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君
摘 要:發(fā)展以高階思維為核心的關鍵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當前數學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決策、批判性思考、創(chuàng)造力等高階思維能力。作為運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算律的教學蘊含了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應體現深刻性、綜合性、靈活性。
關鍵詞:高階思維;探索規(guī)律;乘法分配律
學生的高階思維是思維意識、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綜合,是一種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度研讀教材,把握內容本質,通過高質量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積極交流中層層遞進,深入思考,發(fā)展高階思維。下面就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多維度并進突破學生認知困境,在規(guī)律探索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反思及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能力。
一、在問題解決中主動分析、類比創(chuàng)造
高階思維活動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深度數學思考。教師要讓學生置身于有意義的驅動性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乘法分配律藏于學生日常所見數學問題之中,教師將學生引入熟悉的體育活動情境,在問題解決中觸發(fā)學生的高階思維,開展主動分析和類比創(chuàng)造活動,使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初步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意象。
【片段一】
師:請同學們根據圖1中信息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并說說所列算式的意思。
生:(6+4)×24,先算兩個年級一共有多少個班,再乘以每個班領的24根跳繩,得到兩個年級一共領了多少根跳繩。
生:6×24+4×24,先算了四年級、五年級各自領的跳繩數,再相加,算出兩個年級一共領了多少根跳繩。
師:你覺得這兩個算式的結果會怎樣?大家打開自備本來算一算。
生: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來連接這兩個算式。
師:根據圖2中所給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
生:(6+4)×5,先算兩個年級共有10個班,再算出一共有50人。6×5+4×5,先算出四年級有30人參賽,五年級有20人參賽,再相加共有50人。
師: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所以也可以用“=”把它們連起來。
師: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我們都可以用兩個不同的算式。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請你照樣子也來寫一個等式。
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前提是清晰地建立起乘法分配律的基本表象。借助學生熟悉的素材和實例,激活學生的思維與經驗,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數量關系,借助實際意義的一致性溝通兩者聯系,再通過計算結果的一致性來明確聯系。在上述教學片段中,學生主動經歷問題解決過程,在觀察分析、判斷驗證中豐富了探索經驗。學生還主動經歷類比創(chuàng)造過程,主動遷移已有認知,模仿寫出類似算式,在更多的算式實例中豐富乘法分配律的表象,有利于后續(xù)數學模型的抽象與建構。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基于問題解決過程,主動求解問題、主動分析比較、主動類比創(chuàng)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體會聯系,積累經驗,發(fā)展了高階思維的品質和能力。
二、在模型建構中抽象分析、批判創(chuàng)造
布盧姆認為,“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是較高層次的思維,與“識記、理解”相比而言屬于高階思維。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學生需經歷抽象分析、反思批判、歸納創(chuàng)造的高階思維活動,在眾多實例表象中抽取出基本結構和本質特征,形成個性化的規(guī)律表達,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片段二】
師:說說你在寫這個等式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生:左右兩邊都只有3個數,運算符號都有加號和乘號。
生:左邊先算括號里的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左邊算兩步,右邊算三步,原來括號外的數要乘兩次。
師:你還能再寫出這樣的算式嗎?能寫多少個?
師:你能想辦法表示出這個規(guī)律嗎?
學生有各自不同的表達(如圖3)。
師:乘法分配律通常就用這樣的字母式來表示,分配是什么意思呢?
生:把括號外的數分配給括號里的加數相乘。
生:用乘數分別乘兩個加數。
(學生用弧線連接的方式表達了“分配”)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嗎?
生:先算兩個數的和,再乘一個數,和兩個數都乘一個數再相加,結果是一樣的。
生: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就等于兩個積相加的和。
生:我覺得乘法分配律的意思就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和兩個數先乘這個數再相加,得數是一樣的。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如何表達規(guī)律”,展開了分析、決策和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首先,經歷建立模型、形式化建構過程。在“解決一個問題—發(fā)現一個現象—舉出更多例子”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發(fā)現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并建構起完整的數學規(guī)律模型。學生充分展開觀察、交流活動,體會算式的結構特征,嘗試概括乘法分配律。繼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規(guī)律表達,彰顯高階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其次,經歷個性化表述過程。學生緊扣“分配”這個關鍵詞,個性化解讀規(guī)律名稱,并用弧線連接,直觀表達了對規(guī)律模型的個性化認知。在表述規(guī)律過程中,學生互動對話、反思改進,從而達成對規(guī)律的批判性理解,發(fā)展高階思維。
三、在意義支撐中演繹分析、推理創(chuàng)造
高階思維源自對數學知識的深度體驗和深度理解。從知識邏輯來看,運算律和運算意義是密不可分的,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教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從運算意義出發(fā),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演繹分析、從現象到本質的推理創(chuàng)造,在探索遷移中溝通知識間的關聯,感受演繹推理的力量。學生對規(guī)律深層次意義理解正是培養(yǎng)高階思維的重要時機。
【片段三】
師:剛才我們舉了很多例子,發(fā)現了這個規(guī)律,那么這背后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結合簡單的等式進一步研究)
師:為什么這兩個算式結果相等,不計算,可以怎么想?
生:用了乘法分配律,所以結果相等。
師:咱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個規(guī)律。
生:這兩個算式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
生:左邊表示7個3,右邊是5個3加2個3,也是7個3,意思相同。
師:(5+2)×3還可以表示什么?我們借助點子圖來看(如圖4)。
師:(5+2)×3表示3個(5+2)的和,從圖上看,求一共有多少還能怎樣算?
生:可以先算白色部分,再算黑色部分,最后相加(如圖5)。
師:剛剛我們想的過程用算式表示,也可以這樣理解:根據乘法的意義可知,(5+2)×3=(5+2)+(5+2)+(5+2),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得到(5+5+5)+(3+3+3),再根據乘法的意義,就是5×3+2×3。
師:點子數可以改變嗎?
生:可以每組是6+10,7+3……
師:如果像圖6這樣呢?
生:可以用a和b表示兩個加數。
師:求c個a+b的和,算式寫成(a+b)×c,也可以先算c個a的和,再算c個b的和,最后把這兩次計算的和相加(如圖7)。
師:雖然我們今天才認識乘法分配律,回憶一下,在我們以往的學習中見過它的影子嗎?
生: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可以用(長+寬)×2,也可以用長×2+寬×2,這兩種方法就是用了乘法分配律。
史寧中教授指出:運算律就是算理。運算律的理解和運用,絕不僅限于簡便運算,它是進行數的運算的依據,是計算本身發(fā)展的需要。在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思維過程、結果的反思和追問,是思維走向深刻的關鍵。用核心問題“規(guī)律背后藏著什么道理”引領學生開展一系列高階思維活動。當學生用乘法的意義來解釋“左邊是7個3,右邊是5個3加2個3,也是7個3”后,又借助直觀的點子圖,幫助學生從運算意義的角度追根溯源、深入思考,促成學生深刻理解。最后關聯新舊知識,讓學生在整體聯系和發(fā)展中認識分配律,進一步感悟規(guī)律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
參考文獻
[1]馬云鵬.數的運算及其教學[J].小學數學教育,2020(Z4):7-8.
[2]楊凱明.談基于算理、算法和算律的三類計算課[J].小學數學教師,2017(10):43.
[3]鄭圣發(fā).高階思維的表現特征及培育策略——以運算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2020(4):44-45.
投稿郵箱:405956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