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玲
【摘要】各中小學逐漸開展并形成STEM課程,對STEM課程的設計研究相對較多,但對學生缺少了完整的STEM課程評價體系。因此,本文以一年級STEM科學課程為例,設計出貫穿整個STEM課程的評價體系,使得學生參與STEM課程后的STEM各方面能力提升直觀體現(xiàn),有助于完善STEM的課程評價體系,使STEM課程的后續(xù)研究及修改更具明確方向。
【關鍵詞】小學;STEM課程;評價體系
一、基于STEM的一年級科學課程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
(一)評價指標
教育部2017年出版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STEM課程的評價指標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由于STEM課程綜合四門學科,范圍更廣,因此,所設定的評價指標均有三個維度,分別是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細化了具體的評價內容。結合《課程標準》與一年級學生的科學課程開展,設定了具體的STEM能力評價指標。
(二)評價方式
多元化的評價有助于對學生評價更加全面,提高學生評價的準確度。因此,本文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STEM課程開展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
(三)評價內容
1.STEM知識評價
根據(jù)STEM課程設計內容及其目標,考察學生通過本節(jié)STEM課程所達到的知識能力,以及一年級學生對文字認識的程度及理解能力,使一年級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知識評價環(huán)節(jié)。
一年級STEM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知識評價
該設計以考核一年級學生通過本次STEM課程后的知識掌握程度,通過抽取的一年級班級進行STEM課程教學及知識評價問卷調查,分別以考察學生對項目對象的特征掌握程度、學生對項目設計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對項目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掌握程度三大方面,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能掌握項目對象的特征及設計要求。通過本次知識評價問卷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對后續(xù)的STEM知識要求調整提供明確方向。
2.STEM能力評價
根據(jù)所指定的STEM能力評價指標,從學生的項目能力、合作能力及表達能力進行評價,最后統(tǒng)計分數(shù)作為學生的能力評價體現(xiàn)。
一年級STEM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能力評價
一年級STEM課程學生課堂觀察表
說明:表格中每一項分值為3分,每一位學生的總分是15分,另設加分項:創(chuàng)造力(3分)。
組內分工,組內合作,展示交流內容分別是考察學生的STEM項目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項能力都是STEM能力的基礎內容,而創(chuàng)新能力是STEM能力的提升,因此設置為加分項。
以1-4小組為單位,教師通過以上的能力評價表對小組各成員的能力表現(xiàn)作具體細致評價。從分值形式進行評價,有助于最后分值統(tǒng)計,并且可以通過小組每節(jié)課程的分值對比,了解到小組的STEM能力水平提升情況。
3.STEM態(tài)度評價
一年級STEM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態(tài)度評價
根據(jù)STEM課程設計內容及其目標,分別考察學生參與課程環(huán)節(jié)的興趣程度、課程參與度和積極性、合作態(tài)度,以及通過本節(jié)STEM課程考察學生對STEM態(tài)度體現(xiàn),以問卷的調查形式開展,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對比。
二、基于STEM的一年級科學課程評價體系的實施及效果
(一)以一年級STEM科學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為例的評價實施過程
《保護紅寶石行動》是以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教材《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內容為藍本,本文以該課程為例,呈現(xiàn)系統(tǒng)的評價實施過程。
STEM評價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STEM課程的教學過程,借助表格及問卷調查的方式,將STEM評價內容貫穿到整個STEM課程中,有助于STEM評價的實時反應,提高STEM評價的效度與信度。
(二)以一年級STEM科學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為例的評價效果
對于STEM課程的評價問卷及表格,教師課后要及時整理并統(tǒng)計,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可準確了解到學生對STEM知識的掌握程度,從中及時反映STEM課程的問題,有利于課程后續(xù)的二次修改。
一年級STEM課程《保護紅寶石行動》態(tài)度評價數(shù)據(jù)
從抽取的50位學生通過《保護紅寶石行動》態(tài)度評價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及表格分析,可見細致具體的評價體系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通過本節(jié)STEM課程的知識生成及能力提升,直觀反映出STEM課程的問題,有利于STEM課程的重建和二次修改。
三、結論
(一)STEM評價落到細處有助于反映學生STEM能力培養(yǎng)的有關問題
由上文內容可見,以一年級《保護紅寶石行動》的評價為例,落到細處的評價可以反映出STEM課程設計目標是否達標的問題、具體哪個STEM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能夠即時反映STEM課程的設計問題和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問題,給予明確的指向性與后續(xù)發(fā)展方向。
(二)多樣式的STEM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有助于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分析與對比
在上文所展示的評價方式為例,考察不同方向的能力需要借助不同的評價方式,如,知識能力方面的評價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是非觀;較為主觀的態(tài)度評價可以通過非單選的問卷調查或評分方式進行,有利于將主觀的評價內容轉化為直觀的數(shù)據(jù),有助于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分析與對比。
(三)STEM評價貫穿整個STEM課程有利于完善STEM課程的構建
以往的STEM課程評價往往在課程最后階段對學生的項目設計作品進行評價,欠缺完整性且單獨獨立出一個評價環(huán)節(jié),從而會導致花費時間過多。將STEM評價貫穿整個STEM課程,有利于評價的完整性,使得課程有序地開展與評價相結合兩不誤。
參考文獻:
[1]王玉峰.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客教育多元評價系統(tǒng)研究[D].寧夏大學,2018.
[2]董陳琦嵐.基于STEM項目學習的學生能力評價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
[3]朱新卓.基于過程的教育質量及其評價[J].高等教育研究,2015(5):78-85.
[4]李露.基于項目學習的STEM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5]張芮.我國STEM教育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
[6]鄧陽.科學論證及其能力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7]夏珂.中小學理科教師STEM教學實施與評價能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