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名叫《花婆婆》的繪本,故事內(nèi)容非常簡單。
女孩艾莉絲與爺爺一起住在海邊,爺爺告訴了她三個平凡人可以得到幸福的夢想,一是年輕時去很遠的地方;二是老了住在海邊;三是去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女孩一天天長大,活得興致勃勃,去過許多地方。終于,她迎來人生的黃昏,定居于海濱小城。作為一個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她看上去已經(jīng)不可能完成第三個夢想了。然而,有一年春天,她無意中播撒下的花種,發(fā)芽、生長、開花了。望著窗外在風中搖曳的花朵,她的病竟然一天天康復(fù)。
第二年,她購買了更多的花種,帶到她可以抵達的每一個角落。一日日,一年年,她一直堅持著最初的那個平凡的夢想——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這座小島成了花的海洋,小女孩成了快樂的花婆婆,把美麗帶給每一個人。
花婆婆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夢想,而這并不是多么艱難的事情。而花婆婆能做到的,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一樣能夠做到呢?
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浙江溫州一位名叫孫有新的老師,從2003年工作開始,給每一位過生日的學生寫祝福信,迄今為止,他已經(jīng)為近800名學生舉辦過慶生會,寫了70萬字的祝福語。舉辦一次慶生會,也許很容易,但這樣的慶生會,他堅持了17年。一名畢業(yè)已經(jīng)10年的學生回憶說:“那天早自習下課,我在門口碰到孫老師,他對我說了一聲‘生日快樂,我當時的感覺是又驚又喜,驚的是老師準確記得我的農(nóng)歷生日,還第一時間送上了祝福,喜的是大家都為我慶祝生日,很溫暖很幸福。孫老師的格言‘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了我的人生守則,我希望自己能讓身邊的人感到幸福?!毙⌒〉膽c生會,帶給了學生怎樣的感動和啟發(fā)?原來,這就是最美好的事。
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管建剛老師參加工作不久,便做了一件看似很普通的事——編輯班級學生《作文周報》,學生投稿,學生編輯,學生出版,一周一份。周報內(nèi)容方面,有個人專刊、話題爭鳴、想象接龍、點題征文、班級故事、佳句精選,別出心裁而又緊扣學生的習作興奮點,8年多的時間,管老師前后接任的班級出版了300多期近800萬字的《作文周報》,這一份份報紙記錄了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孩子在小學的成長和生活。
在小學語文界受大家景仰的賈志敏老師,曾擔任上海市金蘋果小學校長。他利用每天升國旗后的一兩分鐘時間向?qū)W生的演講,用生動的故事與鮮活的語言,向?qū)W生傳遞為人處事的道理。賈老師一共做了12年校長,也做了12年“國旗下的演講”,每天講述身邊的故事,教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做真人。正如賈老師自己曾說,“教育是一門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教學生一年,要想到他五年;教學生五年,要想到他終生。讓學生一輩子受益受用,只能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地工作,點點滴滴地啟發(fā)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聯(lián)系到我們自己,每天面對的也許只是細微煩瑣的工作,所做的也只是簡單重復(fù)的事,這些事,都很小,小得像花婆婆撒下的一些花種,像孫有新老師為學生慶生,像管建剛老師的作文小報,像賈志敏老師每天兩分鐘的演講……但一切的改變,都蘊含在這每天不經(jīng)意的小事里,蘊含在日復(fù)一日的堅持里,終有一天,它必將匯集成巨大的能量,改變我們每一個人教育生命的質(zhì)量。這既是我們教育所追尋的初衷,也是我們不斷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源泉。這并不復(fù)雜,可是有沒有引起我們每個人充分的重視呢?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堅持做一件讓學生變得更加美好的事,相信這是讓每一個學生閃閃發(fā)亮的起因,也是讓我們的教育構(gòu)建光輝和美好的終極奧秘。那么,就讓我們也行動起來吧,最美好的事,一定就在我們的身邊等著我們發(fā)現(xiàn),等著我們實踐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