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英語教學不只是語言教學,更是文化教學。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文化自信融入課堂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應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立足教材,樹立文化自信;整合課外資源,利用豐富的課外資源,體驗新時代中國文化魅力;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同時,將英語教學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將之與校園文化相結合,使學生能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文化的傳播者。
【關鍵詞】文化自信;初中英語;教學方法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或政黨等文化主體對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價值的高度肯定, 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高度信心, 并相信自身文化能夠激勵本民族、社會和國家不斷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英語教育不只是語言教學,更是文化教學。初中學生是民族的未來,肩負著傳承并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處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中,洋節(jié)日、洋快餐讓不少初中生趨之若鶩。經(jīng)濟全球化帶給學生全球化視野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作為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文化自信融入課堂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yǎng)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西方文化,避免盲目追隨、模仿異國文化,而是辯證思考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學生在開闊的視野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真正助力于初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在英語課堂融入文化自信進行探討。
一、 文化自信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內(nèi)涵與外延
1. 深入挖掘教材資源。英語教材是學生文化認知的主要來源。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主題閱讀以及寫作材料中與中外文化有關的共有18個單元。與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多,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全冊與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最多,這也與學生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關,以風俗、音樂、電影、書籍為代表的文化內(nèi)容只有在一定語言基礎上才能學習。
在18個單元中,有9個單元是通過中國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進行對比的方式呈現(xiàn)的。如美國文化的標志之一米老鼠和中國文化標志之一花木蘭的對比;云南米線與感恩節(jié)火雞的對比;中國傳統(tǒng)故事愚公移山、西游記與西方故事糖果屋的對比;中秋節(jié)與感恩節(jié)的對比;中國禮儀與外國禮儀的對比等。有4個單元以介紹其他國家文化為主,內(nèi)容涉及歷史——馬丁·路德·金、911事件;文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美國鄉(xiāng)村音樂;英國旅游景點巨石陣。另外5個單元以中國文化為主,包括端午節(jié)、成都熊貓研究基地、鄉(xiāng)愁、中國制造以及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剪紙、彩陶等,還有阿炳的二泉映月。
根據(jù)教材安排來看,文化相關內(nèi)容以閱讀為主,寫作其次,也有少數(shù)內(nèi)容安排在聽力練習部分。聽力和閱讀部分既呈現(xiàn)中國文化,也呈現(xiàn)其他國家文化,以獲取信息為主。寫作部分以中國文化為主,如北京的旅游經(jīng)歷、云南米線的制作方法。
此外,從單元主題來看,有些單元重在培養(yǎng)文化意識,如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九年級全冊第二單元和第十單元。有些單元的文化相關內(nèi)容只是作為閱讀材料,并不是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如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介紹端午節(jié)、九年級全冊第八單元介紹英國巨石陣。當然,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與文化相關內(nèi)容除了上文所列舉的,還有一些是通過只言片語體現(xiàn)的,如中西方姓氏名字的比較、對話中提問“你為什么喜歡熊貓?”
2. 整合課外資源。扎根教材內(nèi)容,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于課外資源的有效利用也非常重要,尤其對于新時代中國文化的傳播來說,課外資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外資源可以作為教材的有力補充,而且與當今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話可說,真正發(fā)揮語言的交流作用。課外資源包括文字、音樂、視頻資源;也包括英語練習題的聽力、閱讀理解、作文等部分;學科交叉也能提供豐富資源,比如時事政治涉及的一帶一路、高鐵名片等,語文課經(jīng)典詩歌的英文版本,如何用英語對對聯(lián)等。
3. 注重教師的文化人格魅力。作為英語教師,其日常教學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師對于中外文化的認知與態(tài)度,展示出來的自信與包容的文化態(tài)度以及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感都會在英語課堂細微之處展現(xiàn)出來,進而熏陶著學生。英語教師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過程也不自覺地構建了外來文化身份。在教學中教師采取哪一種身份,直接決定了學生處理母語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如教師為了傳授外來文化選擇單一的外來文化身份,只強調(diào)英語文化而忽略母語文化,極易造成學生母語文化缺失,盲從外來文化,喪失母語文化認同與自信。課堂用語、拓展材料、鼓勵方向都是教師文化人格魅力的展現(xiàn)。
二、 巧妙運用教學方法,文化自信高效融入
1. 立足教材,樹立文化自信。教材在呈現(xiàn)文化內(nèi)容時,有的以單元為依托,有的僅以閱讀材料為載體,也有的僅僅以只言片語呈現(xiàn),不同的呈現(xiàn)可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高效地融入文化自信。
以單元為依托的文化教學,可以采取三個層面的方法,即認知層面的展示、思辨層面的探究以及運用方面的輸出。認知層面以知識性輸入為主,通過文字、音樂、視頻、實物的展示,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認知層面的重點在于開拓視野,全面地學習文化知識,為下一階段的思考做準備。如介紹美國的感恩節(jié)就可以展示感恩節(jié)大餐制作視頻;中國的茶葉可以通過實物展示及現(xiàn)場體驗泡茶的過程;不同國家的禮儀可以分角色扮演。
思辨層面的教學要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深刻理解不同文化差異,從而樹立文化自信。因此要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設置多樣化活動,如詩歌朗誦、音樂鑒賞、辯論賽、續(xù)寫故事等?;顒蛹瓤梢允莻€人展示,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目的都是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文化魅力,也在實踐中思考文化的內(nèi)涵,進而樹立文化自信。
最后,運用方面的輸出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應是更好地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目前英語課堂教學往往聚焦英語國家的文化,忽略了中國文化滲透,因此,作為新時代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如“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這一單元,可以讓學生在單元學習的最后進行“講好中國故事”系列活動。其一,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的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視頻電話、電子郵件的方式,把中國的中秋節(jié)傳播地更遠,傳承地更好。其二,進行經(jīng)典詩歌漢譯英活動,如翻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用學生們的作品建設班級文化長廊。其三,舉辦“英文小劇場”,讓學生們把嫦娥奔月的故事搬上舞臺。從認識,到思辨,最終能夠傳播,以單元為依托的文化教學是英語課堂融入文化自信的重要內(nèi)容,是教學方法運用最靈活多樣的部分,也是最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機會。
此外,有些文化內(nèi)容零星散落在教材各個單元,部分內(nèi)容只呈現(xiàn)在一篇閱讀中,也有些以聽力和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這些教材內(nèi)容因篇幅有限,應精選與教材呈現(xiàn)方式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2. 豐富課外資源,體驗新時代中國文化魅力。教材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容并不能完全概括中國優(yōu)秀文化,在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豐富的課外資源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一,豐富的圖片、音頻、視頻、文字資源,使得初中英語課堂更具有時代特點,更能引發(fā)學生共鳴。直接引用這些資源作為導入部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學生的英語作業(yè)是體驗新時代中國文化魅力的重要方面。閱讀理解、作文、單項選擇等題目都可能出現(xiàn)相關內(nèi)容。第三,其他學科也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
在運用多樣化教學資源時,應秉承相關性、恰當性、多元化原則。補充內(nèi)容應立足于英語教學,適當拓展,不可越俎代庖,內(nèi)容要精選,恰當?shù)乇磉_中心思想,所展示的多學科以及當下時代背景應最終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文化觀,真正做到扎根中國,融通中外,從而樹立文化自信。
3. 發(fā)揮教師文化人格魅力,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當承擔起文化傳播的任務。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功底和文化修養(yǎng),還需要有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善于利用與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有著對中外文化融合的深入理解及兼容并包的文化態(tài)度。一方面,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內(nèi)涵,精進自身的語言能力,為教學積聚能量;另一方面,教師也應主動承擔起文化傳播者的責任,注意在課堂的言行舉止,用堅定的文化自信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其樹立文化自信,讓學生從英語教師身上感受到學習語言不僅是為了學習西方科技文化知識,也是為了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教師的文化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每一句教學用語中,體現(xiàn)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體現(xiàn)在對于學生作品的評論中。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的熱情洋溢,拓展中國制造產(chǎn)品時的自豪與激動,引導學生對于未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探究與期待,這些都是教師不可忽視的榜樣力量。
三、 踐行文化自信,做文化傳播者
在不同文化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是當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要求。在課堂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學生學好英語就能更好地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實踐文化自信。但是,課堂有限的中國文化輸入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尷尬,如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豆?jié){、油條、包子、稀飯”怎么用英語表達。事實上,隨著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 像spiritual civilization (精神文明) ,Confucius (孔子) , gelivable (給力) 等漢語表達已經(jīng)慢慢進入英語的世界。英語文化中本來沒有這樣的表達, 因為文化也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我們的中國文化就慢慢融入英語文化中了。所以,英語教材中沒有的表達不能成為我們表達優(yōu)秀中國文化的束縛,英語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來表達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發(fā)揮校園文化隱形教育作用,重塑中國特色校園文化,倡導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隱形教育意義。先進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有導向功能、規(guī)范功能和激勵功能,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進而成為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例如,在校園內(nèi)舉辦各類主題展演活動,展示中國文化元素,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開展英文話劇、英文手抄報、英文微電影等相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也可以開展各種 “向世界表達中國” 的主題活動,從中國歷史、地理、人文、科技等不同方面進行演繹和表達,鼓勵學生以英語為媒介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幫助學生做好文化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沈欣冉,曾國秀.以文化自信使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調(diào)查[J].文教資料,2020(1):222-223.
[2]陳友軍.文化自覺下的基礎英語教育之路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3):66-70.
[3]徐秀霞.中學英語課程與文化自信的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S1):194-19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