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娥英
學習動機就像機器的內在驅動力,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是否想學習、為什么學習、喜歡學什么,以及努力的程度、主動性,都能通過學習動機加以反映。學習動機與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說,高動機者比低動機者更容易獲取成就。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日積月累,要學好它,要擁有很強的學習動機。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任務強調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顯得十分重要。
一、了解學習動機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在學生的學習中,情感和認知是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的情感因素,如自信、強烈的動機有利于促進認知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消極的情感因素,如緊張、焦慮等則會阻礙認知活動的進行。在多重的情感因素中,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具有強烈動機的學生往往具有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堅強的學習毅力,在語言學習中取得的效果就比較明顯。學生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他們學習的成敗,缺乏或失去學習動機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比較差。英語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外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學會主動去學。
心理學中一般把學生的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學生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引起的動機。外在動機指由外在因素,獎罰或害怕等激起的動機。學習動機有時由外部因素決定,如果外因消失,動機也不復存在。如何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內在動機,使他們把社會和學校的客觀要求變成自己的學習動機,讓內在和外在動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貫穿于整個學習階段,那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習動機必須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
指導學生制定可行性的學習目標。學習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有了動力オ能主動學習,主動學習オ會有好成績。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如果有的學生基礎非常好,那么在階段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少安排時間;如果基礎掌握的較好,可以加強綜合訓練??傊?,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讓他們自主行動起來。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長期目標是要求他們有為之奮斗的信心,短期目標要具體,讓他們目標能夠實現、有成就感,隨著成績的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會隨之增強,他們的“內在動機”也會隨之強化。當學生在優(yōu)良動機驅使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我們老師要實時給他們引導,讓他們明白:在將來用英語進行書面或口頭的交際時,個人的學習動機應隨社會對英語的要求而增強,從而重塑新的學習動機、建立新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進取不息的精神。
三、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深化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它可在興趣中培養(yǎng)、改善。
(一)讓學生體驗成功,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成功的喜悅”是學生達到預定目標的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當學生從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時,就能產生“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積極學習的愿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對其多加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享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使學生產生再接再勵、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和認真態(tài)度,要予以表揚、鼓勵,這對他們的學習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如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教師予以肯定,學生會因此信心倍增,這種信心可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對學困生,更應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那怕是很微小的進步,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應及時予以鼓勵。這些都能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到促進作用。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用英語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初中生具有好動、愛模仿、好表現的年齡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有層次地把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fā)揮多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教學活動,引發(fā)興趣、激發(fā)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興趣地學習。激發(fā)最強的學習動機,獲取最好的學習效果。
(三)重視創(chuàng)造課后運用英語的機會
課后建議學有余力的同學,多看一些英語短文、找機會與同學練習口語、看看一些口語簡單又經典劇集,如《冰河世紀》《海底總動員》《獅子王》等。在課外時間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語言能力舉行“講英語故事比賽”、“英語主題演講比賽”“英語劇本表演賽”等比賽活動,在運用英語過程中,引發(fā)更深的學習動機。
(四)正確使用教學評價
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在這一點上,我采取了等級制的評價方式,相應的等級發(fā)給相應的小禮品,對學生的學習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
四、提高教學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教師一方面要具備精湛的教學技藝,熟練的基本功:板書美觀,講解清楚,朗讀有情,口語流利,語言幽默。另一方面為人師表,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染學生。教師還應該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產生學習的巨大動力,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從“不學”到“會學”到“愛學”,點燃學習動機,提高獨立掌握英語知識、獲取英語技能的能力。
總之,教有法,而無有定法,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yè)知識,還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設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學習,成為教學主體,提高他們的自主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