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
摘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識別圖像以及從所給圖像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學會將自己書本上學習到的文字性的知識轉變成圖像,以及將腦海中積累的概念定理變換成動態(tài)的圖像,發(fā)現(xiàn)每個變量在現(xiàn)實的圖像中的走勢,體會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運用地理學知識的方法與技巧,真正掌握地理學的精髓。
關鍵詞:高中地理;識圖能力;提取信息;讀圖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2-0005
一、圖像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是建立在圖像的基礎上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接觸到的每一個地理學知識點對應在圖像上,才能夠真正理解每一個知識點的深層次含義。同時,在運用地理學知識點的時候,學生依舊需要在圖像上來識別出問題并運用知識進行解答。除此之外,圖像是幫助學生構建整體觀念的有力工具,高中地理所包含的主要內容不再是一個小的區(qū)域,而是將研究的角度上升到整個國家甚至是整個地球,比如大氣在整個大氣層內的運動規(guī)律,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橫向學習,了解每一層大氣的結構與運動特點,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縱向思維,了解每一層大氣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的特點所在。學生在學習完這一部分知識之后,就能夠在腦海中構建出整體的大氣環(huán)流模型圖,對于一個問題的研究角度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qū),而是能夠將眼光放在整個國家甚至是地球上。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圖像進行學習,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建立起這樣的整體性思維。
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
由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圖像的讀取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學生所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掌握一些讀取圖像的技巧,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加練習,最終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1.結合圖像進行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地理知識,也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部分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從圖像上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在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帶領學生建立起圖像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圖像上來記憶知識點,產(chǎn)生更深刻的記憶。首先,在課堂教學之前,學生需要自己把課本上的知識點的文字描述進行簡單的預習,明確每一個概念的文字表述與限制條件,以及一些基本定理的表達。接著,可以自己嘗試著把這些內容放在圖像上進行理解,例如洋流運動,學生在明確了基本概念以及每種洋流運動的規(guī)律之后,就可以觀察課本中提供的圖像,再次閱讀剛剛自己掌握的文字性知識,一點點將每一個詞語所對應的部分在圖像上的具體位置或者表現(xiàn)找出來,接著把整句話連起來,把圖像上的各個對應的部分連接起來,讓其成為動態(tài)的圖像。如果學生在預習階段對于這部分知識不理解,就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的過程中重點去聽。教師講解的過程也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類似,也是要帶領學生將文字性的知識一點點對應到圖像上,并把每一個小的部分連接起來分析整體的變化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文字的表述和圖像對應起來,他們能夠學習到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技巧,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理解這一部分知識,腦海中記住這一個變化過程的動態(tài)圖像,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運用這一部分知識,學生能夠將這個過程再次重現(xiàn),把題目中所給的特定情境代入來分析具體問題,得到合理的答案。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提高自己的讀圖用圖能力,還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發(fā)現(xiàn)地理的魅力,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與負擔,也能夠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地理學習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圖像
每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具備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地理學科也是如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進行解答。例如“在去世界上某一個地方旅行之前,我們想要了解當?shù)氐囊恍夂颦h(huán)境,請你根據(jù)平時所學的知識來說一說這一地區(qū)的人文以及自然地理情況”。教師給學生制定一個地區(qū),并讓學生觀察世界地圖,運用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大氣、氣候、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對這一個地區(qū)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解說。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記憶并理解課堂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并讓學生進一步將這些知識運用在圖像上。具體到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能掌握某一個地區(qū)的變化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接觸的可能也是區(qū)域圖像,而現(xiàn)在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出整個地球的圖像,首先讓學生找到這個地區(qū)處于哪個位置,并根據(jù)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來分析這一地區(qū)的特點。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記憶整個地球的構造、區(qū)域分布等信息,在下一次教師再次提出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學生就不需要再觀察地球儀了,而是能夠憑借自己腦海中的大致印象進行解答,這也就直接地表明了學生在經(jīng)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之后,學科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
在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學會讀圖,掌握從圖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與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學生可以憑借這樣的學習方法更快速高效深入地掌握地理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另一方面,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完成之后,能夠顯著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結果很好地符合現(xiàn)階段教學大綱中對于學生基本能力與素養(yǎng)的要求,更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了“素質教學”,整體提升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無為襄安中學23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