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情境創(chuàng)設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創(chuàng)設符合高中生的主題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構建和活用知識,打造有生命力的有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政治? 情境創(chuàng)設
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情境創(chuàng)設是提高當今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常用手段。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線索,分析和把握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打造有生命力的有效課堂。
一、教學情境時代化,升華政治認同
時代性,是政治學科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材都在不斷地與時俱進。課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要關注時政熱點,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提升寓于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中,選擇“中歐關系”及其變化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播放視頻《習近平歐洲之行》,設計問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接著出示《中歐關系七十年》閱讀材料,讓學生分組討論,畫出中歐關系70年的變化圖,嘗試用一句話概括七十年來的中歐關系。進一步思考:為什么中歐關系復雜多變?背后的原因和本質是什么?我國現(xiàn)在還有幾千萬人需要精準扶貧,為什么還要花錢搞“一帶一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辨析思考。通過時效性的數(shù)據與事實,進一步鞏固主干知識,并從本質上深刻理解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貫徹,我國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在身臨其境中,增強學生對我國政府的信任和認同,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政治認同,本身就強調一種情感和意識的歸屬,用這樣真實鮮活的情境材料,化抽象為具體,有情、有境、有理、有據,將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自覺地內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梢岳妹恐軙r政展示和點評的平臺,創(chuàng)設時代化的教學情境,從而有利于升華學生的政治認同。為此,老師要選取“真實”且“不讓學生反感”的時政事例,直面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變化,激勵學生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貢獻。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美好,在實踐中體驗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明白黨的方針政策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空洞語句,而是真實可見的,打造“體驗式課堂”,在體驗中“動情”,升華政治認同。
二、教學情境問題化,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問題化,并不是說簡單地設置一個問題,讓學生簡單地回答,從而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而是使問題具有探究的意義,能夠讓學生深入思考,有思想的激烈交鋒,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維、批判思維、探究思維,提高科學認知與求真務實的意識。在《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的教學中,選擇少數(shù)民族考生高考加分的問題化情境。合作探究:①有人說:“國家對少數(shù)民族就是太好了。這是對我們漢族的不公平!”②少數(shù)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是否符合民族平等原則?③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通過辯論、質疑、探究、評價,使學生真正理解各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教育、歷史都不一樣,而高考的標準是一樣的,民族平等是相對的,對少數(shù)民族高考加分是為了彌補教育的不公平!這樣,既深化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支持國家政策。接著展示情境: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發(fā)生的“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合作探究:事件出來后,有些網民出言攻擊新疆人,你是如何看待這些網民的做法的?讓學生合作討論,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引導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舒展思維的翅膀,能夠辨別“新疆人”和“新疆恐怖分子”的不同,理性看待一些網民的做法,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體會到全國各族人民更需要手拉手、心連心,更需要共同譴責暴力恐怖活動,共同筑牢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鋼鐵長城。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構建“議辯式課堂”,借助于學科概念、學科知識、學科思維去觀察和分析“有意義的問題”,推動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互動議辯,在思維碰撞中培養(yǎng)理性思維,在情感體驗中升華科學精神。
三、教學情境對比化,增強法治意識
對比化,就是將教學情境的內容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反差強烈的現(xiàn)實情境中,感受強烈,深受震撼,比較真善美與假丑惡,突出正面事物,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因而,在教學情境的對比化中,要挖掘情境材料矛盾著的兩方面——合法與違法,讓學生通過對比探究,進行意義構建,自動生成法治意識。在《企業(yè)的經營》的教學中,通過視頻展現(xiàn)北京同仁堂過期蜂蜜事件產生的影響;同時展示北京同仁堂集團的發(fā)展歷程。在教學情境的對比中,讓學生展開討論,充分認識到企業(yè)不能只要有盈利,就什么都可以做。對于所有企業(yè)來說,應該將安全責任放在首位,從而感受企業(yè)必須要守法經營、誠實守信,引導與點撥,逐步統(tǒng)一到法律法規(guī)上來,進而讓學生體會到遵守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實現(xiàn)法治理念的浸潤和法治素養(yǎng)的內化。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現(xiàn)實,感悟法律的權威,形成法治的價值取向,構建“綜合型課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對國家憲法法律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自覺遵法、學法、守法、用法。
四、教學情境生活化,體驗公共參與
生活化,即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高中思想政治課本身就強調個人是離不開社會的,社會也離不開個人,公共參與,與責任掛鉤,既自由又規(guī)范。它不是通過簡單的知識灌輸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勇于擔當?shù)呢熑胃?、需要依法有序的參與,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體驗平臺,善于采用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角色扮演、志愿服務、時事述評、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探究追問、成果展示等方法,積極引領學生進行模擬式和體驗式的參與體驗,使學生能真正地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的規(guī)則、規(guī)范和責任。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兩難情境:老人跌倒該不該扶?面臨兩難選擇。扶與不扶都可能有支撐的理由,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質疑與碰撞中產生了更深的思考,激發(fā)、觸動、喚醒學生的公共參與與責任擔當?shù)囊庾R。既承擔了社會責任又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徒手阻攔高鐵發(fā)車,朝著飛機發(fā)動機撒幣,高鐵“霸座”,公交車上乘客和司機的沖突……你如何看待社會上出現(xiàn)的這些行為?如何解決這些沒有公德意識,缺乏公共教養(yǎng)的社會問題?讓知識照亮生活,讓知識走出書本,構建“實踐性課堂”,鍛煉學生能力,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引導學生遵守公共規(guī)則,敬畏生命,守住安全底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切實履行參與義務,不再做冷漠的看客,激發(fā)了主人翁精神,增強了公德意識,提高了公共教養(yǎng)。將公共參與內化與心,外化與行。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把知識、技能和情感潤物細無聲地融合在真實的情境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為學生提供能夠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方法,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的復雜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7.
[2]鄒幸.在“深度教學”中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8(1):79.
[3]邱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545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