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補償教學模式是利用線上工具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補充,同時與課堂教學形成回環(huán)式的教學模式。本研究旨在探索本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基于Drnyei的動機三層面理論,以語言融入程度因素、學習者成就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和學習任務因素五種變量對學生英語閱讀動機所受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補償模式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產生了積極的激勵作用。
【關鍵詞】補償模式;實證研究
【Abstract】Complementary teaching model complements the English reading closs for nonebglish majors,and forms a systmatic cycle with classroom teaching.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ementary teaching model on the? legrning motivation . Based on the? three-leveled motivation model of Drnyei, five variables including the factor of integration with English language, sense of success in learning English, materials of English-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ssignmertes of learners,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mplementary model has an postive influence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complementary teaching model; empirical study
【作者簡介】任婷,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
一、補償教學模式綜述及應用現狀
補償教學模式是以某三本學院師生聯合創(chuàng)制的微信小程序為依托的線上線下回環(huán)式補充教學模式。由于使用范圍僅限本學院特定專業(yè)班級,本模式可看作SPOC課程的一種形式。補償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是利用小程序對線下傳統課堂進行內容補償,使線下的英語閱讀在話題深度、體裁等方面得以擴充。利用自主研發(fā)小程序進行線上閱讀,既能拓展相似話題的閱讀深度,又能借助小程序本身的設計特點生成閱讀偏好的趨勢。目前這種模式在本學院某專業(yè)的使用已持續(xù)一學期,本研究旨在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觀察,探索補償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否能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積極影響。
二、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理論基礎
學習動機對提高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李穎,2019)。Drnyei(1994)提出的三層面動機研究包含: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和學習環(huán)境層面,語言層面即學習目的,學習者層面由成就需要和自信心組成,學習環(huán)境層面由與課程、教師、和學習群體相關的三個方面的動機成分構成。
Drnyei(1998)認為,可以從上述三個動機層面去尋找提高動機水平的策略。他認為,由于語言層面和學習者層面的動機成分比較固定,不太容易操作和控制,應主要從學習環(huán)境層面入手去激發(fā)學習者的二語動機。本研究基于Drnyei的動機三層面理論,對某三本學院學生在使用補償教學模式一個學期之后的英語學習動機進行觀察,以期檢測補償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
三、補償教學模式下的三本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動機研究實驗設計
1.研究目的。探索相似話題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補償教學模式對三本學院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提升是否有積極影響。
2.研究對象。某學院2019級計算機嵌入式1、2班學生,每班30人。選取的兩個班級在進行補償教學模式實踐之前進行了學習動機測試,前測結果顯示兩個班的學習動機相似,可作為對比實驗對象。因此設定1班為對照班,2班為實驗班。
3.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調查問卷為工具,內容基于《課堂外語學習動機問卷》(盧敏,2008),根據調查目的進行修改,共20題,修改之處有5處。請兩名教授對問卷的內容效度進行了分析,認為內容效度較高?;贒rnyei的動機三層面理論,本研究選取五個因素進行動機調查研究,分別是教材因素、教法因素、學習任務因素、語言融入程度因素和學習者成就感因素。問卷采用7分制,1 分和7分分別代表不同意和完全同意。使用SPSS 23.0 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相關描述性分析。
四、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1.補償教學模式下實驗班與對照班英語學習動機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分析(見表1)。
筆者在對照班和實驗班進行一個學期的補償模式教學之后,進行了兩個班學生英語閱讀學習動機的獨立樣本檢驗,以查看兩個班級學習動機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此次問卷每個班的個案數仍為30,對照班平均值為35.4,實驗班平均值為47.7;獨立樣本檢驗結果顯示:t為-12.027,P值0.000<0.001,說明對照班和實驗班在英語學習動機上有極顯著差異。顯然,實驗班在進行一個學期的補償模式教學后,在學習動機水平上有了較大提升,這也反映了補償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積極影響。
2.補償教學模式下實驗班英語學習動機相關要素統計分析(見表2)。
以實驗班為研究對象,從問卷調查的20個變量中提取出平均值增長幅度較大的10個變量。如果將每個變量的平均值與學習動機影響高低進行區(qū)間聯系,即平均值從1到7對應影響程度從低度到高度。如表2所示,除第一個變量外,其他變量都在中高及以上。這進一步說明補償教學模式對學習動機的積極影響。
研究發(fā)現,學生更容易以自身關心的事件、話題為出發(fā)點進行閱讀,對補償模式依據的線上工具提供的閱讀素材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并未達到中高影響及以上。這證明對教師來說,線上工具內容還應進一步優(yōu)化。對同話題詞匯積累平均值只有中低影響程度,則說明學生依然缺乏積累同話題詞匯的主動性,但相對于前測打分而言卻有了明顯進步。
實驗班經過一個學期的補償模式教學,實施了線上閱讀、線上語音和文字評論等互動方式,生生互動的形式表現出積極擁護的態(tài)度,同時線上互動促進了學生輸出語言的熱情,增加了成就感;但是從標準差和偏度數據來看,打分低于平均值的人數要略高于平均值以上打分的人數,這說明一些學生對這種形式還不是很適應。
學習任務因素中的第一項線上完成閱讀任務對學生自評有所幫助的平均值為6.1,說明學生對線上完成閱讀任務和自身學習評價之間的關聯度已形成較高的認可度,但從峰值和偏度看,偏度為負值,仍有少量學生打分在平均值以下,這說明在繼續(xù)推行這種模式的同時,教師應更深入調查一些學生對線上閱讀任務完成的具體態(tài)度,并對小程序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教材因素中的變量“我能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合適的英語閱讀材料”平均值在4.5以上,說明學生普遍具備了通過線上工具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意識和能力,那么線上小程序所提供的個性化閱讀推送功能為材料的選擇又提供了保障和數據信息。
五、結語
作為線下閱讀課程的線上補充,補償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英語閱讀提供了內容支持和個性化數據支持。經過問卷調查的設計、數據收集與分析,發(fā)現這種模式在實驗班對學生的英語閱讀動機確實有比較明顯的積極影響。但是,還需要對內容和使用方式進行改進,以期使更多學生能更積極地使用和融入補償模式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郭欣宇,曹錦華,敖靜.CBI模式下高級英語課程教學對學習動機和學習水平的影響[J].大眾標準化,2020(16):145-147.
[2]盧敏. 課堂外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
[3]李穎.基于Drnyei三層理論的職業(yè)院校護理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J].醫(yī)學教育管理,2019,5(S1):75-80.
[4]劉志成.英語小說閱讀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影響的實證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S1):164-169.
[5]秦曉晴.中國大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6-42.
[6]史天化.“互聯網+”時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對英語閱讀影響的實證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