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代學生興趣眾多,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就有了豐富的寫作內(nèi)容,從而使寫作不再成為學生最頭疼的問題。本文從“寫什么”“怎么寫”的角度做了些嘗試,期望對學生作文質(zhì)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興趣;作文;趣味性;情感性;文化性;哲理性
新時代的學生興趣愛好極為廣泛,教師應在發(fā)掘?qū)W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自我獨特的生活,并通過一定的技巧整理和加工,成就一篇篇美文。對此,我有如下的推薦:
一、突出趣味性
趣味,即有趣的情味。我們熟悉的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景和物,只要多加留意便會感受到其中的新鮮與奇特。把這些信手拈來的鮮活素材進行梳理聚合,比較夸張,就會寫得妙趣叢生,盡顯趣味。
比如寫自己喜歡集郵,不妨寫寫自己在集郵過程中讓人啼笑皆非的經(jīng)歷;比如寫自己喜歡運動,不妨寫寫大課間帶領班級小胖墩們運動,他們偷懶的妙趣橫生的場面;比如寫自己喜歡繪畫,不妨寫寫練習過程中弄巧成拙的插曲等等。這樣文章就有了新意。如《棋局之戀》習作的片段:
當你聚精會神地在下一盤棋,你便如同在與對手戰(zhàn)斗?!爸褐?,百戰(zhàn)不殆”,你可先了解對手的套路,再重點出擊;“欲擒故縱”,你可以一點小利誘之,待對方上鉤后再收起大網(wǎng),將其一網(wǎng)打盡;“走為上計”,局部實力不敵時,盡可一走了之,不與對手硬拼,保存實力……當你心無旁騖地置身于棋局之中時,你就開始了與對手智慧的較量。誰的排兵布陣、統(tǒng)率軍馬的能力更強,誰就能在沙場之中將對手挫骨揚灰。
這段文字抓住了自己興趣愛好的趣味性來寫,將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滲透在字里行間,因而能吸引讀者。
習作內(nèi)容中的趣味,一定是指那些具有正能量、陽光健康的趣味,而非灰暗庸俗、令人沉淪的趣味。如果作文中句句段段的文字都不離趣味二字,也非我提倡,那就太刻意造作,死氣沉沉了。而是要把寫作內(nèi)容與文章思想內(nèi)容緊密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文章的風趣味道自然顯現(xiàn)。
二、突出情感性
孩子們自小就在家長的陪伴和監(jiān)督下培養(yǎng)了很多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每一種興趣后面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是家長辛苦堅持的接送,或是自己鍥而不舍的練習,或是老師真摯的鼓勵……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在寫有關(guān)興趣的作文時,如果能在行文過程中把真情融入其中,把自己對于這項興趣愛好的執(zhí)著與信念,對師長悉心指導的那份感激與懷念凸顯出來,一定會感染讀者。下面是一名學生寫自己鋼琴考級時的內(nèi)容:
“別難過了,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行?!泵吞ь^,我看見一抹微笑在媽媽的唇邊蕩漾,她的眼里盛滿笑意。這是一張多么疲憊的臉啊,但此時那微微向上翹起的嘴角,彎彎瞇縫的眼睛竟與那淺淺的皺紋構(gòu)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沒有蒙娜麗莎的美麗,卻依然深深打動了我。
媽媽,凝視著您的微笑,我已感覺到幸福在指尖悄悄綻放。帶著您的期待,我又一如既往地開始了黑白鍵上的指尖舞蹈。
媽媽的微笑包含了安慰、鼓勵和關(guān)懷,深情流露,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真情實感除了寫真人真事外,還可以用在表達對自然環(huán)境或人間萬物的喜愛上。
表達情感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筆者力推后者。在字里行間中流淌出來的濃情厚意,如果再借助布局謀篇的全局把控,表現(xiàn)手法的恰當運用,不同句式的錯落安排,修辭手法的巧妙烘托,準確詞語的提綱挈領,便能達到更佳的表達效果。
三、突出文化性
學生們的許多興趣愛好,如彈琴、書法、繪畫、下棋等,不但拓展了孩子們的眼界,還濡養(yǎng)了孩子們的心境。這些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緊密相關(guān)的興趣愛好,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語文老師應積極主動地利用這些富含文化因素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研究,使作文內(nèi)容里滲透傳統(tǒng)文化,增強習作的厚度。
(一)融合千年歷史的深刻內(nèi)涵
中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我們隨意從歷史長河中擷取一朵浪花,就足以將我們干涸的精神土壤澆灌。寫傳統(tǒng)手藝,如果把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與工匠精神等展現(xiàn)在作文中,無疑會增加作文的分量;寫旅游,把當?shù)氐臍v史文化與歷史典故融入到作文之中,也會增強作文的厚重感:寫音樂,把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故事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穿插到作文里,更會使文章增添儒雅的風味。我的一個學生酷愛旅行,在習作《南京韻味之古今交融》中寫道:
古樸而自然的文化氣息,如那雞鳴寺的高塔,如那有著一排排梧桐樹的老城區(qū);時尚而繁華的現(xiàn)代氣息,如那南京的第一高樓,如那大廈鱗次櫛比的市中心。古今氣息在南京碰撞,它們完全不同,象征著歷史的承繼與時代的變遷,但它們又奇跡地交融,代表著南京的進步與發(fā)展。這,便是這座城市獨特的韻味。
所以,將歷史內(nèi)涵融入作文中,必須先得對歷史知識有所涉獵,然后才能尋找歷史與作文主題的完美契合點,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上挖掘意義,讓眼光透過愛好興趣,看得更深更遠。
(二)汲取古典詩文的豐富營養(yǎng)
優(yōu)秀的古典詩文給了我們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如果在作文中合理使用就能使其錦上添花,不但能夠表現(xiàn)自己對這種興趣的興致之濃,更能體現(xiàn)出作者豐厚的文學底蘊。古詩文可以直接引用也可化用,化用之妙處更為精彩。有個孩子愛讀書,喜歡在清靜之處閱讀,她的習作里就寫到:
煙斂云收,雨歇微涼,攜一本心愛的書籍,尋一僻靜之處靜讀,最是喜歡。
“煙斂云收”出自宋代蘇軾的《江神子·江景》;“雨歇微涼”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采桑子》。她還寫了篇《愛上李清照》:
那“爭渡,爭渡”的天真爛漫,“和羞走”的美麗嬌羞,最是讓我難以忘懷。她的生活色彩斑斕,生機盎然。那雙忽閃的大眼睛,似乎向我透露著她快樂而靦腆的少女情懷。
“腹有詩書氣自華”,靈動的文字,優(yōu)雅的詩韻,使得自然不凡的文章氣度呼之欲出。
(三)挖掘傳統(tǒng)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
“意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事物。移情于景,寓意于象,是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常用之法。學生的習作可以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尋找不同的角度,也能完成別具一格的好文章。
周敦頤的《愛蓮說》家喻戶曉,蓮花代表的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的高貴品格已深入人心。我班一女生酷愛種植花卉,她另辟蹊徑,在一次研學游歸來之后從殘荷入手,寫了一篇《愿做一片荷》的文章,其中寫道:
這荷,正如一位古稀之年的貴婦人,她已經(jīng)不再年輕,卻有著高雅的氣質(zhì)。她是垂暮老人,卻依舊嫻靜,居大雅之堂。她仍保持著一顆勃勃生機的心,翠綠的這顆心,使她面對秋天一樣散發(fā)生機又端莊典雅,安靜沉思。
四、突出哲理性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這里說的哲理性,指的就是文章要有高遠的立意。立足人本思考,彰顯人性的本真,完成由“不知”到“知道”、“汲取”到“回報”的成長歷程,這樣習作高遠的立意就顯而易見了。一位學生擅長木雕,他講述了自己愛上木雕的原因是因為一次偶遇:
在喧囂的塵世中,有一位老人,踏踏實實,不急不躁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就是風骨。
臨走前,我又看了一眼老人,他還是那樣,眼里滿是認真。他背后,是青山綠水,古樸的房屋,他與一切事物融為一體,毫不違和,恍若天成,自有一番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意味。他仿佛就是這古村落里的,一尊千年的木雕。
所以,我們要用眼發(fā)現(xiàn)、用心體悟生命中的“真”和“善”,才能提升作文的主旨。當你的文字立足于高遠的立意,立足于人本身,你的文章才能真正的震撼人的心靈。
以“興趣”為話題的作文,我談到四個方面,前兩個方面,即趣味性和情感性是較淺的一個層面,寫作難度不是很大,以敘事和抒情為主;而后兩個方面,即文化性和哲理性是較高的一個層面,寫作難度較大,在敘事抒情的基礎上還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應該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未來的寫作方向,不僅要學會敘事,更要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有引導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大空間的發(fā)展和提升。
(作者:朱克芬,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學教師)
[責編張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