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 要: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的教學難度增大,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從翻轉課堂的內涵入手,對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需要注意的教師角色定位、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和強化對教學素材挖掘獨等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通過這一方法,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從而讓學生從原本被動學習的方式,轉變?yōu)橹鲃舆M行知識的思考和探究,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從當前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來看,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從而靈活的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學習之中遇到的問題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實踐之中,促進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理解。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習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可觀的差異,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于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溝通,從而推動學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對知識的掌握也具有積極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實踐
(一)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
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對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重新評估和重新確定,是小學語文教學翻轉課堂過程的首要切入點。由于學生群體無論在個體思維、個體素質上均有一定差異,而這些差異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不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教師首先需要對自己進行明確定位,其后再去進行對變量的引導和把握。無論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還是當今逐漸趨勢化的翻轉課堂語文教學方式,教師都是以啟發(fā)者和參與者的姿態(tài)出現在課堂上的。從這個定位出發(fā),可以知道,教師的存在并不是以約束課堂紀律,對學生課堂行動進行嚴格控制的統治者和掌控者。同時,在翻轉課堂教學的要求中,這個矛盾被凸顯得尤為嚴重。調和這一矛盾,以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先決條件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下放權力。這個權力中包括對課堂正常進行的把控權,以及教和學的主動權。例如:在對《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隨時跳脫于課本之外,除了小雞、小狗、小馬,學生還會提出其他小動物腳印的問題[1]。面對這個問題時,教師的處理方式不應是一筆帶過,而是跟隨學生的思路繼續(xù)對問題進行深究,鼓勵學生在課本、課外讀物等渠道收集與動物腳印有關的文字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簡單的處理方式,就能讓學生從興趣出發(fā),擴大閱讀量,提升對語文課的興趣和積極性。
另外,教師在對自身角色定位明確之后,需要隨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去扮演某一角色。比如:《小貓釣魚》一課中所提及的主要內容,按以往的教學思維邏輯,本文所表現的主要觀點是做事需要專注。但兒童的專注點會有所不同,可能會對工作、學習、娛樂三者的關系造成誤解,從而形成社會不鼓勵娛樂的結論。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理解和明確觀念,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對這一問題形成探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其中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充當一位傾聽者和觀察者,及時發(fā)覺學生在學習上的疑問,幫助學生梳理對社會和對人生的的初步觀念。
(二)敢于對學生有所要求
翻轉課堂的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下放權力,但這不等同于對學生的完全放任。翻轉課堂教學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素養(yǎng)和素質,針對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配合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時,要求學生培養(yǎng)起:敢想、敢說、敢創(chuàng)新的特質。同時,教師需要明確,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仍是兒童,但學校和社會也已經形成了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因為其在年齡上的原因,而對其聽之任之。在翻轉課堂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要求學生樹立起新的理念,其次要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因為翻轉課堂的課堂理念所帶來的是,在課堂上的諸多不確定性,但對于主干內容的把控,可以在幫助我們達到教學目的的前提下,將出現在課堂中的不確定充分低運用起來,培養(yǎng)起學生對語文課的熱愛。
翻轉課堂教學在實施的同時,也需要配合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在于課堂上的樂趣,一方面來源于對學習任務完成而培養(yǎng)起來的自信心。所以理想的教學課堂是以翻轉課堂的方式,引導學生興趣進行參與的,同時利用傳統教學理念的考核方式,讓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是確保翻轉課堂教學能夠長久實施的保證。
(三)教師對素材的充分挖掘
翻轉課堂的教學可以在實施之前,通過教師的個人經驗和總結進行一定的教學規(guī)劃。例如:對《鳥的天堂》一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預先規(guī)劃教學步驟。第一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對世界上大型樹木的展示,和對常見鳥類的展示。這個步驟的目的是延伸課堂,調動學生興趣。在第二步開始時,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討論,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這樣的大榕樹?第三部的教學,需要教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匯集整合,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成果的測試。這樣的教學規(guī)劃過程中,要求教師形成強大的素材搜集、挖掘和調動能力,充分地運用素材來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推動教學。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成為翻轉課堂教學的素材,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必要條件。同時,教師也要學會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翻轉課堂教學的素材。例如:推動學生討論、辯論或是用小品演講等方式來敘述課文內容,教師需要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去發(fā)現過程中一閃即逝的靈感,同時需要能夠將眾多素材進行統籌結合,增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2]。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進行翻轉課堂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師在充分明確翻轉課堂理念的基礎上,進行自身角色和學生角色的重新定位,通過這種方法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發(fā)揮,同時教師也要在自身的角色上,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幫助學生完善對學習資料的收集等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秀. 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 文淵(高中版), 2019, 000(003):252.
[2]趙遠麗. 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育模式探究與實踐[J]. 東西南北, 2020, No.550(02):150-150.
*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編號:JJS20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