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雙
摘 要: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將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貫穿,引導學生學會做人與做事。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將德育滲透在教學工作中,帶領學生掌握更多的經典、優(yōu)秀內容,端正自身品質與態(tài)度,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28
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關鍵。作為語文教師,就要緊跟時代發(fā)展,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主動參與培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德育的滲透。
一、深挖教材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就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核心,實現德育的滲透。首先,利用國學經典,滲透德育。無論是詩詞還是文言文,都蘊含著一定的道德價值,對于學生的道德引導、品質塑造等,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因此在國學經典教學中,教師就要深挖其中的德育內容,進行直觀、形象、詳細呈現,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如在《靜夜思》教學中,就可以挖掘其中的思鄉(xiāng)、感恩情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在文本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展開思考交流,并且?guī)е鴨栴}閱讀文本,感悟內容,增強體驗,收獲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實現道德教育。
二、結合實際生活
語文教學工作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德育的滲透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更多的德育素材與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教師可以基于文本內容,引入一些生活素材,進行德育啟發(fā)與引導。比如在《端午粽》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屈原的愛國情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其次,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探究、實踐,收獲更多的德育知識。比如挖掘生活中的優(yōu)秀典范與經典事跡,定期參觀紅色革命圣地,參加比賽競賽活動等,進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團結友愛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最后,基于文本內容,在課堂上展開各種競賽、實踐活動。
三、樹立典范模范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通過樹立典范模范,進行德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首先,作為語文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將積極、健康的一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使學生爭先模仿與學習。比如熱愛崗位工作、主動參與學習、和諧平等相處、熱愛學生與祖國等,都可以在無形中滲透德育。其次,挖掘課本中的典范模范,滲透德育內容。如《鄧小平爺爺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等,都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模范,鼓勵學生學習鄧小平主席、毛澤東主席、雷鋒同志的優(yōu)良品德,從而喜歡上語文課堂。最后,搜集身邊、生活中的優(yōu)秀人物,樹立良好的典范模范。比如三好學生、道德標兵、年度感動人物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實現德育的滲透,端正學生的品格與品德。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展開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希望為后續(xù)的教學工作,提供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深挖教材內容、結合實際生活、樹立典范模范等策略,實現德育,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丁夕《新課改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思考》,《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年第11期。
[2] 陳峰《德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對策》,《中華少年》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