯一標準,讓校外專家和青年學者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有機會得以刊發(fā)。再次,6種外國文學類CSSCI源刊早已成為國內學界公認的權威刊物,但在影響因子、高被引論文等指標上與國外的名刊存在不小的差距。筆者以為,中國的外國文學期刊要想走向世界,必須打破思維邊界,培養(yǎng)國際視野。因此,6種期刊的編輯應持續(xù)關注世界頂級外國文學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準確地把握當下最流行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對期刊的欄目進行動態(tài)地更新與調整。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讓國內的研究與國際的前沿研究相接軌。最后,6種期刊要加大宣傳與推介的力度,通過加強與國際期刊的學術交流,力爭讓期刊成為SSCI和A&HCI收錄的源刊,不斷提升國內外國文學類刊物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呂紅.基于CSSCI的期刊作者研究現狀分析與評價[J] .中國高??萍?,2013(9):68-70.
[2] 袁翀.外國文學期刊學術影響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J].東岳論叢,2008(3):32-41.
[3] 劉武英,段秀成.編輯出版領域最高被引論文特征分析:以2010—2014年編輯出版類核心期刊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6(2):96-100.
[4] 陶家俊.身份認同導論[J].外國文學,2004(2):37-44.
[5]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12-22.
[6]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J].外國文學評論,2004(3):19-30.
[7] 朱新福.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述略[J].當代外國文學,2003(1):135-140.
[8] 程愛民,張瑞華.中美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對《喜福會》的文化解讀[J] .國外文學,2001(3):86-92.
[9] 夏忠憲.B.拉斯普京訪談錄[J].俄羅斯文藝,2001(3):59-60.
[10]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編輯部.《西南交通大學學報》被引半衰期大幅度提高[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2(2):162.
[11] 馮旻旻,郭璐. 外國文學類核心期刊指數對比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6(3):117-120.
責任編輯? ? 徐? ? 晶
Abstract: Using CNKI and VIP database as the statistical sources, the thesis analyzes six kinds of 2019-2020 CSSCI journals related to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some common features,those are the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every year, long period of publication, small influence factor as well as stable feed units and core author group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ix journ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ades as per important data evaluation.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first grade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eign Literature,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belong to the second grade. Russian Literature and Art is classified as the third class. In additio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six journals and some famous international ones in the high-cited pap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above,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the journals.
Key? words: foreign literature; CSSCI; source 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