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慧 魯從雨
內容摘要:本研究以江蘇某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影響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發(fā)現,被調查學生的工具性動機遠遠強于文化性動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害怕犯錯,低估自己的語言學習能力,課堂學習狀態(tài)不佳;在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對英語學習仍存在一些誤解和錯誤觀念;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習者因素進行調查研究對外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英語學習 英語語言能力 英語專業(yè)學生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呼吁對學習者的特點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進行更全面的研究(Gan, Gillian,& Liz 2004:229-244),強調重點關注學習者個體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態(tài)度作為主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影響學習者成績的重要因素。Gardner(1985:105-110)研究表明,態(tài)度在決定語言毅力方面比其他因素更有影響力。其次,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成敗更為重要的因素。Zoltán(1988:117-135)指出,動機是維持冗長而乏味學習過程的主要力量。再次,學習者的觀念和學習者的行為相互聯(lián)系。Ren & Bai(2016:99-103)發(fā)現學習觀念和學術成就之間存在普遍的正向影響。最后,好的學習方法也影響著英語學習是否成功。文秋芳(2001:105-110+160)強調了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并表明動機、觀念和策略之間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彼此之間相互作用。以往關于外語學習中學習者因素的研究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者因素分析相對較少,鑒于此,本文旨在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動機、態(tài)度、學習者觀念和學習方法,以及這些因素與英語學習的關系。希望研究結果能對廣大英語教師有所啟發(fā)。
一.調查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主要參考文秋芳(1995)、Horwitz(1988:283-294)等人在這方面進行的研究,設計了一份包括40個問題的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學習者個人信息、英語學習動機、態(tài)度、學習者觀念和學習方法。調查對象是江蘇某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其中大一46人,大二36人,大三34人,大四52人。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于外語學習動機
第一部分用于調查英語學習動機,共10個問題,學英語的目的是:1)為了了解異域文化風情;2)為了能夠出國深造;3)想在各類考試中獲得好成績;4)為了獲得各種證書;5)因為英語是有用的交流工具;6)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7)出于自身對英語的興趣;8)為了讓自己獲得成就感;9)為了看懂英文文章、電影、聽懂英文歌曲;10)為了滿足課程教學,拿到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對問題的回答采用三個檔次,分別為“同意”、“不清楚”、“不同意”。
第一部分實際涉及了學生對文化動機或工具動機的偏好表現。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17.86%的學生對文化動機回答肯定,82.15%的學生對目的語文化不感興趣,即文化動機不強。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大多數情況下,要想更好地了解目的語的結構、形式和意義,就有必要了解目的語的文化背景。戴煒棟, 王棟(2002:24-29)指出,英語專業(yè)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忽視導致了學生語言學習動機的不足。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者應該有目的地培養(yǎng)文化意識,不斷積累文化知識以激發(fā)并長期保持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當談到工具性動機時,69.05%的學生學英語都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56.55%的學生學英語是為了在各類考試中獲得好成績。與其他專業(yè)相比,英語專業(yè)學生學好英語的需求更為迫切。因為他們的英語水平與未來的職業(yè)生涯、成就以及社會地位更直接相關。學生不能只注重實用,而是應該把文化動機和工具性動機結合起來,這樣才會樂于學習,享受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
2.關于外語學習態(tài)度
第二部分是有關被調查者的外語學習態(tài)度,共6個問題。1)對你來說,英語學習難度如何;2)對學好英語是否有信心;3)學習過程中,害怕犯錯嗎;4)會主動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嗎;5)上英語課的狀態(tài)如何;6)在英語課會積極發(fā)言嗎。這一部分主要討論被調查者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結果及相關討論如下:91.07%的學生往往低估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高估和害怕學習困難。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持否定態(tài)度或敵對態(tài)度,那么他們的英語學習過程就不會一帆風順,以致學生的能力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持積極的態(tài)度,則可以享受學習,并在英語學習中受益匪淺。
數據顯示,70.83%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信心,但不自信的學生也達29.17%。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將現有的自信轉化為學習動機以便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在英語學習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交流在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學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15.48%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從不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生高達23.81%,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也缺乏參與到課堂的積極性。所以僅僅依賴課堂參與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通過參加各種英語活動來加強英語聽說能力。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增加學習途徑。
3.學習者觀念
第三部分是關于學習者的外語學習觀念,共14個問題,包括學習者的自我管理觀念、語言學習策略觀念和英語本質觀念三類。1)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對學好英語很重要;2)有意識地找出自己的學習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采取措施很重要;3)能夠很好地計劃時間是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4)不斷評估自己的進步對學好英語很重要;5)制定并堅持英語學習目標對學好英語很重要;6)大量背誦范文、常用句型有助于提高寫作;7)經常查字典有助于提高詞匯的運用知識;8)大量閱讀記憶單詞很有效;9)經常閱讀英文報紙、雜志和小說有助于學好英語;10)學習過程中,如果一開始錯誤不被糾正,以后將很難改正;11)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是掌握語法規(guī)則;12)學習外語最重要的是掌握大量詞匯;13)學生學不好英語主要是缺乏學習的英語環(huán)境;14)外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問題的回答采用三個檔次,分別為“同意”、“不清楚”、“不同意”。相關討論如下: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觀念。但是,學生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遵循自我管理觀念,但長期堅持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如何將學習者的觀念轉化為實際的學習行為,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幫助。Victori & Lockhart(1995:223-234)指出,錯誤或消極的觀念往往會誤導學習者依賴無效的策略,從而導致對學習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影響自主學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如果對學習觀念有系統(tǒng)、理論的了解,就可以培養(yǎng)正確的語言學習觀念。如果教師和教育者對學習者觀念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就可以了解學生的語言學習觀念,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傳統(tǒng)語言教學的顯著特點是記憶知識,以通過考試為主要目的。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通過簡單的機械記憶來學習知識。調查結果表明,74.4%的學生并沒有準確地認識到外語學習是提高語言綜合能力。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固然重要,但具備綜合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同樣重要。從調查結果來看,61.9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本質理解不清,存在一些偏差。教師要糾正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誤解,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英語學習觀念,教會學生把正確的觀念轉變成行動。
4.關于外語學習方法
第四部分關于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方法,共9個問題。1)英語學習途徑有哪些;2)學習英語過程中,更傾向于哪種學習方法;3)會把新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嗎;4)當閱讀英文文章或聽英語材料時,會關注英語語言中的習慣用法和固定搭配嗎;5)每天花多少課外時間學習英語;6)學習英語過程中,會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嗎;7)學習過程中,會關注到自己的錯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嗎;8)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復地練習和復習嗎;9)會對自己的外語水平進行評估,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嗎。結果及相關討論如下:
結果顯示,只有20.24%的學生會經常重復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大部分學生常常苦惱不能將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語境中,以致對所學內容模糊不清,更談不上合理運用。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有30.36%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習英語。實際上,在缺乏外語學習環(huán)境的情況下,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提高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且,積極參與課外學習和實踐,在此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也能提高英語水平。學習是一個反復記憶的過程,預習和復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捷徑之一,可鞏固所學內容,加強記憶。然而,只有17.26%的學生會經常性地主動進行預習和復習。最后,17.86%的學生會經常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69.05%的學生偶爾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反思。通過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生才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英語語言能力。
本文旨在研究影響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和學習方法。通過上述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學生的工具動機比文化動機強烈得多。其次,在學生態(tài)度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害怕犯錯,低估自己的語言學習能力,課堂學習狀況不盡如人意。此外,學生對學習者觀念的認知程度普遍較高,但長期受到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影響,對英語學習仍存在一些誤解和錯誤觀念。最后,學生英語學習方法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忽視習語和固定搭配,學習主動性不強。
參考文獻
[1]戴煒棟,王棟.一項有關英語專業(yè)學生語言學習觀念的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2,(05),24-29.
[2]Gan, Z. D., Gillian, H., & Liz, H. 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F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4,(2),229-244.
[3]Gardner, R. C.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1),105-110.
[4]Horwitz, E. K. The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of beginning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8,(3),283-294.
[5]Ren, H. L. & Bai, Y. L.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Belief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2016,(14),99-103.
[6]Victori, M. & Lockhart, W. Enhancing meta-cognition in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J]. System,1995,(2),223-234.
[7]Zoltán, D.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8,(3),117-135.
[8]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5.
[9]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105-110+160.
基金:江蘇大學第19批大學生科研課題一般項目(19C512)的“影響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以江蘇某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為例”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