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共情才能更好地傳承

      2021-05-30 10:48:04胡根林彭曉
      語文建設·上 2021年8期
      關鍵詞:共情傳承

      胡根林 彭曉

      編者按

      革命傳統(tǒng)類作品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革命精神、形成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疾飚斍敖虒W實際發(fā)現(xiàn),革命傳統(tǒng)作品教學面臨學生情感陌生化、教學內(nèi)容淺顯、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本期主要探討相應的解決策略。

      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胡根林、上海市進才北校彭曉從目標設定、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探究、精神成長四個方面入手,闡述如何找到學生與課文之間合宜的聯(lián)結點,實現(xiàn)學生的“共情”。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歐陽芬、郭培庚提出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緊扣文本特性、延伸文本內(nèi)容等教學路徑。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王浩、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榮維東對革命傳統(tǒng)類作品的大單元教學作了初步探索。希望這幾篇文章幫助大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革命傳統(tǒng)類作品,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摘要】革命題材類課文在培養(yǎng)學生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革命精神、形成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避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淪為政治說教,課文教學要改變學生與課文的聯(lián)結方式,目標設定上要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情境創(chuàng)設上能真實還原歷史人物,活動實施中要能引發(fā)個體情感體驗,語言品讀中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努力實現(xiàn)同頻共振、同理共情。

      【關鍵詞】革命題材,共情,傳承

      據(jù)統(tǒng)計,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與革命傳統(tǒng)直接相關的課文有近百篇,大致按4:3:3的比例分布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它們整體上以中國共產(chǎn)黨篳路藍縷、矢志不渝的百年奮斗為主線,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展現(xiàn)出革命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性、發(fā)展性和時代性。這些課文可分為四類:革命英雄人物代表作及反映其生平事跡的傳記和文學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走過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tǒng)人物、事件、節(jié)日紀念日等方面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等,闡發(fā)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的論文與雜文。同時,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革命圣地、革命舊址和文物等攝影作品以及國畫、油畫和書法作品等也以插圖形式納入課本,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這些課文在培養(yǎng)學生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革命精神、形成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這些課文,一線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主要有兩個:一是如何避免上成思想品德課;二是如何避免枯燥乏味的政治說教。解決這兩個問題,關鍵是要改變學生與課文的聯(lián)結方式,找到學生與課文之間合宜的聯(lián)結點,努力實現(xiàn)同頻共振、同理共情。

      一、目標設定:要有鮮明價值導向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向來都有鮮明的價值導向。革命題材類課文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載體,自然承擔著傳達重要價值觀的任務。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刻理解其價值觀的內(nèi)涵,而且要盡量尋找這些價值觀和學生的精神生活的聯(lián)結點,使之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路標和明燈。

      首先,理解革命題材類課文共同的價值觀。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編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將有關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輩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小說、散文、詩歌等納入教材,并積極探索革命題材類課文的編輯方式和組元方式,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對孩子們進行良好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案锩I袖和革命傳統(tǒng)類文章有著非常鮮明的價值導向,不應該做多元化的注釋,文章不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隨便做出改變。”課文有“定篇”,解讀有“定解”。對教材編者而言,解讀好這些課文是教材編寫工作的重心;而對教師而言,讓學生把這些解讀理解到位是教好這類課文的著力點。

      其次,挖掘不同課文獨特的價值取向。革命題材類課文盡管體現(xiàn)了一些共同的價值觀,但教師備課時不能停留于抽象解讀,而要關注每篇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充分挖掘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如《紀念白求恩》從介紹白求恩的生平事跡入手,論述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號召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在多種價值取向中,毫不自私自利是其核心。《鄧管先》的教學價值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的崇高品格,文中肯定了鄧稼先“兩彈”元勛的地位,高度贊揚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其價值取向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但其核心是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白楊禮贊》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nóng)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其核心價值取向是身處困境而頑強不屈的精神。

      最后,更重要的是建立課文與學生精神世界的價值聯(lián)結。學生是一個個成長的個體,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很豐富的。教師備課時既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發(fā)展的整體特征,又要結合自己所教班級孩子的獨特性,找到課文與他們精神世界的聯(lián)結點,建立起語文學習與個體成長的意義聯(lián)系。如《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作者懷著真摯的深情回憶了母親的一生,歌頌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勤勞樸實、寬厚仁慈、堅強不屈的崇高品德。很多教師的文本解讀只停留在這一層,沒有看到母親的這些品德對“我”成長的重要影響。其實,在表現(xiàn)母親的崇高品德這條明線背后,還暗含另一條線——“我”的成長經(jīng)歷:“我”幼年受母親熏陶而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少年受母親激發(fā)而發(fā)債求學,青年獲母親支持而參加革命,現(xiàn)在母親逝世,而“我”樹立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奮斗的偉大志向。因此作者在結尾處忍不住要說:“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認識到: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chǎn)”“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夠做到的,一定能夠做到的”。這種慈母眷眷之心和赤子拳拳之心,不正是一般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感受得到卻體會不深的地方嗎?這才是本文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情境創(chuàng)設:能真實還原歷史人物

      傳承革命精神往往要從感受和觸摸具體的革命歷史人物入手。因時代差異,生活變遷,教學中對革命歷史人物作介紹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如學習《紀念白求恩》一文,由于學生都是“00后”的孩子,他們對白求恩知之甚少或竟完全不知,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好好介紹白求恩這個人物。很多老師是這樣介紹的:

      白求恩,全名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國際主義戰(zhàn)士,著名胸外科醫(yī)生。1938年,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加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線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時,手指細菌感染醫(yī)治無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這是白求恩的一份個人簡歷,準確地說是份人物索引。這樣介紹有錯嗎?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錯誤;但從感受人物的角度來說,學生無法對他“觸之也溫,即之可親”,因為這是一個抽象、平面的人物。要讓人物在歷史中站立起來,成為一個立體、鮮活的人,就需要補充一些材料,如下所示:

      在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白求恩隨部隊輾轉于荒涼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話說,過的完全是“高強度的生活”。在私人通信里,他偶爾述及1938年一年,其實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軍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陜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個手術,檢查了1200名傷員。我還重組了部隊的衛(wèi)生系統(tǒng),寫作和翻譯了三本教科書,建立了一所醫(yī)療培訓學校?!边@是一組驚人的數(shù)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績,不要說一個人,就算一個小分隊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

      這則材料把白求恩作為一個醫(yī)生,一個國際主義戰(zhàn)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工作狀態(tài)和忘我精神作了直觀呈現(xiàn)。如果再加上白求恩寫給“軍事指揮部聶將軍(即后來的聶榮臻元帥)處”的一封信,學生對白求恩的人格和精神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親愛的同志:

      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大夫帶給我的301元錢。這筆錢中的100元好像是付給我的個人津貼,另外的102.20元似乎是用來償還我在藥品上的墊支,而剩下的98.80元似乎是用來支付我在紗布和藥棉上的開銷。關于這第一項100元,我在8月12日發(fā)給延安軍事委員會的電報中已經(jīng)表示過拒絕接受并且建議將它用做傷員們的煙草??睢F渌尼t(yī)生每月只有1元的津貼,而聶將軍本人每月的津貼也只有“可觀的”5元,在這種情況下,讓我接收每月100元的津貼是不可思議的。

      另外,因為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是免費提供給我的,錢對我沒有任何用處。

      致同志似的敬禮!

      白求恩

      而白求恩寫給聶榮臻元帥(時任司令員)的另一封信,不僅描述了他逝世前的狀況,更展現(xiàn)了他真實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作了細致的:親愛的聶司令員:

      今天我感覺身體非常不好,也許我要和你們永別了!請你給加拿大共產(chǎn)黨總書記蒂姆·布克寫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倫多城威靈頓街十號。同時,抄送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聯(lián)盟會。告訴他們,我在這里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多做貢獻。

      也要寫信給美國共產(chǎn)黨總書記白勞德,并寄上一把繳獲的戰(zhàn)刀。這些信可以用中文寫成,寄到那邊去翻譯。隨信把我的照片、日記、文件寄過去,由蒂姆·布克處置。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一個箱子里,用林賽先生送給我的那18美金作寄費。這個箱子必須很堅固,用皮帶捆住鎖好,外加三條繩子。將我永世不變的友愛送給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同志們。

      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坎貝爾夫人撥一筆生活款子,分期給也可以。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而把她遺棄了。還要告訴她,我是十分內(nèi)疚的,并且曾經(jīng)是快樂的。

      課文教學最怕的是“隔”,尤其是革命歷史人物的教學。長期以來,我們總習慣于把歷史上和生活里的英雄塑造成一個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總剝離他們作為“人”的七情六欲、他們?nèi)烁竦呢S富性和具體性,但這樣做的實際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表明,榜樣的示范要符合學習者的年齡特征,其行為對于學習者來講要具有可行性,即學習者能夠做得到,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否則對學習者毫無效果。因此,革命題材類課文教學第一步要做的是還原革命歷史人物和革命歷史現(xiàn)場,讓人物從紙面上走下來,在歷史情境中立起來,變成活生生的有名有姓、有顰有笑的那個“人”。

      當然,還原革命歷史人物要有“度”,這個“度”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以不損害歷史人物的正面性和示范性為標準。人不可能沒有缺點,比如白求恩,如果教師讓學生糾結于他的壞脾氣,他和妻子的兩度離合,這就跨越了“度”,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其二,以不損害文本核心價值和教學目標實現(xiàn)為標準。任何課文都有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如《紀念白求恩》一文,這是一篇典范的紀念文章,其敘議結合、以議為主,對比說理和高超的語言藝術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對于白求恩的介紹必須要促進學習重點的理解,否則喧賓奪主,延誤課時。

      三、活動探究:需引發(fā)個體情感體驗

      哲學家懷特海曾說:“填鴨式灌輸?shù)闹R,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什么意義,往往極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最美好的東西遭到了腐蝕。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边@句話可謂擊中當前革命題材類課文教學的要害。

      從2001年算起,本次課程改革已歷經(jīng)20多年,但總體上看課堂變化緩慢。體現(xiàn)在革命題材類課文的教學上,有的教師以刻板化的流程開展教學,以“滿堂灌”或“滿堂問”落實目標,不給學生活動的時空,不給學生自主體驗的機會;還有不少教師習慣用宏大概念表達空洞情感,人為拔高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而忽視它的藝術價值和語言特色。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對革命題材類課文越來越疏離、陌生甚至反感,這是很值得反思的。

      要引發(fā)學生的自主體驗,首先要給足學生活動的時空。具體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比如《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怎么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呢?教師可以把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成一個多層次的活動:

      主問題:《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作者在回憶往事之后,深情寫道:“我要感謝母親”,“我”從母親身上到底獲得了哪些教益呢?

      1.結合不同段落梳理母親帶給“我”的教益(如第6、9、10、13等段落),并在全班分享。

      2.歸納母親給“我”的教益并用短文的形式呈現(xiàn)。

      3.閱讀三個紀實作品的相關章節(jié),印證母親帶給“我”的教益。

      從展開的過程來看,這個活動有三個層次:一是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梳理(“結合不同段落”);二是學生形成自己的整體感受(“用短文的形式呈現(xiàn)”);三是拓展開來,進行互文性閱讀(“閱讀三個紀實作品的相關章節(jié)”)。從活動涉及的語文素養(yǎng)來說,有聽、說,有讀、寫,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次歷練。

      要引發(fā)學生的自主體驗,還要激發(fā)學生活動中的共情點。比如《鄧稼先》一課,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活動:聚焦人物的成就與貢獻、形象與特點,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品評人物,如深情朗誦課文中贊美人物的段落或句子,寫一首短詩、一副對聯(lián)或一則頒獎詞,請你選擇其中一種,用10分鐘時間來完成,然后作組內(nèi)交流。當學生寫出這樣的頒獎詞,他的共情點顯然已經(jīng)形成:

      他在蒼涼大漠中用蘑菇云的升騰吼出雄獅的憤怒,他用“兩彈”讓中華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東方。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要引發(fā)學生的自主體驗,還要使學生沉浸到語言的世界中。比如《最后一次講演》一課,較好的方式莫過于指導學生朗誦甚至演講。如果這樣設計活動,效果應該不錯:

      1.聽錄音,談感受。

      2.注意朗讀要點:

      (1)注意講演的氣勢與感情,長短句的交錯運用。

      (2)讀好反問句、感嘆句,突出感情色彩強烈的詞。

      (3)闡述真理與正義的詞要鏗鏘有力,字字清晰。

      (4)注意括號里的現(xiàn)場情況記錄,感情奔放地朗讀相關語句。

      (5)注意節(jié)奏和氣勢,敘述的語言節(jié)奏要緩慢,熱烈贊頌和怒斥的語言要氣勢如虹。

      (6)把握情感變化,始而悲憤,繼而憤怒,最后充滿必勝的信念。

      3.先朗讀,再嘗試對同學演說,開展自評和互評。

      4.展示與交流。

      這篇課文是聞一多先生演講的現(xiàn)場整理,是一篇戰(zhàn)斗檄文,是一個喚起人民覺醒的施號令,同時也是愛國民主人士的戰(zhàn)斗宣言。在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殉難的追悼會上,面對反動派的無理取鬧,肆意搗亂,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這次震撼全國的即席演講。全場演講感情強烈,激昂之處語言不足以表達憤怒,還配上很多肢體動作,如捶擊桌子。聞一多先生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在表達感情和思想。學生學習朗誦或演講的過程中,不僅有對其語言的細細品味,更有對其情感的深刻體驗,其愛、憎、怒、嘆,都是那么直接而感人。雖然聞先生的演講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但其浩然正氣依然足以引發(fā)學生的強烈共鳴。

      四、精神成長:終落腳于課文的多向聯(lián)結

      何為“共情”?共情就是同感、同理心,能深入對方內(nèi)心去體驗其情感和思維。對語文教學而言,共情本身不是終點,學生精神成長才是目的。

      在革命題材類課文的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精神成長,必須實現(xiàn)文本的多向聯(lián)結。有的課文以描繪人物為主,人物就是重要的聯(lián)結點。如《鄧稼先》,這是楊振寧寫的一篇人物傳記型文章,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五十年朋友深情為基調(diào),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身上那種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斗、舍生忘死的崇高人格,是有志于獻身科學的學生最好的榜樣。有的課文以敘事見長,故事情節(jié)就是重要的聯(lián)結點。如《驛路梨花》一文,敘述了“我”與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深山中的一間小屋借宿一天的經(jīng)歷。敘述者“我”是一個帶路人,讀者在“我”的眼光指引下,沿著線性敘述順序,跟著“我”經(jīng)歷了在小屋借宿的過程,也看到了“我”所看到的老獵人、哈尼族小姑娘等人助人為樂的行為和高貴品質(zhì)。學生被帶入“我”的經(jīng)歷中,不知不覺就體會了小讜所歌頌的雷鋒精神。

      毛澤東《消息二則》與上面兩篇課文不同,其主要聯(lián)結點是文章的寫作特點。這兩則消息記錄了“從2點到22點,20個小時的戰(zhàn)況”,它們都寫出了我軍在渡江戰(zhàn)役中的雄姿和聲威,但絕無雷同之處,一則以速,一則以廣。前者極言其神速,隨著快速推進,戰(zhàn)線不斷擴大,后者側重于寫渡江的廣度。兩則消息對比閱讀,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人民解放軍渡江氣勢的變化:人數(shù)從三十萬驟至百萬,渡江位置由“南渡長江”到“橫渡長江”,渡江之后由“突破敵陣”到“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尤其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在精準點明時間、地點、人數(shù)及發(fā)展趨勢外,還穿插了正反、動靜的描繪和敘述,對比強烈,節(jié)奏鮮明,寫活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大場面、大氣魄。

      無論課文往什么方向聯(lián)結,其聯(lián)結點最后還是要落腳于語言。這是區(qū)分革命題材類課文上的是語文課還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標志。如《紀念白求恩》中,落腳于語言品讀上,有兩個突出的地方:一是句式的靈活運用。如“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qū)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y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y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換句子編排,使其看到排比的特點;改變句式的表述,以肯定句、反問句的句式來對比課文所用的雙重否定,體會作者對白求恩工作高度肯定背后的濃烈情感。二是成語的恰當運用。寫白求恩的精神,用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益求精”等成語;寫白求恩的逝世,用了“以身殉職”這個成語;批評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拈輕怕重”“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等成語;批評不安心做好本職工作的人,用了“見異思遷”這個盛語。這些成語使語言生動、簡潔,感情色彩鮮明,音節(jié)整齊均勻,學生讀起來能充分感受到—代領袖如椽巨筆的語言魅力。

      語言品讀的方式很多,讓學生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品讀,更具有聯(lián)結的意義。如通過朗讀指導來品讀《白楊禮贊》的語言: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生朗讀,師點撥)

      師:這段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寫白楊的形態(tài)之美,第二個層次是寫白楊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實”,后者是“虛”。

      師:這段的第一層次有總說與分說,請同學們讀第一個層次的內(nèi)容,要求在總說與分說之間進行一個節(jié)拍的停頓。

      (生朗讀全段,體會段中更為細膩的層次)

      師:這段文字的第一層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語上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試讀出它們的重音。

      (生自由朗讀,細細品味)

      師:這段文字的第二層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試讀出它們的激情。

      (生個別誦讀,反復嘗試)

      師:這段文字中有幾個詞寫出了白楊的形象與性格,請大家試將它們朗讀出來。

      (生讀:力爭上游,倔強挺立,參天聳立,不折不撓)

      師:你們看,大家在朗讀之中就讀好了課文,讀懂了課文?,F(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回味一下,看這樣的朗讀過程對自己有怎樣的幫助。(生動情地朗讀)

      這里讓學生學會朗讀是個特定任務,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精細地點撥,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和鑒賞,既簡化了教師的講析,又增加了思維和情感聯(lián)結的力度。

      猜你喜歡
      共情傳承
      網(wǎng)紅會和打工人共情嗎
      共鳴與共情
      讀者(2023年4期)2023-03-21 19:16:28
      發(fā)現(xiàn)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xiàn)共情
      教書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24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寧打鼓歌保護和傳承的路徑探討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傳承與突破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临泉县| 阿拉尔市| 保靖县| 姜堰市| 青川县| 玉屏| 阿巴嘎旗| 陆川县| 油尖旺区| 东光县| 兴化市| 深泽县| 张家口市| 大庆市| 延吉市| 南京市| 汝阳县| 长垣县| 龙口市| 玉环县| 石城县| 沙坪坝区| 湘潭县| 济宁市| 罗源县| 化德县| 巴楚县| 徐闻县| 莒南县| 隆化县| 大竹县| 定远县| 株洲县| 山东| 泸溪县| 昂仁县| 淮南市| 石林| 漯河市| 马公市| 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