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敬
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是新時代對基礎教育的要求。近年來,鄲城三高在實踐中努力做到“五個融合”,把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實現了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一、黨建與辦學方向相融合
學校把“培養(yǎng)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成績優(yōu)良,具有濃厚家國情懷的優(yōu)秀學子” 作為育人目標,致力于培養(yǎng)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愛社會、愛國家的孩子。這是我們對廣大家長和全社會的承諾。
學校多次召開支部會、黨員大會,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科學研判,確定了“一年有成效,二年顯成果,三年有特色,五年樹品牌”的發(fā)展愿景,在狠抓落實上發(fā)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方向引領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與此同時,我們注重給學生樹立人生榜樣,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鐘南山等耳熟能詳的“明星”,給予學生強大的成長動力。
二、黨建與教師成長相融合
目前,鄲城三高中層以上管理干部和學科教研組長、骨干教師中,黨員比例占90%以上,學校黨總支把支部建在年級、處室,黨小組建立在學科組、班級。設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fā)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努力打造一支團結奮進、敢打硬仗的領導團隊和愛崗敬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的黨員教師隊伍。一方面把業(yè)績突出的骨干教師培養(yǎng)成黨員,另一方面把優(yōu)秀黨員培養(yǎng)成教學骨干。
近年來,學校要求黨員教師每月提交一份教學科研報告,總結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在他們的帶動下,現在全體教師每月都能提交一份科研報告,專業(yè)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在黨員教師的帶動下,“一課一研”活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得到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受到了縣教體局的多次表彰。
學校把教職工師德師風和教育教學納入黨建考評范圍,通過師德標兵、優(yōu)秀黨員、首席教師、首席班主任、課改之星、最美教師、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激勵教職工積極向上,使一批骨干教師、優(yōu)秀黨員脫穎而出。我本人代表周口市參加了河南省微黨課決賽,獲得第二名,并代表鄲城縣在周口人民會堂講述“智圣故里的教育傳奇”,獲得好評。
三、黨建與課程體系相融合
鄲城三高黨總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設校本課程,豐富活動載體,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了德育課程——每日六課,即內務整理課、課前一支歌、宣誓課、主題活動課、音樂習字課、自覺自悟課。“以家國情懷為特色的德育課程——每日六課的實踐與研究”獲河南省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我們以女排隊員朱婷為榜樣,引領學生文明守紀、樂觀向上、勤奮好學,樹立自勵自強、愛家報國的志向。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了多名最美少年、孝心少年、勵志少年,其中2002班學生薛勝楠獲得“河南省最美孝心少年”“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榮譽稱號,并到中央電視臺參加頒獎典禮。
“活動即教育”,鄲城三高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課程,讓學生張揚個性、全面發(fā)展。我們成立了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學科社團和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演講、國學、剪紙等30多個興趣社團,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四、黨建與課堂教學相融合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鄲城三高把握規(guī)律,堅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了基于因材施教的“全程質疑解疑”教學和“分層走班”教學。學校黨總支規(guī)劃開展了班主任工作論壇、教師技能大比武、青藍工程等一系列活動,打造“全程質疑解疑”課堂教學,把最好的課堂呈現給學生,真正做到了課堂高效和因材施教,不斷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yōu)秀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多樣化發(fā)展。依據辦學條件、生源基礎等實際情況,鄲城三高因校制宜,因材施教,確立了俄語小語種教學、體音美書舞特長生培養(yǎng)特色發(fā)展模式,為學生成才開辟了新路徑。目前,我校是教育部支持的俄語特色學校,每年不僅有一批學俄語的學生考上國內高校,還有4名學生被教育部派往莫斯科大學等名校進行公費留學。特長生培養(yǎng)連續(xù)多年在周口市名列第一。
多年來,鄲城三高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特長生人才。其中,美術特長生周楷、張藝深等多人考入清華大學等全國一流名校,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青年畫家;書法教師崔傳明和學生王賽、王偉杰、胡小菊等七人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019年,畢業(yè)生張宏奪得意大利馬泰拉歌劇大賽第三名,這個比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當年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此外,我校還是教育部命名的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堅持利用學雷鋒活動月、五四青年節(jié)、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點,組織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
五、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合
脫貧攻堅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是人民至上執(zhí)政理念的具體體現。鄲城三高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普通家庭,其中約1/10是建檔立卡家庭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勵志前行、戰(zhàn)勝困難,是學校黨支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成立黨員教師志愿者突擊隊,支部書記擔任突擊隊長,每一名黨員教師至少對口幫扶一名“雙困生”(家庭、學習困難學生),從生活上關愛,在學習上輔導,讓他們自立、自信,積極面對未來,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學生小杰是一名孤兒,在他最需要關愛的時候,我們把扶貧政策的溫暖傳遞給他,青年黨員教師張恩光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去年高考,小杰填志愿時報了5個師范大學,最終被沈陽師范大學錄取。他說:“我人生的目標就是當一名教師,像張老師一樣,用愛去照亮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夢想,以此回報母校,回報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