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維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從小就養(yǎng)成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促進小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過程當中取得更加長遠的發(fā)展。但是在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會存在脫離實際情況的現(xiàn)象。脫離實際情況就意味著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活動一直基于理論性層面,這對于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小學生從實際生活當中去感知道德與法治文化元素是很不利的。所以為了彌補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這一弊端,本文展開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的法制教育分析。
關(guān)鍵詞: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法制教育
在教師針對小學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的時候,一定不能只是通過理論灌輸?shù)姆绞秸归_,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理論灌輸?shù)倪@種教學方式是非常反感的,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小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法制意識的養(yǎng)成,反而還會影響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制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以法制教育這一角度進行切入,結(jié)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來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將會比傳統(tǒng)的理論性教學更加有效。
一、小學階段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分析
首先從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來看,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不是非常難,所以很多道德與法制教師在開展小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都會以成年人的視角來衡量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nèi)容,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較為簡便之后,就會不自覺的去選擇理論導入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1】。事實上如果總是把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停留在理論層面,脫離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那么小學生在道德與法制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是會感到枯燥乏味的。第二,從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落實情況來看,并不是每一個小學都能夠在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當中,真正促使教師把教學內(nèi)容的教育落實到位。有些小學,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時候,并沒有引入專門的教材或者引入了專業(yè)教材之后,沒有將這些專業(yè)教材作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相反的,這一些學校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片面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等同于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于是,一部分學校就會通過班主任以班會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或者是通過學校集體講座的形式來開展。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品德,養(yǎng)成小學生的法制意識是非常不利的。上提到的這些都是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以下,本文將針對這些現(xiàn)實性問題,進一步探究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以法制教育作為主要切入點,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法制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2】。
二、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的法制教育策略分析
(一)注重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普及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會有一定的是非觀念,但是對待事物的判斷也只是有一種模糊的對或錯的意識。所以一向是在針對這些小學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的時候,就要注重從法制意識的方面進行切入,進一步明確小學生的是非觀念,幫助小學生判斷日常生活當中各種事件的正誤。就比如說教師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例如但小學生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小偷在偷一位大姐姐的錢。那么這名小偷的行為是怎樣的?小學生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制止?很顯然每一個小學生都會認為這名小偷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具體為什么是錯的,自己為難采用怎樣的方式來制止,卻不是所有小學生都能夠認識到的。那時候教師就可以對這件事情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引導小學生去合理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生活當中所見到的一些不良事件,可能與法律規(guī)則之間具有某種聯(lián)系,那么自己在進行處理的時候也才會有最基本的依據(jù)。
(二)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shè)方式來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的時候,一定不能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會大大削弱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采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來進行教育,比如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道德與法制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制課堂上設(shè)置一個情境,自己正在路上走,然后無意間丟失了錢包,然后和小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扮演,考驗小學生在看到自己丟失錢包的那一瞬間,應當作出怎樣的決策和行為。又或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某一生活情境的演繹,當一個老人摔倒在馬路邊上的時候,小學生上去攙扶了老人,但是老人反而誣陷是小學生將自己推倒。這樣的情況之下再去考核小學生做出怎樣的自我保護行為?小學生的行為是否能夠合理合法?通過這種游戲化的形式,在各種各樣的情境當中對小學生進行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道德與法制學習課堂體驗,增強小學生對于法制知識的運用能力。所以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落實到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來開展教學,否則只會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浮于表面形式,并不能真正起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的主要目的【3】。
結(jié)語:總而言之,在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從法制層面切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中小學生實際生活當中某些不良事件進行放大,然后運用專業(yè)化的道德與法制知識來進行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正確是非觀念。在職外教是還要注重去增強小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感,采用角色扮演或者是情境考核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小學生在道德與法制學習過程當中的興趣,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生活場景當中。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之下,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小學階段道德與法制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敏燕.聯(lián)系生活 實現(xiàn)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J].考試周刊,2018(46):129.
[2]秘芳云.分析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1):107.
[3]喬紅旗.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育,2017(22).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寧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