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成
摘 要: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在適應周圍環(huán)境、完成教學科研任務和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具有自卑與自尊交織、焦慮與抑郁并存、敏感與孤僻共生的特征。順利解除青年教師的心理困擾關系教育的成敗,國家應該重視,社會應該關注。
關鍵詞:民辦高校;心理困擾;青年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8.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0-0112-03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在入職之初,會在工作、社會和家庭方面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他們的情緒,困擾他們的心理,對其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一、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存在的心理困擾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困擾主要來源于三種情況: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時遇到的心理困擾,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時出現(xiàn)的心理困擾,以及工作中進行人際交往時出現(xiàn)的心理困擾。
1.教育環(huán)境適應中的心理困擾。高校青年教師指的是剛從師范院校畢業(yè)進入高校準備從事或者剛剛從事教學工作不久的教師。經(jīng)過多年學生生活,他們大都能遵循“學生”這一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踏上工作崗位,會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即使在校時品學兼優(yōu),但在教學崗位上卻不一定受人歡迎。造成這個問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角色轉換意識不強。鑒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國家和社會對教師有著高于一般職業(yè)的心理預期。青年教師剛剛脫離學生身份,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區(qū)別認識不深,具體表現(xiàn)在衣著打扮、話語體系方面沿襲了學生時期的某些特點。要知教師擔任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一舉一動會在學生群體中產(chǎn)生較強的示范作用。而有些青年教師只重視知識的積累和傳播,忽視了其他,從而在身份轉換方面出現(xiàn)障礙,造成心理困惑。二是羞怯心理難以克服。青年教師雖然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和不俗的演講口才,但初登講臺,面對眾多學生會產(chǎn)生羞怯心理。遇到教學督導前去聽課,會增加其緊張感。如果情緒得不到及時調整,會染上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的疾病。
2.教學工作中的心理困擾。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把教材體系轉變成教學體系,還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點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做到因材施教。青年教師內(nèi)心渴望成功,希望盡快適應崗位,成為優(yōu)秀教師。這一愿望與工作經(jīng)驗不足、教育技巧生疏、處理應急環(huán)境能力不強,對課程理念和教學實踐不熟的實際產(chǎn)生沖突,給其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學任務重。隨著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wǎng)絡全球化、國民經(jīng)濟信息化的到來,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勢在必行。青年教師必須迅速跟上科學發(fā)展的步伐,學習、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相對于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的生存危機意識更強,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僅希望青年教師擔任更多的教學任務,還向其提出更高的教學質量要求。青年教師不僅要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找到適合時代和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释晒π睦砼c客觀教學現(xiàn)狀會加大青年教師的心理落差,造成其心理困擾。二是科研任務重。高校要求教師提高科研能力以輔助教學,民辦高校有著更強的追逐科研的動力,要求青年教師發(fā)表高質量文章,申報高級別科研項目。學校在年終對每位教師科研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制定詳細的獎懲制度和措施。對于完不成科研任務青年教師,一般采用扣發(fā)年終獎和口頭批評的方式來刺激他們,并規(guī)定在下一年度補上未完成的任務。這就給青年教師造成很大的壓力,使他們產(chǎn)生了對科研任務的恐懼和排斥心理,精神處在高度緊繃狀態(tài)中。
3.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困擾。馬克思說過,人是各種生產(chǎn)關系的總和。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也面臨著與校領導、同事以及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一是師生關系。隨著大思政教學的到來,高校青年教師特別是輔導員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學生交流,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從“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其思想和個性”到“讓學生了解和接受自己,建立威信”,再到“對學生做說服教育工作”,對一個青年教師而言絕非輕而易舉。二是同事關系。青年教師要處理與年齡、性別、職稱、上下級等方面的關系。同齡、同性、同職稱教師有相同的人生體驗和話題,較易溝通,但校領導、老教師與青年教師溝通會有些困難。這種心理上的差異、扮演角色差異,往往給青年教師帶來心理壓力。
二、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困擾的特點分析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有著比較特殊的身份心理,教師的身份給了他們自豪感和上進心,民辦的稱謂和待遇讓他們添了一絲憂愁。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他們緊張和焦慮,缺少時間讓他們遠離社交,變得敏感與孤僻。
1.自卑與自尊交織。自卑“不僅指人生理上的缺陷,也包括了人面對現(xiàn)實的社會和生活產(chǎn)生的種種不完滿和不理想感中產(chǎn)生的自卑感”[1],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粋€詞,也是心理學中使用較廣泛的概念之一。心理學中的“激勵保健理論”認為,使員工感到“不完滿和不理想”的因素與工作環(huán)境或工作關系有關。當這些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時會引起員工的不滿,這些因素被稱為“保健因素”。民辦高校缺少政府的扶持,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對于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障這些青年教師迫切希望解決的“保健因素”問題,民辦高校解決不力,這無疑大大降低了青年教師的安全感?!白宰鹗且环N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心理,表現(xiàn)為承認和重視自我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喜歡和熱愛自我的情緒以及接受自我的意向?!盵2]教師的自尊是源于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內(nèi)涵。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有一種與教師職業(yè)相伴而來的“自我尊嚴感”,構成教師特有的精神氣質。教師也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把自己塑造成“有德之人”,在道德本位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擁有道德之人往往會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褒揚。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被賦予智慧的化身,知識給教師帶來了自尊自重的心性?!氨=∫蛩亍钡娜笔г斐擅褶k高校青年教師的自卑,知識與道德的擁有讓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自尊心彰顯,自尊與自卑并存,成了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礙。
2.焦慮與抑郁并存。亞當斯的社會比較理論認為,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密切。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代價及其所得到的報酬與他人進行比較,并對公平與否做出判斷。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在與同類個體對比后,常常會產(chǎn)生強烈的“不公平”感。第一,與公辦高校青年教師相比。同樣為高校教師,民辦高校教師卻無法獲得和公辦高校教師一樣的社會地位,工資福利待遇、職業(yè)前景也相差甚遠。公辦高校青年教師在入職時就會有比較高的福利待遇,安家費、科研啟動經(jīng)費、住房補貼,特別是住房公積金數(shù)額差別顯著。經(jīng)過調查,相同的職稱和學歷,公辦高校青年教師的各種收入遠遠超出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第二,民辦高校按勞取酬的激勵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吃大鍋飯”和“任人唯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的流動性很大,特別是一些高學歷青年教師,到民辦高校工作的期限比較短。為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穩(wěn)定發(fā)展,學校管理層會用一些親屬來管理學校?!叭稳宋ㄓH”一旦被定義,就會讓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感到“不公平”,他們就會產(chǎn)生焦慮。民辦高校由于成立時間短,人員構成復雜,學校文化底蘊薄弱,教師參與感不強,成員之間關系疏離,這造成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缺少歸屬感。長期下去,他們要么選擇離職,要么造成情感低落、思維遲緩,甚至減少自己的語言和動作,把自己封閉起來。
3.敏感與孤僻共生。敏感在性格上可認為是過度地在意細節(jié)帶來的感受和變動并善于將之放大,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應。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敏感性要高于公辦高校的同類個體,由于缺少公辦高校穩(wěn)定的福利待遇、人事制度和任免程序,青年教師更容易患得患失。常常會因一次表揚而興奮,因一句批評而寡歡,很在意自己在他者心中的形象。他們心思較為細膩縝密,總愛憑想當然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結果心里總有難解的一團亂麻;也有的人是因為追求成功的愿望太迫切,致使對人對事都很敏感,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將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總存在心里,斤斤計較。當然,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敏感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環(huán)境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工作的不穩(wěn)定和競爭的殘酷都會加大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敏感程度。孤僻常表現(xiàn)為離群索居,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和鄙視的心理。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缺少歸屬感和認同感,他們過于敏感于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有時害怕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事而丟掉了自己的工作,所以把自己封閉起來,對他人抱有戒心。有的青年教師認為凡事與己無關,甚至自我禁錮。
三、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困擾的對策分析
對于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出現(xiàn)的心理困擾,需要從外、內(nèi)兩個方面加以調適。社會、學校應當從外部高度關注這一問題,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也要從內(nèi)心對這一心理現(xiàn)象高度警覺。
1.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對于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出現(xiàn)的心理困擾,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構建有效的幫扶機制。首先,要健全教師心理困擾的幫扶機制。高校在各個二級學院、公共教學部和實驗室普遍建立心理咨詢制度,配備相當數(shù)量的心理咨詢師,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心理疏導,確保每個青年教師都受到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每個青年教師都有對應的幫扶責任人。心理咨詢室和咨詢師通過接待、咨詢、講解和培訓、援助、生活救助等多種形式,為青年教師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幫助和服務。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援助途徑,深入觀察并及時反映周圍青年教師的心理動態(tài)。定期收集周圍青年教師關心的或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學校在黨委領導下,幫助解決青年教師在就業(yè)、醫(yī)療、生活、子女上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好后期跟蹤與援助工作,保障青年教師的合法權益,讓這項工作的長期化、制度化。
2.積極進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個體自主調節(jié)行為,并使其與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發(fā)或制止特定的行為,如抑制沖動行為、抵制誘惑。在面對心理困擾時,有心理困擾的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需要做出合理行為的自我控制行為。當然,這不是一步就能做到的,可以先從比較容易的部分做起,比如,針對教學科研上的壓力,青年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授課方式和合理的時間安排,來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及時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鍛煉、跑步都是一種不錯的宣泄手段。如果這方面成功了,就可以運用到其他領域中去。久而久之,青年教師的自我控制能力越來越強,就達到了遠離心理困擾的目標。
3.正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民辦高校的青年教師要對自己和自己的職業(yè)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首先要正確評價自己,青年教師和其他社會群體一樣,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在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既然是普通人,就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把優(yōu)點運用到教學工作中,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盡可能去除缺點,讓自身變得更完美。其次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職業(yè)。教師是神圣的,是靈魂的工程師。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yè),就需要堅守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普通的,同社會其他職業(yè)一樣,都是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職業(yè)又是特殊的,它有自身的特點,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奉獻和付出,就遠離了社會的喧鬧和繁華,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貧寒,做一個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青年教師。
參考文獻:
[1]? 朱鳳萍.民辦高等職業(yè)院校大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 何昭紅.試論以樹立自尊和責任感為基礎的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65.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