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君
摘? 要:目的? 探討“五常法”護理應用在消化內鏡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7月淄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的93例消化內鏡診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接受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患者作為對照組(n=41),接受“五常法”護理的患者作為研究組(n=52)。比較兩組護理差錯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護理差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評分低于研究組(P<0.05)。結論? “五常法”護理能有效提升消化內鏡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增加患者滿意度,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護理質量;護理差錯;“五常法”護理;消化內鏡;常規(guī)護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6-0111-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飲食習慣,從而導致消化內科疾病發(fā)生率逐年升高[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消化內鏡診療消化內科系統(tǒng)疾病,但內鏡技術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應用過程中極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和緊張等負面情緒;另外,患者生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從而增加內鏡干預風險事件,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2]。有學者研究認為,在消化內鏡診療中輔以科學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消化內鏡診治效果,滿足患者的醫(yī)療需求[3]?!拔宄7ā弊o理模式是一種規(guī)范化護理模式,具有改善工作環(huán)境、減少工作差錯和保證工作安全等作用[4]。為進一步提高消化內鏡護理質量,現(xiàn)將2019年3月~2020年7月93例消化內鏡診療患者納為研究樣本,探究“五常法”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年3月~2020年7月于淄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診療的93例消化內鏡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行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納為對照組,共41例,21例男性,20例女,年齡23~65歲,平均(40.15±2.63)歲。將行“五常法”護理的患者納為研究組,共52例,30例男,22例女,年齡24~64歲,平均(40.20±2.71)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研究知情。經對比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顯示,無典型差異性(P>0.05),可比。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病例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存在消化內鏡診治禁忌證者;合并其他嚴重性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開展內鏡診療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嚴格遵醫(yī)開展護理操作和向患者交代內鏡診療相關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實施“五常法”護理模式,護理內容如下:①常組織:將工作的非必需品與必需品分開,盡可能減少必需品的使用;徹底清理胃腸鏡診療室內物品、膽胰管造影術室,及時清理報廢物品、過期藥品;結合各區(qū)域的功能,決定必需品及其數(shù)量,規(guī)范放置檢查室內物品,并確保其布局合理。每周按時對檢查室物品進行清點,對物品過期情況進行檢查,并適當補充數(shù)量,根據有效期規(guī)范放置。每日認真檢查登記檢查室內鏡使用狀況,確保次日工作能順利進行;合理制定每班工作流程,確保分工合理。②常整頓:根據規(guī)定明確標識所需物品,擺放整齊,避免工作時尋找,從而消耗不必要的時間;將清洗消毒流程張貼在消毒間,將6步洗手法張貼于洗手間;于患者進出等候位置貼上溫馨提示;按照使用頻率存放儲物柜內物品;按照類別存放附件柜內物品,柜內標識標記好,確保30 s內能取到診療所需物品;實行急救車管理,保證藥物數(shù)量無誤,定期由工作人員進行檢查;藥品擺放整齊、標識明確,以便于取出與添加。③常清潔:做好內鏡護理區(qū)域清潔工作,術后將痰液、血漬及時清理干凈,每日擦拭相關設備儀器,嚴格徹底消毒;重點加強對衛(wèi)生死角的清潔,每周統(tǒng)一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立即整改。④常規(guī)范:統(tǒng)一組織管理,制定規(guī)范化的護理管理制度,確定管理細則,對護理人員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并納入績效考核中,使護理人員提高責任意識,從而規(guī)范操作,不斷提升護理質量。⑤常自律: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安全意識;根據制度規(guī)章要求護理人員合理辦事,保持良好工作態(tài)度,標準化、規(guī)范化開展護理操作,提高護理人員的自律性,使其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能力得到提高。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差錯事件:主要包括術前處置差錯、診療準備不到位和呼吸道誤吸。②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通過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值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滿意度越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差錯事件分析
對照組護理差錯事件多于研究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分析
對照組護理后滿意度評分為(82.16±5.49)分,研究組為(90.16±5.67)分。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6.850,P =0.000)。
3? 討論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消化內鏡技術已廣泛運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診療中,其具有診治同步、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既能對疾病治療效果進行判斷,還能有效評估臨床預后[5]。但消化內鏡屬于侵入性診療操作,并且患者對消化內鏡知識缺乏了解,易產生擔憂、恐慌等不良心理,十分不利于消化內鏡診療工作的開展。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有效、積極的護理干預是提高消化內鏡診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及構建良好護患關系的關鍵[6]。
常規(guī)護理具有盲目性,不具有預見性,易引起一系列護理差錯,例如交接班失誤、病情評估不準確等,導致護理質量降低[7]?!拔宄7ā弊o理模式指的是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guī)范及常自律這五個方面的護理,該護理模式是改善工作環(huán)境、提高護理人員自律性的關鍵,不僅能使各項護理工作效果、安全性得到提高,還能持續(xù)改進臨床護理質量[8]。本研究提示,護理后研究組護理差錯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與對照組相比,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提高(P<0.05),提示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五常法”護理應用在消化內鏡中,不僅能規(guī)避護理差錯,還能增進護患關系。分析原因可能是:“五常法”護理模式規(guī)范擺放物品位置,明確標識,從而減少差錯,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高利用率、減少浪費[9];另外,還能使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更加明確,每日按時檢查,并及時補充物品,能避免藥品積壓;通過培訓護理人員,還能增強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與操作技能,強化職業(yè)道德,使護理人員嚴格遵守流程執(zhí)行護理操作,最終保證整體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10]。
綜合上文得出,消化內鏡診療患者應用“五常法”護理模式能避免護理差錯,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還能縮短護患間距離,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王雪飛,張可慧.消化道專科護理聯(lián)合無縫隙對接護理干預在提升消化內鏡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27):3549-3551.
[2]王雪飛,王君芬,張可慧,等.基于人文關懷的優(yōu)質護理在消化內鏡診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5):881-883.
[3]王麗華,張晶,李春,等.舒適護理對消化內鏡檢查患者心理生理評分及成功率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9,16(2):228-230.
[4]毛淑蘭.晝夜干預護理模式在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學,2018,46(5):568-571.
[5]張莉,張英娟.五常法護理模式對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效率及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8):3165-3167.
[6]邵曉朵,張琳,趙莉君.五常法管理在消化內鏡中心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9,27(1):60-61.
[7]匡世芳.標準化護理在消化內鏡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20,44(10):1441-1442.
[8]宋繼紅.基于整體護理理念的個性化護理對消化內鏡診療患者心理應激及護理安全事件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1):3893-3896.
[9]賈潔,劉萍.羅森塔爾效應護理配合預見性護理預防消化內鏡檢查并發(fā)癥的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12):1624-1627.
[10]謝靜.心理護理干預對消化內鏡檢查患者心理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0,18(2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