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宏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在當前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理想,大多數學生陷入了一聽寫作文就頭疼的困境,就當前作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能寫、會寫、樂寫。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興趣;作文教學
一、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寫作現狀
就當前小學生作文現狀來看,小學生實際上普遍對寫作文興趣不大,極少數學生可能會對寫作充滿興趣和愛好,但是多半的學生提到寫作就頭疼,甚至有的還產生抵觸心理。究其原因,首先是與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關。正處于各項教育啟蒙階段的小學生,知識量匱乏,需要從各種學習中不斷補足。加之小學生生活經驗尚淺,情感體驗較少,沒有正確引導,就無法自主發(fā)揮發(fā)散性思維,達不到想說就說的目標。由此來看,小學生不僅知識儲備少,而且生活經驗淺,導致認知水平有限,同時其觀察能力、表達能力都有待提高。當前,一些學生出現“無米之炊”的尷尬寫作近況,不少學生對于作文更是有了畏難情緒,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提升。
二、運用多種形式,提升作文教學水平
1.調動學生熱情,促使真情寫作
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選擇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者想要描述的人、事、物,教師對其進行客觀的、正能量的鼓舞與激勵。學生在這樣的推動下寫作興趣越來越濃,而學生寫的意識也變得越來越強烈。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體驗力,在引導學生寫一些主題作文時,可采用實踐活動,共同營造一種參與氛圍,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取真實的情感。也使學生的作文具有了真語言、真性情,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并不難,讓自己變得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最終形成文字。當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激發(fā),個性地表達自我的一些想法時,學生的寫作熱情才會逐漸升溫,學生也真切地在教師靈活的引導下,寫出具有真情、真意的作文,真正充滿童言志趣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2.細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寫作技巧
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寫作教學可以說是閱讀教學效果的一種檢驗。那么在閱讀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優(yōu)秀文本中學會寫作技巧與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及時記錄文中優(yōu)秀的字、詞、句,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閱讀教學中,通過細讀引導學生對文本的主旨以及其語言精妙的運用進行體會與感悟。通過對文本中最精彩的字、詞、句、段的解讀,讓學生認真地讀,且從中不斷地學習這一文本的精彩寫作技巧與方法,在通透與熟練的文本解讀中,培養(yǎng)語感,掌握技巧。經過一次次的品悟與欣賞文本精彩段落,則對作者的寫作與技巧加以深化,同時再應用到模仿寫作中,不斷進行內化。了解優(yōu)秀文本結構,并快速吸收與儲備其中的美好語言材料,也會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優(yōu)秀文本閱讀中對整篇文章具有清晰的認識,還能提綱攜領,對主干、思想都有總體的把握,讓學生思考文本的謀篇布局,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在寫作時做好文章總體結構的設計。作文練習時力求該精的地方精,該詳的地方寫詳細,該略寫的地方略寫,文章中心突出,文辭美妙,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就能“出爐”。
3.個性體驗表述,樹立寫作信心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設計時,要引領學生親身體驗,敢于表達想法,最后再將所思所想付諸筆端,讓學生經歷從實踐到表達、再到寫作的過程,學生則逐漸從被動的“讓我寫”過渡到“我要寫”以及“我會寫、我能寫好”,寫作信心不斷增強。如在教學生描寫人物時,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同桌,看看同桌都有哪些特點?就地取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引導學生觀察同桌的高矮胖瘦,臉型、眼睛、頭發(fā)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仔細觀察同桌,塑造鮮活的立體形象,再發(fā)現同桌外貌上的與眾不同。抓住同桌的關鍵特征,學生可以先進行一番口頭講述,講述時突出個性認知,學生的語言就會變得精彩動人。學生以真人為例,說出了真話,道出了真情,在教師的贊賞之下,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成功感,自信心不斷增強。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要著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為其穿針引線,做好寫作方法的傳授,通過多種形式的寫作指導與引領,真正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主體性,能寫、會寫、愛寫,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從而切實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李玉芳.淺談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