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陸小鹿
《波斯語課》是一部好看的“二戰(zhàn)”題材電影,故事題材尤其新穎出奇。
波斯語,是伊朗的官方語。1942 年,法國已在納粹德國統(tǒng)治之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囚進了集中營。德軍上尉科赫計劃戰(zhàn)后去伊朗尋找胞兄,因而,他有了想學波斯語的念頭。他想到的方法是:抓一個懂波斯語的囚犯來教他,獎勵是10 個肉罐頭。
雷扎是一個比利時猶太人,因為手頭恰有一本別人用來換他面包的波斯語書,于是被送到了上尉跟前。換書時剛學會的這一句波斯語,幫助雷扎蒙混通過了上尉的面試。
集中營里沒有人懂波斯語,那意味著可以自編一門波斯語——機智的雷扎于慌亂之中想到的就是這個妙方,畢竟,保住性命是第一要素。
上尉要求一天學4 個單詞,后來又增加到40 個。編造詞匯已然困難,要命的是,雷扎自己還需要記住這些詞匯以應對上尉隨時的盤問和考查,他能做到嗎?
日子一天天過去,集中營中關進了一個真正會說波斯語的人。不懂波斯語的雷扎會不會因此而暴露?故事結局是:幸運會眷顧每一個努力的人。努力想生存的雷扎,最終幸運地活到了戰(zhàn)爭結束之日。遇難的猶太人名單被納粹燒掉了,然而雷扎卻記得2840 個囚犯的名字。沒有人知道,那些名字是他獨創(chuàng)的“波斯語”詞根。那些詞匯后面是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
這個看起來如此不可思議像編造出來的故事,竟然是真的?!恫ㄋ拐Z課》的片頭,就清清楚楚打出了這一行字: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
真實的戰(zhàn)場和集中營,到底發(fā)生過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我們真的難以想象。不過正是因為戰(zhàn)爭,才能映襯出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何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