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興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給各行各業(yè)都帶來了相應的改變,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還讓學生在新的教學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本文針對信息技術與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相關的解決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065-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brought corresponding changes to all walks of life,especially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which not only chang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but also makes students develop good habits in the new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 grade five of primary school,and expounds the relevant solution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 classroom;Teaching;Deep integration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課件演示、多媒體應用等內容進行輔助教學。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和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堂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就像用粉筆和黑板一樣,在這個示范的過程中,信息技術不再是一個演示工具,而是一個教學的基本素養(yǎng)。
1.信息技術與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知不足
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認知度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影響。而在當前信息化教學的推廣過程中,許多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認知不足,導致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只是將課本中需要講述的內容搬到了多媒體網(wǎng)絡中,然后通過投影儀進行講述,同時書中需要在黑板上展示的內容也轉移到多媒體進行闡述。而這種簡便的信息化教學,讓教師普遍認為和傳統(tǒng)教學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久而久之就讓信息化教學逐漸失去了以往的使用方式。另外,有許多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時,教師們只注重教學內容的傳遞,一味的給學生講授知識,不管學生是否有時間去思考、去理解,這種教學方式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較差,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忽視自己的獨立學習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此外,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這種教學方式作為常用的教學模式,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就使用一次,而且還只是通過多媒體屏幕來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展示,對學生的學習是否帶來真正的幫助,還需要另外考察。
(2)教學部門不夠重視信息化教學
目前我國許多小學對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推廣并不是很完善,而且很多學校對于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很高的重視程度,此外,也沒有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以及對教師的系統(tǒng)培訓和信息化教師評價機制等內容。同時,因為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這些程序上的東西,還需要學校加強對多媒體軟件的普及,像,計算機、投影儀、投屏設備等。但是當前許多學校無法滿足對這些硬性條件,導致信息化教學的推廣和開展受到阻礙。另外,由于教育部門的不夠重視也是影響小學信息化教學推廣的一大因素,因為教育部門的不重視,使信息化教學在設備的購買、教學體系的制定上都受到影響。另外,由于教育部門的不重視,使得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力度也會受到影響,以上種種因素的限制導致信息技術和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的結合受到極大阻礙。
(3)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都在講臺上進行授課,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一堂完整的數(shù)學課,教師都會進行多種教學內容的講述,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進行學習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而且由于教師對于教學方式的不愿意轉變,讓學生每時每刻都處于被動體,而教師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這種角色的互換對學生學習效果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這種被迫參與教學過程就像一個被綁架的奴隸一樣,沒有思想、沒有主動性,這種被動的知識記憶,對于知識的牢固性和理解性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也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另外,由于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式也太過老套,不利于學生教學內容的學習。同時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多數(shù)教師只看重考試時的重點,對于一些題目的做法方式、做題竅門更是沒有對學生進行普及,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學習方式受到極大的轉變。而隨著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教師對于數(shù)學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越來越不重視,只對教學成績進行關注,這就導致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只講述相關的考試內容、考試重點,對已教題目的思考、做題方式等內容不再進行重點的培養(yǎng)。因此通過以上的內容和問題可以看出,當前教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的問題都是為了學生能考出一個好的成績,課外知識、解題思路、學習方式等內容在數(shù)學成績面前不值一提,與此同時,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并使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讓數(shù)學的學習成為了一個機械性、麻木化的教學科目,逐漸的也讓學生失去了對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對于學生整體的教學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的延伸、學習方式的改變、做題能力的提升等內容,從而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1)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充滿著好奇心,這就導致他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許多課程內容都會產(chǎn)生許多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穎的、新奇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現(xiàn)階段小學生對于信息設備的使用十分熟練,像,電腦、手機、平板等方面的使用,比一些大人還流暢,所以說,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集中精力關注教學內容,這也是一種開展良好學習氛圍的方式。此外,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更多數(shù)學的好處和數(shù)學有趣的事物。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堂課時,通過信息技術來觀察時鐘從12點轉到1點旋轉了多少角度?3點到6點又旋轉了多少角度?而6點旋轉到12點則轉了多少度?利用信息技術來對這種圖形的運動進行表達,能更加生動形象的表達出問題的答案,這對于學生深度的理解和直觀上的理解都有幫助。根據(jù)以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制定相關的解決方式,像小組討論制、搶答提問制,然后通過這種方式對于一些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個人的加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數(shù)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會讓學生對數(shù)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此外,通過課文內容的延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2)拓寬學生的視野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還讓教學過程發(fā)生了改變,其中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就有很大的幫助。這相比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并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同時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良好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足夠的熱情和激情。例如,教師在進行克和千克重量單位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們展示克和千克的區(qū)別,以及兩者之間重量的問題。這種立體的方式更方便學生觀察和理解,也更容易看清楚其中的內容。這種三維立體的方式不再讓學生苦思冥想,直接就可以清晰的得出結論。另外,還可以對于克和千克內容的延伸,例如,在生活中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1千克和1000克的棉花重量是否一樣?兩者在同一個高度放下誰先落地?這時利用多媒體可以十分形象的得出答案。這不僅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還會一定程度上擴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3)縮短數(shù)學和生活的距離
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十分難學的科目。這是因為數(shù)學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而且許多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但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讓數(shù)學內容不再那么苦澀無味,讓數(shù)學知識變得更加立體化、生動化、生活化。其中數(shù)學和生活知識的結合就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因為許多數(shù)學知識都能在生活中體現(xiàn),這就讓學生在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更加方便。例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清晰的了解這兩種體積的內容,像,長方體的準確概念、計算體積的方式以及生活中的長方體都有哪些?通過以上內容的延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知識,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幫助。此外,信息技術的使用也能讓學生更方面對生活事物產(chǎn)生聯(lián)想,這對于數(shù)學課程的學生有著重要的幫助。
(4)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當前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從簡單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然后在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以后,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研究逐步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好的幫助,另外,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因此,在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fā)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數(shù)學廣角——找次品,這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的對課程內容進行展示,如課本中3瓶鈣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那么通過什么數(shù)學辦法可以將它找出來。這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中平衡稱或稱重器進行檢測,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問題所在,然后根據(jù)以上內容的延伸,像一箱糖果有12袋,其中有11袋的質量相同,如果找出哪一袋不相同的?根據(jù)以上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將12袋糖果分為3份,每份4袋,然后進行兩兩的稱重,這種方式相比教師僵硬的閱讀解答,更直觀、更有效、更方便理解,學生們對于這種方式也比較喜歡,還能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樂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極大的豐富了數(shù)學課堂,還增加了學生對數(shù)學內容的興趣。因此,筆者在本文中針對信息技術和小學數(shù)學的深度結合進行分析,這種方式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拓寬了學生視野、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內容,也可以體現(xiàn)出了信息技術對于當前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佳佳.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融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211
[2]旦吉.基于微課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導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63
[3]王曉琴.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整合[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