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在以“小班化”為主要教學形式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如何組織教學形式、如何調整教學理念等問題,正在阻礙著教學工作的順利發(fā)展。對于剛剛參與相關工作的年輕教師來說,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本文重點分享了在小班化環(huán)境下開展分享式教學的初體驗。
關鍵詞:問題 ? 思考 ? 分享 ? 數學教育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可能有任何特色?!睂τ趧傔M入教育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缺乏教學經驗的他們并不能及時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因為結合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課程的教育要求來看,年輕教師要想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數學素養(yǎng)、數學特色的學生實屬不易。筆者初識分享式教學理念時,眼前一亮,這一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陷,向數學課堂建設提供了新的靈感,如同一股灼熱的烈焰點燃了年輕教師教學工作的智慧之光。
一、分享式教學的概念
分享,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和別人分著享受。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同時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悅過程。部分教師認為,分享是一種基于教學特點發(fā)展而來的教學模式,從而將其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教學方式混為一談。然而,分享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倡導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二、在教學中實施分享式教學理念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渴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展示個人才華、吸收他人學習經驗的機會。而分享式教學理念的落實為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了必要條件。
小班化教學保留著學生基數小、教學速度快的基本特點,分享式理念的落實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并對后續(xù)教學工作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享式規(guī)則的約束下,學生能夠依靠自主探究深入挖掘未知因素,進而培養(yǎng)自身批評、選擇、決定的能力?;诖耍處熆梢試L試優(yōu)化既有的教學活動,或是播放分享式課堂的錄像,讓學生對比不同的教學模式,并在有關的圖片展示的帶動下,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也可以直接化身為一個“甩手掌柜”,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分享想法,并解決問題。當教師從教學活動中抽離出來,學生就能夠在更廣闊的教學空間表達個人的數學智慧。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所給出的關注又會轉化為對學生的認可,為學生發(fā)展數學技能提供不竭的動力。有了這樣的意識,學生就會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參與課堂教學。因好奇引發(fā)問題,把“探究”與“講理”視為思維活動,按照“問題·思考·分享”的過程學習,可以讓學生站在“聚焦點”處進行分享,從而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結構。
首先,分享式教學的特點在于將數學情境傳達給學生,允許學生從個人的獨特角度思考相關問題,并從這些問題中選取一兩個能接近本節(jié)課核心內容的概念進行探究,從而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表達能力;其次,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學生只有在思考中才能學會探究,而在學生思考時,教師應承擔監(jiān)督、管理、糾正的責任;最后,分享式教學中的“分享”不只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它是心態(tài)的展示,也是數學情感的表達,如果學生給出的觀點或學習經驗能夠得到其他學生與教師的認可,其數學成就感將會直線上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分享式教學表現出了極為出色的教育優(yōu)勢,當教師主動“退居二線”后,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走進學生、了解學生。但課上的“抽身”必然代表著課下的“加班”,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從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更多地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教師還可以嘗試靈活變換角色,在分享課堂中引導學生朝著更自由、更活躍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江.小學數學分享式教學的思考[J].東西南北:教育,2018(15).
[2]楊催.淺析分享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8).
[3]梁葉青.分享式教學讓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8).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城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