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付麗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學習的課文都是獨立的,他們獲得的知識呈現(xiàn)出了“碎片化”的特點。而這一方式也逐漸體現(xiàn)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上,表現(xiàn)為: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處于隨意、低效、無序的狀態(tài)。而“結構化”的群文閱讀,傳達給學生一種明確的信息:不能只背零碎知識,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梢?,通過群文閱讀,那些看似散亂無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為系統(tǒng)化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那么,什么是群文閱讀?如何引導學生群文閱讀呢?
一、群文閱讀的內(nèi)涵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閱讀。而這些文章具有同一個閱讀目標。群文閱讀強調(diào)師生一起閱讀文本、討論話題,通過互相分享閱讀體驗、交流閱讀感受,碰撞思維火花,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顯然,群文閱讀的關鍵是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而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圍繞共同的閱讀目標進行討論。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文本透徹理解,提升了閱讀能力,增強了閱讀效果。
二、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
1.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就教材教教材,他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讓學生將教材內(nèi)容嚼爛、嚼透,對課外閱讀關注與要求甚少提及。如此一來,除了愛好文學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很少有人主動閱讀課外讀物。整體而言,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明顯不足,達不到新課標提出的閱讀量上的要求。
2.課外閱讀效果差
雖然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外閱讀,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領悟到了大語文時代對閱讀量的要求。但是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他們只是布置,而缺乏具體的指導。由于缺乏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影響了閱讀效果。
3.課堂內(nèi)外閱讀零散,缺乏整合
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閱讀經(jīng)常是兩張皮,沒有做到有效的銜接。學生課內(nèi)所習得的閱讀方法未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運用,不僅影響了學生習得的閱讀方法的鞏固和強化,也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策略
1.閱讀文本的選擇
在選擇閱讀文本時,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學內(nèi)容,選擇主題要鮮明、具有代表性、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具有共性特征和個性特點的文本素材。比如,結合“感恩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主題,選擇適合的文本開展群文閱讀。再比如,《觀滄海》和《龜雖壽》是曹操著名的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中的兩首,它們題材相近,是群文閱讀較為成熟的模型。這兩篇古詩的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有相近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前者使用用典手法,表達了曹操的樂觀心態(tài)以及對自己的自豪感;后者通過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展現(xiàn)出了他熱愛大自然之情。群文閱讀之后,學生認識到曹操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修養(yǎng)方面,也有較深的造詣,有利于學生對曹操更加立體、全面地認識。
2.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選擇好閱讀文本,如何引導學生群文閱讀就是教師接下來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不同類型的文章具有不同的閱讀方式,這為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首先,教師要確定選擇的文本類型,在此基礎上,確定閱讀要求以及閱讀目的,進而選擇閱讀方式,如需要學生一起朗讀、細讀,還是需要精讀、默讀。其次,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閱讀要求以及閱讀方式,確定討論的方式。是需要小組討論、全班討論,還是需要師生討論。不管哪一種討論方式,都以增強閱讀效果為最終目的。再次,橫向聯(lián)合文本內(nèi)容,整體性地設計問題。如,讓學生群文閱讀曹操的《觀滄?!泛汀洱旊m壽》這兩首古詩時,不僅要求學生閱讀,還要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閱讀:這兩首古詩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方式上有何相同點,有何不同點?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邊閱讀邊分析,收到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3.總結文本內(nèi)容
群文閱讀不僅僅是通讀多篇文本,了解文本所表達的意思,最重要的是通過分析、討論多篇文本的共性和特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總結、歸納文本的故事梗概、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主旨以及表現(xiàn)手法和敘述方法等。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闡述文本中作者使用這一表達方式的重要意義,突出表現(xiàn)了什么,收到了什么效果。實踐證明,學生嘗試著歸納總結文本內(nèi)容的過程中,不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內(nèi)容,同時還掌握了文本的表現(xiàn)手法,有利于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提升。此外,還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調(diào)動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總之,群文閱讀是近些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新型的閱讀模式。這種閱讀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一對一的授課方式,它凸顯了閱讀的整體性,增強了閱讀的效果,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要收到預期的群文閱讀效果,教師不僅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群文閱讀文本,還要根據(jù)選擇的文本內(nèi)容確定閱讀要求和閱讀方式。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閱讀環(huán)節(jié)。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提綱挈領的問題,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閱讀。此外,還要鼓勵學生歸納總結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強化習得的閱讀方法,內(nèi)化寫作技巧,增強閱讀效果。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CS[2018]GHB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