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是指深層次的學習,最早由瑞士學者提出,需要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建構生態(tài)化課堂,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獲得健康成長。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學生只有投入音樂作品的欣賞中,才能增強音樂核心素養(yǎng),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本文以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為例,探索了深度學習的音樂課堂樣態(tài),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音樂鑒賞;高中課堂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0-0083-02
引 ?言
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能照本宣科。近些年來,無數(shù)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對高中音樂鑒賞課堂展開研究,對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究?,F(xiàn)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學生的參與度也有了明顯提高。但是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需要采用深度學習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深度學習的由來
深度學習是瑞典學者在學生閱讀實驗的基礎上,針對淺層學習而提出的概念,淺層學習所形成的記憶是孤立的、非批判性的,而深度學習是一種理解型的學習方法,是相對于記憶式學習而言的。深度學習在教學策略方面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和遷移,同時側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對方法的掌握[1]。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xiàn)狀
(一)能力提升受限
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經常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也很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沒有被開發(fā),在學習中缺乏啟示。正是因為教師采取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缺乏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沒有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度拓展,學生能力的提升才會受限。
(二)育人效果不佳
當前,高中音樂鑒賞課育人效果不佳,大部分教師只看重“教”,忽視了學生的“學”,沒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導致學生無法對音樂鑒賞模塊進行自主選擇?!镀胀ǜ咧幸魳氛n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以學生三維目標為教學基點,更加看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墩n程標準》中,音樂教學保留了必修課程,同時又增加了選修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學習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內容。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選修內容學與不學都取決于學校和教師,選修模塊被指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習效果不佳。
(三)素養(yǎng)形成受阻
音樂素養(yǎng)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它不但包含知識技能,同時還包含個體的氣質、思想、習慣、性格等,能夠讓人由內而外散發(fā)出藝術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內在品格和關鍵能力。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教學任務的完成,重視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音樂的鑒賞曲目蘊含了較為豐富的內容,能夠指導學生的實踐。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需要掌握知識技能、基本能力及學科素養(yǎng),這三個方面都是學生在成長和發(fā)展中必備的,并且三者可以相互轉化,共同融合,共同發(fā)展。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途徑
(一)優(yōu)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綱領,教師的大部分教學行為和教學設計都是從教學目標中衍生出來的。要想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就要發(fā)揮高中音樂學科的育人作用,側重教育的整體化。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存在割裂的現(xiàn)象,忽視了學生內在的文化品質。高中音樂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文化理解等內容,需要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按照育人的標準制定教學目標,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化意識,在每一節(jié)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也要嚴格遵循整體化原則,讓課堂教學活動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努力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加強學生的音樂感悟,使其學會歸納和運用。
例如,在教學高中音樂“鼓樂鏗鏘”時,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為根本出發(fā)點,立足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維度,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聽音頻、看視頻,模仿視頻中的演奏節(jié)奏,體驗鼓樂中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漸弱、漸強、震音等;其次要結合教學活動和課本,讓學生理解鼓樂的基本知識,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鑼、鼓等樂器表演打擊樂,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提升音樂核心素養(yǎng)。
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所描述的生產生活場景,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腳夫調》時,學生需要了解西北民歌的基礎旋律,體會西北民歌給人帶來的樂感,了解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結合當?shù)厝嗣竦奶卣?,融合地理、政治等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完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高中音樂的關鍵所在,音樂鑒賞也來自廣大人民勞動的生活,所以在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立足生活來開展教育。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活動要展現(xiàn)出社會的發(fā)展內容,符合時代發(fā)展特色。音樂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音樂作品,包含了那個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深度學習就是要將外界的學習內容轉換為自身的精神內核,讓音樂作品經過學生思維的加工,形成獨特的精神力量。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要對教材上所呈現(xiàn)的內容進行挖掘和分析,并加入自身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從而為學生呈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材料。
例如,在教學《歡樂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這首鋼琴曲填詞,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正確把握音樂作品風格。學生在填詞的過程中會運用到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從而啟迪智慧,促進音樂思維的發(fā)展。教師還可以對高中音樂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開發(fā),讓學生學習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課程,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堅定其文化自信,增強其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改變教學過程
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還應改變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對音樂活動的參與和體驗,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在傳統(tǒng)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很多教師會給學生播放音樂。然而,對音樂的鑒賞不能僅僅停留在“聽”上,還要有聯(lián)覺和感悟,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可以有具體的操作空間,順利地將學科知識進行轉化,形成自身的精神內核,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養(yǎng)。深度學習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創(chuàng)作中,深刻地體會到音樂的美感,真正地去鑒賞音樂,熱愛音樂,因此,教師還可以運用項目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鑒賞不同風格流派的音樂內容,使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形成最終的研究報告,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分享音樂鑒賞的成果。
結 ?語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鑒賞水平都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深度學習就是要更好地達成音樂教學目標。教師是音樂鑒賞課堂的引導者,也是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因此,開展深度學習,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音樂能力,分析音樂學科的規(guī)律和現(xiàn)象,為學生樹立榜樣,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鑒賞音樂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意識。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堂上,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菲.高中音樂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黃河之聲,2020(07):104.
作者簡介:顧喜葉(1984.8-),女,江蘇江陰人, 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無錫市教學能手,江蘇省教育學會會員,多次開設市級公開課,教學課例收錄于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各學科遠程研修項目(國家級培訓),獲蘇州市中學音樂優(yōu)質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