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奧 朱榕濤
◆摘? 要:在我國越來越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方面應當著眼于構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動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中的有效實現形式,努力提升思政教育整體水平。本文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保險專業(yè)課程思政進行了研究,在簡要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必要性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有效途徑,旨在為促進《保險學》課程思政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保險學》;課程思政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深入落實“核心素質觀”,大力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機制,才能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從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已經納入到思政教育當中,而且也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別是《保險學》課程思政的整體性、效能性、全面性仍然不強,需要引起重視。因而,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及保險專業(yè)課程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的必要性,并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tǒng)思維,著眼于解決“課程思政”融入《保險學》課程教學制約因素,運用系統(tǒng)思維、強化創(chuàng)新理念、突出方法創(chuàng)新,推動《保險學》“課程思政”實現更大突破,進而在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大思政”格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必要性
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保險學》課程教學體系,最大限度提升《保險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特別是對于推動《保險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人文精神、綜合素質方面能夠實現更大的突破,如通過強化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險行業(yè)的突出特點,進而能夠使學生牢固樹立強烈的職業(yè)道德標準。
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有利于推動“三全育人”機制建設,特別是能夠使《保險學》課程專業(yè)教師正確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如在開展《保險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道德水準、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能夠使學生的素質顯著提升,對于促進學生未來科學和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師對此應當有清醒的認識,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保險學》課程思政的整體水平更高,進而在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保險學》教學內容,對于拓展《保險學》教學領域和范圍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教師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特別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提升,如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化與保險行業(yè)相關法律教育。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學》課程思政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
盡管從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思政方面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而且也得到了專業(yè)課程教師的重視,但《保險學》課程思政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個別《保險學》課程教師在開展《保險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和“核心素質觀”,盡管對課程思政有一定的認識,但卻沒有做融合、滲透、互動這篇文章,個別教師還沒有從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角度對《保險學》課程教學進行科學設計和系統(tǒng)安排有的教師則不注重強化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在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調查研究與分析論證,組織實施缺乏特色化,直接導致《保險學》課程思政的系統(tǒng)性不強,需要引起《保險學》課程教師的重視,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理念,推動《保險學》課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
(二)《保險學》課程思政方法比較傳統(tǒng)
從當前《保險學》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來看,也包括課程思政方法比較傳統(tǒng),還沒有構建多元化、綜合性、效能性的課程思政方法,直接導致《保險學》課程思政效果不佳。有的教師在存在方法比較簡單的現象,如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張皮”,《保險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夠緊密,甚至存在一定的“說教”現象,缺乏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的學習和研究,如在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方面不夠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有的教師則不注重各種方法的有效結合,在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如不注重加強與思政專業(yè)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在創(chuàng)新《保險學》課程思政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對此應當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三)《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相對較少
要想使應用型本科院?!侗kU學》課程思政取得實實在在成效,一定要打造更多的《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使其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但個別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相對較少的問題,還沒有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戰(zhàn)略高度入手科學打造各類載體,如有的教師不注重突出《保險學》“理實一體化”的特點,在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強化學生知識拓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有的《保險學》課程教師不注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思政當中,在構建“互聯網+《保險學》課程思政”體系方面不夠到位,相應的溝通、交流、互動平臺相對較少,必然會制約《保險學》課程思政的深入實施,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滲透性不強。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有效途徑
(一)創(chuàng)新《保險學》課程思政理念
“課程思政”就是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其具有很強的互動性、滲透性和引導性,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教書”與“育人”有效結合。在開展《保險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到課程體系當中,著眼于促進“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有效落實,正確處理好“教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傾力構建“協調育人”機制,推動《保險學》課程教學實現更大突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將《保險學》課程思政作為落實“核心素質觀”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牢固樹立“主線思維”,從“育人”的角度深入研究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有效實現形式,如融入法律法規(guī)教育、政策形勢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等,既有利于豐富《保險學》課程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保險學》課程思政理念,也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融合能力,同時還要對如何更有效的開展《保險學》課程思政進行深入學習與研究。
(二)優(yōu)化《保險學》課程思政方法
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要想使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效的融入到《保險學》,一定要不斷優(yōu)化課程思政方法,努力使其更具有實效性,同時也要發(fā)揮多元化方法的“疊加”作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八個相統(tǒng)一”作為重中之重,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方法論”,結合《保險學》課程思政的實際情況,要大力推動“隱性教育”方法的有效開展,如將“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到《保險學》課程思政當中,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優(yōu)化《保險學》課程思政方法,還要更加高度重視《保險學》教學方法的融合性,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與“對分課堂”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團隊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并落實到學習生活當中。要將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納入到《保險學》課程思政體系當中,運用多元化的方法,對“十四字”方針進行有效融合,使學生對“拼搏、創(chuàng)新、敬業(yè)、專注、踏實、耐心、嚴謹”認識更加到位,并在強化“知行合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打造《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
應用型本科在推動《保險學》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應當打造更多的載體,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影響力和吸引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強化“文化育人”機制建設,如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保險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四史教育”的融合性,進而使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得到提升。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載體建設,如引導學生到社會上開展調查研究和社會實踐,并撰寫調研報告和實踐報告,使學生在調查與實踐的過程中增加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強化對保險行業(yè)的認知與熟悉,最終才能真正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水平。打造《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還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保險學》課程思政當中,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可以引導學生多學習與《保險學》課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做好學習筆記,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與互動,同時還要在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方面加大力度,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構建“大思政”格局的時代背景下,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應當大建立“三全育人”機制入手,大力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效結合,努力使課程思政取得更大突破。因而,在開展《保險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及廣大專業(yè)課程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將思政教育融入《保險學》課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解決《保險學》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采取多元化措施,重點在創(chuàng)新《保險學》課程思政理念、優(yōu)化《保險學》課程思政方法、打造《保險學》課程思政載體等諸多方面加大力度,
參考文獻
[1]竇新宇,王玉娜.“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工業(yè)技術與職業(yè)教育,2021,19(01):74-77.
[2]賴金茂.“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建設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04):149-152.
[3]楊驊驍.課程思政:在“授業(yè)解惑”中“傳道”[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13(02):106-108.
[4]徐杰.對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6):49-50.
作者簡介
王奧(1987.04—),女,吉林省白山市人,碩士研究生,長春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
課題項目:吉林省高等教學會 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應用型本科高?!侗kU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GJX2019D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