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一鳴 曹桂云
為進一步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本文本研究基于問題本位(PBL)理念,探索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的改革,指出PBL理念通過“問題引導”的形式,突出了“學生主體”這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宗旨,將其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有其實現(xiàn)意義,而運用PBL理念,其重點在于解決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有效分類教學問題以及場地設施受限問題。據(jù)此,本文構建了基于PBL理念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基本流程,并提出了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要求及評價體系的改革。
1 PBL理念對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啟示
PBL教育核心理念在于以問題為基礎,通過問題導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其理念與現(xiàn)代教育所強調(diào)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想相符合,將其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中,有其一定的可行性及現(xiàn)實意義。
2 高校羽毛球教學中貫徹PBL理念的邏輯起點與思路
運用PBL理念進行羽毛球教學模式的改革,即應從此兩個問題入手思考。根據(jù)國際資深PBL理念研究者的觀點,運用PBL教學模式的精髓在于“學習、內(nèi)容與社會”三個方面,即學習要圍繞問題進行,內(nèi)容要強調(diào)跨學科,要采取團隊的形式發(fā)生社會行為。故而,運用PBL理念進行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改革,采取的導向“問題”應是能夠體現(xiàn)出不同基礎水平的差異化“問題”,同時該“問題”應考慮到不同專業(yè)學生學習背景,并由具有相同基礎水平,相似專業(yè)背景的學生群體組成團隊利用課內(nèi)外時間共同解決“問題”。
具體而言,通過根據(jù)不同基礎水平以及不同專業(yè)背景進行學生群體細分,根據(jù)細分的結果設定有效“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時與自身多學科的知識體系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及積極性,在貫徹落實“學習、內(nèi)容”兩個PBL理念核心精髓的同時,解決當前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有效分類教學問題,同時,根據(jù)細分結果組建學習團隊,讓團隊充分利用課內(nèi)外時間及隊內(nèi)任務、資源分配方式,在貫徹落實“社會”這一PBL理念核心精髓的同時,解決教學場地設施受限的問題。
3 基于PBL理念的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改革設計
3.1 基于PBL理念的高校羽毛球教學基本流程
(1)設計問題:教師課前結合羽毛球項目的特點及體育學科的基本知識點,廣泛查閱各類資料,設計出基于不同羽毛球基礎水平,不同專業(yè)背景的相關問題。
(2)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對所授課學生進行全面的羽毛球基礎水平以及專業(yè)背景認識,根據(jù)認識結果,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組建相應的學習小組。
(3)確定分類學習任務:教師根據(jù)學習小組的組建情況,分別發(fā)放不同類別的問題,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及任務。
(4)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教師引導:各學習小組根據(jù)所分配到的問題及任務,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羽毛球場地,對問題進行深入認識與延展,確定組內(nèi)任務分配,提出基本假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指導,課后,學生根據(jù)組內(nèi)任務分配,自行收集資料分析,并利用課余時間在羽毛球場地實踐,教師通過網(wǎng)絡等形式指導,各小組初步確定問題解決方案。
(5)小組實踐匯報,課堂驗證:各小組根據(jù)自主學習探究的結果,對所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匯報展示,驗證方案,首先由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最后由教師對相關成果進行點評,提出改進方案或建議。
3.2 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中“問題”的要求
學生基礎水平的判定可依據(jù)各個院校自身的考核體系,在開課前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并初步評定教學前水平,據(jù)此劃定3-5個水平層次;而對于專業(yè)學習背景,可根據(jù)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如快速移動能力、反應能力、靈活性與協(xié)調(diào)性、視力調(diào)節(jié)、肩頸活動多等,將專業(yè)背景與今后從事職業(yè)所需的身體能力結合起來進行劃分,如分為文案工作類、站立工作類等等,有利于實現(xiàn)PBL理念中專業(yè)拓展的要求。根據(jù)劃分的基礎水平層次及專業(yè)背景類別,設定相應的問題。
如在進行高遠球教學單元時,假定學生的基礎水平劃分為了三個層次,水平層次為低層次的小組,應以強調(diào)基本技術的掌握為主,設定問題方向為“如何擊打高遠球”;水平層次為中級層次的小組,應以強化技術為主,設定問題方向為“如何使高遠球更高更遠”;水平層次為高級層次的小組,應以技術運用為主,設定問題方向為“如何控制高遠球的落點”,同時,若這三個小組均為文案工作類的,那么還應在問題中融入專業(yè)背景因素,如“在練習高遠球使如何能更好地活動肩頸”,等等。
3.3 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中評價體系的改革
由于學生在接受PBL理念進行學習后,其學習模式發(fā)生了轉變,原有的高校羽毛球標準化評價體系顯然呈現(xiàn)出局限性,既不能采取同一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在上述“高遠球”教學的案例中,低層次小組和中層次、高層次其在課堂學習中的任務是不同的,最終達到的技術水平也是不一的,不能單單以“高遠球”的標準考核來評價每個層次的學生。
同時,在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中運用PBL理念,其最終目的也不單單知識問了使學生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還需要評價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以及解決過程,以及知識的延展程度,故而,過程性評價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總體而言,基于PBL的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改革,其評價體系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對“問題”解決方案的評價,二是對“問題”解決過程的評價。
4 小結
在PBL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是通過5個步驟的教學基本流程,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而在此過程中,“問題”的設定應符合不同組別學生的基礎水平以及專業(yè)背景,同時,教學評價應注重對“問題”解決方案的評價,以及對“問題”解決過程的評價。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2017jyxm13),安徽工程大學教學重點項目(ASS2014113)。
(作者單位:安徽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