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榮
摘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內(nèi)容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英語老師的各方面教學素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致力于將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為學生建立一個良性的教學環(huán)境,所以本文從小學英語教師“引領者”、“參與者”、“開發(fā)者”三個身份為出發(fā)點,探究該如何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角色 轉變策略
一、教師角色轉變的必要性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睙o論是在古代還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老師的主要功能都是給學生講授知識、人生道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所以老師的角色定位都始終應該是學生的人生路上的“引領者”、“開發(fā)者”和“參與者”。[1]但隨著我國教學壓力的不斷上升,人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成績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老師的角色逐漸從引領者變成了主導者,學生和老師也不再是平等的關系,這樣一方面是不符合從古至今老師的定位,另一方面也十分不利于我國教育改革的開展,所以教師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實際工作上完成角色轉變都是當下勢在必行的舉措。
二、小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的策略
(1)從主導者變?yōu)橐I者。我國《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盵2]這是我國“以生為本”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和實踐,但我國小學老師因為無法在較大教學壓力的情況下解決好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慮和問題,所以無論是語文、英語還是思想品德,我們采取的都是單向式灌輸?shù)奶铠喪浇逃?,老師只能用硬性的手段和措施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主導者,所有的教學活動都由老師設計和安排,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當老師的角色成為了主導者時,從短期來看也許能幫助學生提升成績,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喪失學習主動性,完全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能力提升,所以小學英語老師第一步就是要從主導者變?yōu)橐I者,要學會將課堂還給學生。①英語老師要先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要定期參與一些學校組織的教育培訓,要在課余時間多學習一些符合“以生為本”理念的先進教育方法,比如情境創(chuàng)設法、翻轉課堂等等,從心理上完成角色的轉變。②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學生的引導者。老師不要一股腦的將知識倒給學生,而是要學會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的方式,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知識,學生就會對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也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③老師在課后評價中要做學生的引導者。一個完整的英語課堂是包含預習、教學和課后三部分的,所以老師的引導者角色也應該在課后評價中有所體現(xiàn)。小學英語老師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為前提設立多元化的課后評價體系,要多注重學生的英語能力評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和優(yōu)勢,幫助學生既建立信心也指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讓師生關系從“上下級”變成“平等”。
(2)從主宰者變?yōu)閰⑴c者。在傳統(tǒng)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角色往往是一個課堂主宰者,他們?yōu)榱烁玫剡M行知識講解,從而控制著課堂的教學進度、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學生都是被動的受到支配。既然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老師就必須從教學主宰者變?yōu)閰⑴c者,要與學生結為“合作”關系。①老師在課前設計教案時,就可以召集幾個代表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聽聽他們對教學模式的一些看法,然后根據(jù)他們的意見進行教案的調(diào)整,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②老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放低”自己的位置,要一改學生從前的依賴心理,嘗試和學生“示弱”,與學生一起互相補充、共同合作完成對問題的討論和探究,共同分享求知的快樂。其次,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和每一位學生建立“合作關系”有所難度的話,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將所有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做好合作參謀的工作,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③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長者”,有義務參與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的英語老師即使不是班主任,也應該在課后多給予學生主動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多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
(3)從傳教者變?yōu)殚_發(fā)者。這里所說的傳教者并非意義上的傳播宗教,而是喻指知識的傳播者,在傳統(tǒng)教學下老師的角色更像是“傳教者”,他們忽略了對學生深層次品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要拋棄以往的舊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要讓小學生從小就建立起愛創(chuàng)新、敢創(chuàng)新、能創(chuàng)新的品格,多角度的充分開發(fā)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向社會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努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要從根本上完成對自身角色的轉變和改進,要始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到工作的首位,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教學教師角色的轉變及作用[J].麻佩佩.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5(09)
(2)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及作用[J].莊婉真.新課程(上).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