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泉
◆摘? 要:語文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通過語文教育,傳遞文化知識,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初中語文學科中有很多“愛國情懷”的思想,很多杰出的作家,借助愛國篇章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初中生需要具備愛國主義精神,有著家國天下的思想覺悟。因此,必須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家國情懷教育,以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家國情懷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新課標對于初中語文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注重學生道德品質(zhì)、愛國主義的培養(yǎng),正確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文化修養(yǎng)。語文學科有著家國情懷教育的優(yōu)勢,語文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素材非常豐富,很多詩詞、散文都不乏抒發(fā)“家國情懷”的內(nèi)容,比如,辛棄疾的詩詞“醉里挑燈看劍”、歌詞《黃河頌》等,將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很好地展示出來。借助這些愛國題材的教育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既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實現(xiàn)了語文教育的革新。具體而言,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一、通過語言文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歷史長河的漫長積累下,語言文字不僅是記錄工具,記錄歷史的重要人物和事跡,也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人們對于本土的語言文字,有著天然的情感。我國使用的語言文字為漢語,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傳承,也涌現(xiàn)出很多忠義之士?!熬覉髧钡脑里w、“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國破山河在”的杜甫,這些愛國人士,借助語言文字,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將自己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對國破山河在的無奈、沖鋒陷陣收復河山的心情,表達出來。在比如《土地的誓言》中,作者端木蕻良就用自己的文筆,表達了自己家鄉(xiāng)、對故土、對祖國的熾熱之情,無不令人感動。書中寫到“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一方面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家國情懷,一方面讓讀者收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深度解析課文,傳遞“家國情懷”
初中語文教材有很多體現(xiàn)“家國情懷”的內(nèi)容,課堂上教師深度解析課文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家國情懷”。例如,設計課堂導語,課前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nèi)容,“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我通過引導的方式展開: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借《過零丁洋》將亡國之后以死報國之情表達出來。自古以來,中國古代仁人志士就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而且不勝枚數(shù),類似范仲淹、文天祥這種愛國者比比皆是。下面我來學習一位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從他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同學們會感受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偉大的家國情懷。
初中教材中存在很多地關于祖國“大好河山”的描寫,作者在描寫景象的同時,也包含著對于祖國河山的熱愛。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章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和體會到文章中關于山河的描寫,關于愛國情懷的流露。例如,《我愛這土地》,里面對于祖國的百年滄桑有著深刻地描寫,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停頓和輕重音轉(zhuǎn)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艾青對于祖國這片土地的熱愛。同時讓學生聯(lián)想到祖國最為黑暗的時刻,想到侵華份子在祖國的罪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從而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的生活。
三、以英雄人物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中華的五千年歷史中,涌現(xiàn)出很多英雄人物;也有著許多對于英雄人物事跡的歌頌和贊美。教師可以借助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事跡,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向著先輩們學習,看到自身的責任和擔當。辛棄疾在《破陣子》中,通過壯闊的詩詞,描寫出自己想要收復河山的心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辛棄疾人物進行仔細地講解,讓學生看到辛棄疾的文韜武略,看到他在南宋時期報效國家的渴望,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上翖壖采环陼r,沒有獲得報效祖國的機會,只能通過詩詞的方式,將自己的理想,將自己的悲憤,表達出來?!镀脐囎印分校偣彩鋬?nèi)容,前面九句都在表達自己報效國家、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愛國之情,最后話頭一轉(zhuǎn),“可憐白發(fā)生”,雖然自己有著偉大理想,卻無法施展。通過對辛棄疾生平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破陣子》想要表達的思想,讓學生明白英雄人物最終壯志難酬還是因為有豪情壯志欲報效國家,從而引發(fā)學生對于辛棄疾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家國情懷”。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愛國主義”已經(jīng)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初中語文學科承載著很多地“愛國主義”情懷,有著眾多關于“愛國人士”的描寫。因此,借助語文學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著一定的可行性。初中語文教育過程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可以采取如下的手段:首先,通過語言文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文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的愛國情懷。其次,深度解析課文,傳遞“家國情懷”,組織學生朗讀,感受文章的情感。最后,以英雄人物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對愛國人物事跡進行宣傳,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如此一定會達到“家國情懷”教育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燕.初中語文教學結(jié)合家國情懷教育的實踐探究[C]//2020年"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2020.
[2]龔贊榮.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分析[J].讀與寫(教師),2019(01):170-170.
[3]盛藝凡.融“家國情懷”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3):314-315.
[4]郭虹霞.融“家國情懷”教育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
[5]何秀華.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方法探究[J].好日子,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