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鳳
【摘 要】小學生應該有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他們的作文也應該充滿童言童趣、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小學生的作文充斥著成人的語言,虛假的情節(jié)代替了他們的真情實感,很多學生存在為了寫作而寫作的心理,最終導致他們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情感缺乏。為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應該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并通過他們獨特的視野,去觀察和欣賞這個世界,從而促使小學生寫出兼具童言童趣和個人情感的優(yōu)秀作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策略
新課改指出,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他們的情感動態(tài),以使小學生樂于動筆、愛上寫作。但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小學生常常不知道寫什么,大多套用范文中的例子,導致寫出來的文章枯燥乏味、干澀無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順應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個性特點,并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漫畫故事、游戲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用真心書寫童言、表達童趣、展現童真。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回歸童言童趣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翻開小學生的作文本,不難發(fā)現,他們想的、說的、做的、表達的都與我們成年人差別不大,字里行間成人化的語言并不符合他們的寫作心理。究其原因,一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導致網絡化信息過多地出現在小學生的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了他們;二是學校作文的嚴標準、高要求,磨滅了小學生的天性,導致他們失去了童言童趣。而隨著童趣的回歸,小學生在寫作時,更多思考的是“我想寫什么”,而不是“我要寫什么”,這可激發(fā)出他們的寫作熱情,促使他們做到有話想說、有話可寫。
(二)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寫作的目的在于傳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給別人,以感染他人的情緒。但我們經常在小學生的作文中,發(fā)現雷同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扶盲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等,千篇一律的寫作套路,讀來毫無新意。而在貫徹童言童趣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把他們的個人感受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這可促使小學生流露出真實的情感,能有效防止胡編亂造故事情節(jié)、偽抒情等現象的出現。
(三)便于學生情感表達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回歸童言童趣并不要求小學生具備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老練的文字表達水平等,更多關注的是小學生個人的情感變化,是他們待人接物的真實體驗。在尊重小學生天性的基礎上,組織多樣化的寫作活動,便于小學生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書寫出來,可使他們在寫真話的過程中,抒發(fā)更多的個人情感。
二、讓小學語文作文充滿童言童趣的具體策略
(一)生活情境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由此可見,寫作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地聯(lián)系,小學生只有保持一顆童心,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并用心感受,方可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童言童趣,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以幫助小學生尋找寫作的素材。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面對習作《生活萬花筒》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模仿本單元文章的寫法,并圍繞自己親身經歷的或看到的事情去寫作,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小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回憶那些令人難忘的事情。即教師可以小明的故事為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小明在課間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同桌的墨水瓶,因害怕教師的訓斥和同桌的指責,他選擇了隱瞞,但是他心里一直不舒服。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此時教師就可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難忘的原因是什么,小學生的興致較為高漲,參與的熱情也較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總之,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可拉近作文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可引導小學生用細膩的童心去感受生活,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將更加靈動清新,更有個人特色。
(二)漫畫故事
兒童漫畫表達的是小學生熟悉、關心甚至好奇的內容,其具有鮮明的意象和夸張的色彩,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小學生的眼球,活躍他們的思維,可在開闊小學生視野的基礎上,拓寬他們的寫作范圍。為此,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審美特點的漫畫素材,以激起他們多方面的聯(lián)想,實現他們寫作水平與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學習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了解動物的樣子和生活習性,以激發(fā)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漫畫故事《動物王國趣味交友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動物王國里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他們的外貌、叫聲、生活習性等各不相同,小學生在觀察圖片和聽故事的過程中,腦海中會浮現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在他們的眼中,小動物是那么的美好與可愛,他們甚至還會把自己喜愛的動物介紹給朋友,這可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鍛煉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借助漫畫故事,較易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究欲,可使他們對漫畫意象進行思維加工,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讓我們欣賞到一篇篇洋溢著童言童趣的文章。
(三)組織游戲
小學生一旦置身于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真實環(huán)境中,他們的思路就會特別清晰。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站在小學生的視角上,組織有趣的游戲,以挖掘出他們內在的語言潛能,促使他們在玩樂中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學習《做手工》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交際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養(yǎng)成他們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組織”巧巧手“的游戲活動,即根據小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將他們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成員商議決定自己所要制作的手工是什么,教師可對做得又好又快的小組進行口頭表揚以及物質獎勵等,以滿足小學生爭強好勝、不甘人后的性格特點。有的小學生喜歡用橡皮泥制作各種小動物,在他們的眼中,蛇有著長長的身子、大大的肚子;小狗嘴里總是喜歡叼塊骨頭;小兔子則每時每刻豎著兩只耳朵……有的小學生更傾向于折紙,在他們手中,經常會出現游來游去的小船、飛來飛去的小鳥……小學生的手工作品中充滿著童真,這就是他們對世界的真實認識和感受。作為教師,當現實生活與小學生的認識發(fā)生沖突時,應維護小學生的想象力,并鼓勵他們說一說為什么是這樣的,從而為童言童趣的表達提供廣闊的空間。
總之,愛玩愛鬧是小學生的本性使然,教師在教學中,應組織有趣的游戲,以激起小學生表達的欲望,從而使他們在寫作中直抒心聲。
(四)讀寫結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閱歷較為淺薄,需要借助書本來獲取更多的間接性經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雖然家長給學生買了很多書,學生也閱讀了很多書,但在寫作時依然存在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手等的現象。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在貫徹童言童趣的基本理念下,組織讀寫結合活動,以促使小學生從厚積到薄發(fā)。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了解大青樹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以激發(fā)他們對學校的熱愛之情。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言描述,包括“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等,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鼓勵小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用童眼去觀察自己的學校,并在仿寫的基礎上,描繪出校園內的美好景色。
總之,讀寫結合能使小學生愛上閱讀和寫作,可為他們打開一扇明亮的寫作之窗。
(五)實踐活動
讓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回歸童言童趣,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也不是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小學生親自去觀察和體驗,在實踐活動中放飛自我,這樣才能為童言童趣插上語言的翅膀,才能使寫作教學變得更加自然與肆意。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面對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地方推薦給他人,并寫出理由。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布置小學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時間,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玩樂。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喜歡的地方五花八門,有的小學生喜歡海邊,覺得海風吹來的感覺很舒服;有的小學生則喜歡陪著媽媽去逛商場,覺得商場內五顏六色的衣服很吸引人……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他們再次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內心想必也是感慨萬千的,有很多的話想要傾訴,自主寫作的欲望較強。
總之,鼓勵小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和實踐,能讓小學生的感官回歸到生活狀態(tài),可促使他們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fā)現更多的趣味,寫作也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變成了小學生自由、自得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高。
綜上所述,“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也,心之初也?!痹谛W生的眼中,世界是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這樣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童眼看世界,并鼓勵小學生對生活多一些觀察和思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引導他們盡情地傾訴、自由地噴發(f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獨特的童言童趣、童心童聲。
【參考文獻】
[1]左文婷.激活童真? 提升小學快樂作文指數[J].小學教學研究,2017(32):57-58.
[2]蔣翠娥.激活童真,給兒童作文注入小清新——“新作文”小學作文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感受[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5(Z2):46.
[3]朱桂龍.童心、童真、童趣:小學作文教學的真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