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單
【摘要】在語文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學已經成為廣為流行的教育觀念。而對初中語文中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是為了探索出閱讀教學的高效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提升能力和素養(yǎng)?;诖?,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1 課堂教學的形式固化
課堂形式理應成為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的載體,教師應該隨著課程內容的變化而靈活地變換課堂教學的形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課堂形式已經形成一種固化的套路。首先,小組合作討論成為一個固定環(huán)節(jié),教師忽視了課程內容與小組合作的適應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其次,沒有合理使用多媒體形式,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存在錯誤性理解,將教學改革簡單地歸為增加多媒體的使用次數,所以閱讀課堂的效率遲遲得不到提升。
1.2 過度重視考試的作用
一般意義上,考試只是檢驗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已經將考試作為開展閱讀教學的指導形式,一切教學行為都圍繞著考試進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首先,教師通常會將中考的考點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忽視課內其他文本的作用,也不注重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其次,以練習題代替學生的自主閱讀,忽視了學生的閱讀感受和語文的人文性特征;最后,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過度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忽視對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 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2.1 找準切口,感知文本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教師要做好引導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形成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同時還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成為閱讀文本獲取知識、感受體驗、解讀文本的主人。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及時與學生交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找準文本內容的切入口,從而讓學生形成提綱挈領的閱讀思路。如在教學《散步》時,教師以“談談和父母一起散步時有什么感受”作為引導問題,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到很溫馨,也有的說可以達成相互的溝通和理解,而文中一家三代人去田園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卻有它的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進入默讀狀態(tài),然后讓學生回答這次散步為什么獨特以及獨特在哪里。學生表示,從文本閱讀中真切感受到獨特的是親情、人性和生命。教師又提出問題:“你覺得這篇文章帶給你的啟示有哪些?”有學生認為初春秀色的描繪表達了一種蓬勃生機,同時也暗示了熬過嚴冬的母親即將獲得新活力、新開始;也有學生認為“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很有哲理;有的學生認為“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很胖,畢竟幼小,自然很輕”這句話的語言體現了一種對稱美,互相映襯,一大一小,一胖一瘦,一重一輕,極富有情趣。教師的循循善誘,使學生的個性解讀逐步推進。
2.2 深入挖掘主題,緊密結合多篇文章
群文閱讀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通過群文閱讀,讓每篇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還要針對閱讀文章進行教學,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寫作背景、寫作方式、寫作手法以及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思想等,帶領學生歸納、探究不同文章的寫作規(guī)律。
例如,在開展初中語文課文《雨的四季》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出之前學習過的《濟南的冬天》《春》等課文,讓學生回想文章的主題和相關內容,然后再閱讀新課。采用群文閱讀方式,學生一方面可以對作者借景抒情有比較深刻的認知,體會到四季的動人之處;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對該教材單元文章主題的理解,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從而強化閱讀效果。
2.3 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增強學生主體化感受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形成主體化的感受,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換言之,在初中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化感受,通過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然而,從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明顯的體現,教師仍然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和固定的內容開展灌輸式理論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缺乏積極性。因此,為了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產生主體意識,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作為閱讀教學目標,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設置自主閱讀版塊,讓學生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想法,推動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給予他們深度解讀文章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閱讀的空間內獲得獨特的閱讀感受。再者,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自主閱讀的結果,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課堂中營造出“百花齊放”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和溝通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借助上述方式,學生的閱讀需求以及個性發(fā)展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們一改往日消沉的學習氣氛,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而為了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增加層次性和個性化的閱讀內容,允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讓他們依據自己的興趣傾向和閱讀水平選取適合自己的閱讀素材??偟膩碚f,通過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主人翁地位,對閱讀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實現自身的個性化發(fā)展。
3 結束語
總之,閱讀是人們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教師通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找到更多的閃光點和創(chuàng)新點,也使閱讀生長出新的生命力,促使學生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馬鋒華.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引入[J].知識文庫,2022(07):115-117.
[2]胡麗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路徑探微[J].試題與研究,2022(10):100-101.
[3]朱永良.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實踐[J].新課程,2022(1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