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強
[摘? ?要]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是孩子的樂園。如果把閱讀課堂變成“樂園”,那么我們的學生便能夠在“樂園”里徜徉,收獲快樂。筆者將“樂園”理念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在“悅”讀中感受文本,在快樂中暢談閱讀體會,在愉悅中分享感悟,以使他們感受到自由學習的快樂,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感受到參與和分享的快樂。
[關(guān)鍵詞]文本閱讀空間;構(gòu)建策略;《春》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5-0008-02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離不開閱讀文本、解讀文本。給學生構(gòu)建靈活自由的文本閱讀空間,符合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發(fā)展要求,是與語文課程總體目標相一致的。自由靈活的閱讀空間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能激活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閱讀感受,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快樂。
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是孩子的樂園。如果把閱讀課堂變成“樂園”,那么,我們的學生肯定能夠收獲快樂。筆者將“樂園”理念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構(gòu)建自主閱讀空間,讓學生在“悅”讀中感受文本
閱讀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總喜歡把自己的思考強加給學生。其實,這是一種違背閱讀自然規(guī)律的做法,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yīng)該讓學生快樂閱讀,在輕松的氛圍中去感受文本的魅力,從而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在學生閱讀之前切忌用問題束縛學生、壓制學生,這樣做既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不利于學生張揚個性?!皭偂弊x,能讓學生更輕松地感受文本。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文章處處充滿輕松、明快的氣息。在整體感受文本時,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帶著欣喜的心情,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閱讀開始了,有的學生默讀,有的學生朗讀,有的你一段我一段地互相聽讀,還有的一起齊讀??傊?,閱讀場面熱鬧非凡。此時,筆者純粹是一個欣賞者,并從學生的閱讀神情和整體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學生的樂在其中。其次引導(dǎo)學生在輕松的對話中厘清文章的脈絡(luò)和大意。下面是筆者的一個教學實錄片段:
教師:這篇文章寫得好嗎?
全班學生:好!
教師:談?wù)効捶ā?/p>
學生1: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學生2: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學生3: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園中,真讓我快樂!
……
教師:同學們都談得很好?!洞骸芬晃牡囊饩撤浅?yōu)美。如果讓你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來描繪春的話,你們會畫些什么?
學生(七嘴八舌):花、草、雨、小孩……
教師:如果讓你給你畫的畫取個名字,你會取什么?
學生4:春天的花。
學生5:春雨。
學生6:春雨中的小孩。
……
教師:不錯!本文作者對春天進行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春風、春雨、春草等景物。我們可以把文中具體的內(nèi)容概括成六幅春景圖: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筆者通過以上方式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部分:繪春。這也為學生理解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的結(jié)構(gòu)來寫的奠定了基礎(chǔ)。如此,接下來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便順理成章了。在閱讀文本時要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自主去讀,相信學生能讀懂文本。這樣做既能使學生收獲閱讀的樂趣,又能使學生領(lǐng)悟文章的內(nèi)容,何樂而不為?
二、構(gòu)建交流對話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暢談閱讀體會
如果說第一階段的學生自主“悅”讀,是相對“靜”的過程的話,第二階段的學生之間暢所欲言,就是相對“動”的過程。《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積極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且要學會表達,要開口和大家交流,并能說出自己最想要說的,能說出自己的獨到感受。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的互動交流和合作,引導(dǎo)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尋求探究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逐步掌握合作技能。其實把自己的閱讀收獲、閱讀感受拿出來與同學分享,是學生非常樂意做的一件事情。此時,教師需要搭建一個對話交流空間,讓學生得以暢談閱讀體會。
朱自清的《春》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欣欣向榮、多姿多彩的春天。其中“繪春” 的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內(nèi)容生動地展現(xiàn)了春天的美麗。為了讓學生相互分享閱讀的喜悅,暢談閱讀的感受,筆者把全班學生分成六組,分別探討概括出的六幅春景圖,即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討論開始了,場面非常歡快熱烈:“春醒組”的學生從“盼”字中看到了萬物蘇醒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春草組”的學生從“鉆”字中悟出了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他們還從春草的質(zhì)地、色澤、長勢分析其特點;“春花組”的學生從數(shù)量、色澤、味道等方面來討論春花;“春雨組”的學生則抓住春雨的細密和輕盈展開討論;“春風組” 的學生通過想象,結(jié)合觸覺、嗅覺、聽覺來感受春風的溫柔……此時的課堂就像是春天的“百草園”:目之所及皆為嫩綠的小草和一棵棵郁郁蔥蔥的桃樹、杏樹、梨樹;花團中飛舞著成群的蜜蜂、蝴蝶;天空萬里無云,風吹拂著楊柳,空氣中滿是土香、草香、花香;四周回蕩著各種鳥兒動聽的鳴叫聲……學生在這“百草園”里盡情地徜徉。
三、構(gòu)建展示感悟空間,讓學生在愉悅中分享自己的成果
分享是一個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過程。閱讀成果展示是文本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若能有效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便會更高,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更深。因此,教師要抓住這個關(guān)鍵點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洞骸肥且黄浅?yōu)美的散文,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春的氣息。在上一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徜徉在春天的“百草園”里,和著春的樂曲暢所欲言,沐著春的柔風各抒己見,收獲了不少快樂和感悟。筆者要求各個小組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各派一個代表進行講解分析,講解結(jié)束后其他學生可以質(zhì)疑,也可以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十分興奮,個個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對文本感悟分享出來,從而形成了一派熱鬧的景象??粗鴮W生那得意、愉悅的表情,筆者相信春天的美好已經(jīng)漫進了他們的心里。
四、構(gòu)建拓展閱讀空間,領(lǐng)略“園外風光”
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yīng)從所教的課文出發(fā),選擇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以使學生開闊閱讀視野,提高語言文字鑒賞力。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后證實,人們會對那些通過對比后得來的知識印象深刻,而且對比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篇課文教完之后,不能就此結(jié)束,而應(yīng)該引導(dǎo)學生由此拓展,學習新的知識。閱讀是一種動態(tài)活動,也是一種生命運動。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以問題去激發(fā)學生思考,堅持語文問題多元化導(dǎo)向,構(gòu)建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空間,而且要引導(dǎo)學生跳出課堂的“框框”,進行拓展性閱讀,致力于讓學生領(lǐng)略“園外風光”。教師可指導(dǎo)學生從所學的課文出發(fā),選擇閱讀與其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以感受不同作品的文字之美,提高對語言文字的審美鑒賞能力。
《春》的作者用詩一樣美麗的語言表現(xiàn)了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筆者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構(gòu)建課外拓展閱讀空間,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文中引用了宋代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中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筆者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這首詩,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涵。這首詩也寫了春天的美景,但花草樹木、鳥飛蟲鳴不是它主要的描寫對象,它主要寫了春天的風和雨。作者寫出了春游的喜悅,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情感真切感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外閱讀朱自清的《匆匆》《背影》《荷塘月色》,使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朱自清的理解,領(lǐng)略他不同作品的風格。教師可基于課文內(nèi)容構(gòu)建拓展閱讀空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掙脫“三味書屋”的禁錮,為學生搭建一個春天的“百草園”,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感受自由學習的快樂,感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感受參與和分享的快樂,讓文本閱讀的春天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間。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馬瑩.淺談?wù)Z文閱讀的文本拓展[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 (2):126-127.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