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素鳳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部分,是語文綜合能力的最好體現方式。由此可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所有語文教師都肩負著使命。作文并不是簡單記錄生活,它是需要作語文技巧,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的。尤其是現在,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教育部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如今小學生的作文流于形式,堆砌詞語,缺乏真情實感,沒有想象力,語言匱乏,水平普遍不高。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是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積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還停留在灌輸的階段,有很多問題需要改變。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已有文獻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改進方案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326
引言:寫作能力不是生來就有,是需要后天學習并不斷積累才能獲得的能力。寫作用于記錄生活,用于工作,用于表達思想感情,因此寫作非常重要。小學生學習寫作文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非常重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去學習。要將寫作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而不僅僅是上幾堂寫作課,并將寫作落到實處。教完方法以后要讓學生進行實際練習。平時也要進行大量閱讀,這樣寫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F如今教師的教學方式還存在問題,本文先分析了作文教學的現狀,然后提出了幾點可行的方案。
1、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1.1寫作流于形式。
有的教師教學生寫作是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在教學中教師會讓學生抄寫好詞好句,教學生寫作套路,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會將這些好詞好句堆砌在自己的文章里面,使文章流于形式,而缺乏自己的真實感受。
1.2.基礎不好,語言貧乏。
小學生剛接觸作文,閱讀量比較小,寫作的時候會出現語言匱乏的情況,文章不夠生動。教師只注重課堂講課,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匯、增長見識。
1.3 沒有將先進的方法應用到教學中。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喜歡依靠自己以往的經驗教學,即便學校推行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很難將好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1.4沒有明確寫作的目的。
小學生心理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片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他是無法認識到學習寫作的最終目的的,學習沒有目的就沒有動力,只是被動的完成任務,就會導致學習的效率低。
1.5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教師習慣了過去直接講,然后學生記筆記的方式。這種方式已經和互聯網時代脫節(jié)了。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互聯網來教學。
2、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2.1寫作專題訓練
在語文課本后面都有寫作練習,教師可以利用起來,對學生加以訓教。比如六年級課本里口語交際部分,有一個習作題目是讓學生三個話題任選一個來寫作:第一是用動物為第一人稱來寫作;第二是描寫聲音和感受;第三是寫自己的假期生活。教師可以將課本中其他單元的同類型寫作素材整個起來,做專題訓練。比如以“假期生活”為例子,教師可以搜集多篇優(yōu)秀的范文,讓學生自己也搜集相關的寫作素材,上課時,教師先閱讀范文,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范文。最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寫作。寫完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將寫的好的作文在課堂上念給學生聽,受到表揚的同學會對自己寫作更加有信心,也會激勵其他同學去精進自己的寫作能力。這樣的強化訓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升文筆。
2.2隨堂練筆鞏固
教師除了開展專題寫作訓教以外,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可以將寫作融入進來,讓學生將寫作視為日常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語文課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經過靜心挑選的,必然是符合現階段的學生心理的。課本的文章對學生的的寫作是有一定幫助的,它可以給學生寫作提供素材和靈感,每篇文章都可以提煉出一個主題,文章的寫作手法也有值得學習之處。在學完一節(jié)課之后,教師可以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就課文的主題或者人物,展開討論,并寫一篇類似主題的作文。每天進行作文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循序漸進得到提升。比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竊讀記》,里面主要對人物的心理進行了刻畫,反應的是一個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自己對某種事物的渴望來描摹一下心理歷程。
2.3給學生營造寫作環(huán)境
學生如果平時缺乏生活體驗,沒有各種感官的刺激,也沒有閱讀積累,是很難憑空寫出好文章來的。教師可以適當帶學生去戶外,親近大自然或者舉辦文體活動,來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比如命題作文《春游》,教師可以跟學校申請帶學生去附近的景區(qū)去野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一邊享受春游,一邊聽教師分享寫作技巧,學生帶有明確目的的去游玩,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捕捉到很多素材。在今后寫作時可以加以應用。如果沒有條件帶學生走出校園,那么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師課前為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觀看,比如寫《我最喜歡的動物》,教師可以搜集跟動物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動物的特征,然后進行寫作。
作文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愿意學。小學生學習寫作還處于啟蒙階段,語言比較匱乏,這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注意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天兩天的積累看不出效果,但是一年或兩年之后,積累和不積累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平時大量閱讀進行積累的學生寫作水平一定是比不積累的學生要高的,因此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教師在教課本內容的同時,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寫作不是幾堂課就能教會的東西,課堂上教的只是方法,課后的練習是關鍵。將平時積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反復打磨,文筆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教師現在普遍存以考試為目的教學生寫作,應該轉變思維,明確作文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為將來生活和工作打基礎。寫作是交流的工具,學好作文,有助于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傊?,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注重積累。
參考文獻
[1]姚良君.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四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2]張鳳玲.淺談小學作文教學與訓練[J].學苑教育,2013,
湖南省郴州市第七完全小學 湖南省 郴州市 4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