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五六月份大班孩子家長因為孩子入小學會有各種焦慮、擔憂,很多孩子家長為入小學會到社會機構(gòu)報識字班、拼音班、幼小銜接班等,嚴重違背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針對幼兒家長提出的“小學化”要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轉(zhuǎn)變家長觀念入手,解決家長教育之困惑
幼小銜接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要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和諧銜接意義重大。對家長來說,幼小銜接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教育理念認知有誤,角色定位有偏差,從教育條件到生活環(huán)境,從學習內(nèi)容到學習方法都面臨著諸多問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根治“小學化”問題,應從轉(zhuǎn)變家長教育觀念入手,幫助家長認識“小學化”的危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幼兒園要召開家長會告知家長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的危害,它會讓孩子們付出很大代價。一是時間上的代價,二是扼殺孩子自主性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并因此而喪失自信心。三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四是超前學習產(chǎn)生的即時效應難以長久維持。幼兒園組織開展班級家教經(jīng)驗交流會,使家長通過相互啟發(fā),進一步澄清認識;用正確的幼教理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讓家長認識到“小學化”不僅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提前學、超前學對幼兒成長具有極大危害,是短視的。
二、收集幼小銜接問題,邀請幼兒教育專家為家長做《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如孩子回家后不愿提及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活動、一到上學時間孩子就煩躁、學習習慣差不能完成學習任務、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書寫、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等,專家針對問題有效進行解答,緩解了家長的焦慮,傳播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讓家長知道在幼小銜接中應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個性、興趣、智力潛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避免片面強調(diào)學習適應準備,也要重視幼兒入學的社會性適應問題等。
三、鍛煉孩子各種能力,為入小學做好準備
1.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老師、家長要學會放手,教會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意識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如自己的玩具玩完了自己收拾、系鞋帶、疊被子、擦鼻涕、掃地、自己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等。
2.采取多種辦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音樂、運動、畫畫、拼圖、玩積木、手工制作等都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法,在一段時間里集中做一件事,建立一個彈性的時間表,慢慢培養(yǎng)孩子集中做事的習慣,檢測時間,記錄時間,實在做不動了,還可以再堅持一下,逐漸拉長孩子專注力時間。
3. 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長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比如帶孩子和朋友聚會、旅游等等,通過繪本經(jīng)常給孩子講與人相處的美德故事,家長自己交朋友給孩子做表率,使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自信、陽光、擅長溝通、同理心強、又喜歡幫助別人的孩子。
4.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表達能力
讓孩子和別人說話時要看眼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回應,比如:彤彤你來吃飯,她不回答也不作聲的話,不吃你也要讓她說出來,提高孩子的傾聽表達能力。
另外,幼兒園要嚴格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遵循每個年齡段的兒童身心發(fā)展水平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放手兒童,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逐步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可以請家長來園參觀半日活動、親子活動,了解幼兒園日?;顒?,老師把幼兒日?;顒诱掌?、視頻發(fā)家長群,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看看哪些活動是利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的。當家長看到孩子們游戲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時,家長也會被潛移默化的感受到幼兒園活動的魅力,真切地體會到孩子們在各方面的發(fā)展、進步。
總之,希望幼兒園的正面引導、長期潛移默化的滲透,用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家長們真正的了解幼兒教育的本質(zhì),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還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