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金創(chuàng)作于三十年代的《家》和《寒夜》中的悲劇女性形象在現(xiàn)當代文壇上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他小說里的女性世界交織著犧牲,溫情,堅忍與抗爭,在封建主義和封建禮教的層層迫害下,深受男性中心意識荼毒的女性無論怎么反抗都難逃悲劇的命運。巴金通過對女性自身的反思,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對人本質(zhì)的思考,在當時為女性解放指明方向。
關(guān)鍵詞:巴金;《家》;《寒夜》;女性倫理觀;敘事策略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受延綿數(shù)千年的封建禮教和家庭倫理制度等思想的影響,女性尚未完全擺脫淪為男性附屬的處境。在愛情婚姻中,受封建家庭中長輩的干涉,沒有選擇的余地;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恪守封建倫理要求的“三綱五?!?,這導致女性喪失自己的思想意志,身心麻木,以至于人格模糊。巴金從西方女性主義思潮及中國的五四運動中汲取女性解放思想,將在中國封建思想影響下的女性的悲劇命運描寫的淋漓盡致。巴金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所創(chuàng)作的《家》以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內(nèi)陸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繪了高家這個極具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敗壞的歷史和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劇命運形象以及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以抗戰(zhàn)時期的“陪都”重慶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寒夜》,也是巴金描寫的女性悲劇命運含義最深刻的杰作之一,其中刻畫的十幾位女性形象更是極具代表性。
一、巴金筆下的女性形象
巴金所創(chuàng)作的《家》與《寒夜》,以舊式封建大家庭和新式知識分子小家庭為背景,展現(xiàn)了女性所遭受的來自社會家庭的層層壓迫與重重圍困。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在在封建制度壓迫下,選擇屈從而不敢反抗的女性形象。第二類則是巴金筆下的進步女性形象。
(一)逆來順受的被害者
首先是封建大家庭中的年輕女性形象。《家》中瑞鈺,梅,蕙,淑貞等大家庭的少奶奶們,小姐們就如同“養(yǎng)在籠子里的小鳥,永遠見不到廣闊的天空,她們一輩子都是男人的玩物?!比疴暢錾矸饨ù蠹彝?,是一位按封建禮教要求調(diào)教出來的典型的大家閨秀。她身上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女性所以擁有的一切優(yōu)秀品格,知書達理、賢淑聰慧。她的婚姻完全遵循著封建禮教要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長主婚,幼輩不得過問”的婚姻標準。由覺新的父親采用抓鬮這種不靠譜甚至游戲般的方式?jīng)Q定。意外使她擁有了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溫和老實的丈夫。瑞鈺“雖處在封建社會的圍籠里,但是因為對美好理想的崇敬,以及個人善良、純潔的心靈,依然能夠在外界環(huán)境的束縛中保持著高潔的人生態(tài)度?!?如此善良而又高潔的女性仍然逃不過封建禮教的摧殘。就因為所謂的“血光之災”這一荒謬的理論,瑞鈺不得不在臨近生產(chǎn)期搬至城外,這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落后思想在無時無刻的主宰這個家庭,支配這里的一切。瑞鈺難產(chǎn)時苦苦呼喚她深愛的丈夫,而她的丈夫卻被攔在門外,直到她死,也沒能進去和她相見。封建禮教不僅僅剝奪了瑞鈺做母親的權(quán)利,更是剝奪了她生存的權(quán)利。
與瑞鈺相似,梅同樣出生于富貴之家,她的一生也是以悲劇收場。在《家》中,梅與瑞鈺,覺新的愛情糾葛貫穿故事的始終。梅與覺新自小青梅竹馬,門當戶對,兩人也因此培養(yǎng)了深厚的情感。即使用封建婚姻標準來考量,他們的結(jié)合似乎也是天經(jīng)地義。但是本應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樁好姻緣卻因長輩在麻將桌上的齟齬而被無情斷送。梅嫁給了一個不認識的男人,她的運氣沒有瑞鈺那么好。不到一年便守了寡,整天受婆家的欺壓。只能回到母親的身邊,過著孤單寂寞的日子,終日郁郁寡歡,最終憂郁成疾,悲涼的死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么逝去,她的悲劇是封建禮教促成的。面對父母在婚姻上無理的安排,她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意愿,像一個木偶任由家長擺布,不會也不敢有半點怨言,更不用提什么反抗。哀莫大于心死,被命運玩弄失去生活意志的梅只覺“多活一天,只是多受一天的罪,倒不如死了好”梅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禮教對人精神的戕害,以及女性在封建大家庭中的悲劇命運。在高家這個封建大家庭中,丫環(huán)們只是“替富人做工和供他過奢侈生活用的奴隸”。鳴鳳年方十六,卻已經(jīng)為高家做了七年的奴隸,她沒有人身自由,為主子做牛做馬,天天“聽命令,做事情,流眼淚,挨苦罵”正值青春年華,卻生活在社會底層,只能依靠對未來虛無的幻想度日。愛上了少爺覺慧,卻被主子許配給荒淫無度的馮樂山做小,最終投湖自盡,為愛情殉葬。婉兒在鳴鳳死后被當作是其替代品嫁給馮樂山,天天以淚洗面。倩兒因高公館沒有丫頭生病請名醫(yī)看病的先例,在病痛的折磨中孤寂的死去。
其次,封建禮教及家庭制度的迫害,不僅僅剝奪了眾多年輕女性的生命,封建家庭的老一代婦女也難逃魔爪?!都摇分行能浥橙醯闹苁希虅萜廴擞廾翢o知的陳姨太,表面思想開放實則內(nèi)心頑固的張氏,蠢笨偏執(zhí)的沈氏等等。這些封建大家族的長輩婦女雖然可以對年輕一輩發(fā)號施令,甚至決定如鳴鳳一類丫鬟的命運,但她們同樣深受封建禮教荼毒。她們在封建家庭等級制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身兼被迫害者和迫害者兩種復雜的身份。陳姨太實則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犧牲者,她出身卑微,為生活嫁給高老太爺做妾,飽受侮辱折磨。在失去高老太爺這一靠山之后,不僅克安等主子欺侮她,罵她是“潑婦”,連王婆一類的奴隸都可以對她惡言相向,羞辱她稱其“老妖精”。但陳姨太同時又是一個“迫害者”,她不斷地去迫害別人,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仇恨與怨念。高老太爺病重,她喧鬧著去找巫師除邪,又因“血光之災”這一荒謬的理論葬送了覺慧與瑞鈺這一掙扎著生存的小家庭的幸福。這些都源自于她的兩面三刀,嫉妒,丑惡變態(tài)心理。封建禮教的種種規(guī)章制度已經(jīng)深入她的內(nèi)心,她不去思考對與錯,只是一昧的盲目遵循。陳姨太等封建大家庭的女性身上共同特性便是愚昧無知,麻木自閉。她們雖有的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但是從沒有人去思考這種造成生命不幸的原因。她們的獨立人格與思想被生活或家庭腐蝕殆盡。她們不去反思自身生存著的封建社會及封建家庭的弊端,而是作為禮教的幫兇,將魔爪伸向下一代青年。通過這些婦女的悲慘命運,巴金向我們展示了封建家庭制度下的血與淚的代價。他把“一個垂死的制度的犧牲者擺在人們面前,指給他們看,這兒是傷痕,這是血,你們看!”而巴金創(chuàng)作這些女性的意義在于希望人們“從這些傷痕遍體的尸首上看到一個新的制度的新生”
(二)勇于反抗的進步女性
如《家》中的琴與《寒夜》中的曾樹生。琴的命運在一系列悲劇女性算是幸運。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庭環(huán)境較為寬松,同樣得以進入學堂接受教育。她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對生活是熱愛的,對覺新的愛是真誠的。但是來自親戚的閑言惡語,母親的守舊固執(zhí)使她喪失了繼續(xù)求學以及婚姻自主的權(quán)利,面對家庭和社會的重重圍困,琴并沒有喪失自我。面對來自母親的壓力,她敢于直言:“世界是一天天地變新的,男女都是一樣的人?!泵鎸τX新三兄弟的憂慮,她豁達開明“我的事情應該由我自己決定,因為我跟你們一樣,我也是人?!睆亩w現(xiàn)了她追求獨立,追求健全的人格的先進意識。雖然“她的前途有許多障礙”,但是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圍困,她“決心不顧一切的向著新的路走去”。
曾樹生代表了五四時期追求自由、民主和個性解放的時代氣息。新文化運動與文學革命給沉悶的中國帶來新鮮的空氣。一直生活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人們接觸到了現(xiàn)代解放思想,女子高等教育也出現(xiàn)在那個時代,飽受壓迫的女性在新思想的激勵下大膽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而曾樹生這一人物形象正是五四時期勇于反叛舊禮教道德文化的一系列女性的代表。當接受新思想影響的曾樹生在面對現(xiàn)實中懦弱的丈夫,保守自私的婆婆,與無休止的戰(zhàn)火導致的貧窮,她選擇追求自己的幸福與自由,大膽的走出家門。曾樹生身上不僅僅體現(xiàn)了五四時期崛起的新一代女性追求幸福,渴望和諧平等的思想。同時在她身上也暗含了五四落潮之后個性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無所適從的時代氣息。走出之后,曾樹生雖然得到了物質(zhì)上的滿足,可她追求的幸福卻以沉重的精神折磨為代價。面對五四退潮后重壓的集中式爆發(fā),面對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沖突,即時這個受過五四新思潮影響的女性也無從適從。雖然曾樹生身上具有五四時期追求自由民主的優(yōu)秀品格,但是五四并沒有給她們帶來多大的利益和幸福。在曾樹生所處的時代,人道主義不能救治他人,更無法改變現(xiàn)實社會,而個性主義在五四退潮之后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曾樹生就是這樣一個在時代重壓,家庭折磨和思想分裂中掙扎的悲劇女性典型。
二、女性悲劇命運原因
巴金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一直關(guān)注著生活及生活中的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關(guān)注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女性命運。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一種同情弱小的人道主義心理,而關(guān)注女性命運則是其人道主義心理的集中凸顯。作者筆下的女性形象悲劇命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包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外部原因
導致悲劇女性命運的外部原因是中國維系多年的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思想?!都摇穭?chuàng)作于五四運動前后,在新舊交替的時期,雖然新民主主義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封建禮教思想仍然在社會中根深蒂固,廣大婦女仍然沒有從封建等級制度的壓迫中解脫出來。高家地處相對封閉的四川盆地。家族的掌權(quán)者高老太爺是被封建等級制度思想嚴重熏陶的一類人,他的思想充斥著腐朽,他的行為充斥著霸權(quán)。在封建等級制度的熏陶下他失去了道德與人性,鳴鳳在他眼中不過是一個身份卑微低賤的丫鬟。因此,面對好友馮樂山的請求,他毫不猶豫的將鳴鳳當做一件物品送出。此外,作為一個沒有絲毫反抗能力的小丫鬟,鳴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愛慕對象覺慧身上。覺慧雖然追求先進思想,并受五四思潮的影響,具備一定的民主意識,但他內(nèi)心深處還是擺脫不了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在面對來自和鳴鳳巨大的身份差距以及以后將會面對的阻力,“經(jīng)過一夜的思索后,他決定把這個少女放棄了,他覺得自己能夠忍受,也有理由忍受?!痹谟X慧的一個夢中,鳴鳳成為了一個富商的私生女,而成為富家小姐的鳴鳳,便以平等的身份和他站在一起。在夢中他也愿意拼死守護與為成為富家小姐的鳴鳳的愛情。在從老一輩到年輕一輩都擺脫不了封建等級思想束縛的高家,鳴鳳作為生活在家族底層的丫鬟,她跳湖而亡的命運雖然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悲劇,但更是一種命運發(fā)展的無可避免的結(jié)果。
同樣,《寒夜》中,曾樹生在家庭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很大一部分源于與汪母相處過程中的矛盾。而她與汪母的矛盾的實際上是新思想和封建禮教傳統(tǒng)思想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曾樹生在經(jīng)濟上獲得了自由,不受丈夫以及家庭的束縛,喜歡去跳舞,喜歡和上司一同去咖啡廳,愿意多交朋友,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愛動,愛熱鬧,我需要過熱情的生活?!倍谕裟傅膫鹘y(tǒng)禮教思想觀念中,曾樹生應當扮演一個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角色,本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在家中相夫教子,安分守己,正如她自己所做的,她認為這才是一個女人應做的。婆媳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導致她們終日的爭吵。汪母說話尖酸刻薄,曾樹生也毫不留情,常常反唇相譏。人人心里都裝滿委屈,卻因為思想觀念的不同無法和解。矛盾的激化最終導致了曾樹生的出走,以及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二)內(nèi)部原因
此外,導致女性悲劇命運的內(nèi)部原因在于悲劇人物自我意識的不成熟。她們面對自己的悲劇命運沒有進行抗爭,或者進行正確的抗爭。一方面,《家》中,鳴鳳,瑞鈺及梅表姐對于家族中封建大家長對于婚姻上的安排沒有絲毫的反抗意識。奴性和自卑依附意識在她們心中根深蒂固,她們把自己當做是男性的附庸品,而非一個家庭和社會上的獨立個體。因而,面對自己似乎一眼可以望到結(jié)局的悲劇命運,她們沒有進行抗爭,也不可能進行抗爭。她們只會一昧的服從,接連不斷的倒在封建制度的監(jiān)牢中。另一方面,悲劇人物沒有進行正確的抗爭。她們自身無法擺脫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在做賢妻良母與渴望獨立之間徘徊不定,飽受精神負擔,最終也不能選擇正確的抗爭方式。《寒夜》中的曾樹生有理想抱負,蔑視封建禮教,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情,并敢于和汪文宣同居。不管在思想還是行為上,曾樹生都與傳統(tǒng)女性不同。但是,曾樹生并不能完全的完全的擺脫傳統(tǒng)女性的影子。傳統(tǒng)妻性,母性,以及傳統(tǒng)道德觀念成為一種無意識而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心理積淀,潛移默化的對其思想行為產(chǎn)生了影響。她希望丈夫能成為自己的依靠,但現(xiàn)實無情沖垮了她的幻想,懦弱病態(tài)的丈夫與她的青春活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她也曾希望找回一個母親的心境,但面對比丈夫更加古板的兒子,她不由心生厭惡。在家里面對死氣沉沉的丈夫兒子,她克制不住想逃離,但真正走了之后又時時刻刻惦記家里。即使最終擺脫傳統(tǒng)思想束縛,和陳主任出走,擺脫了物質(zhì)困境,生活困境,但又陷入更深的精神困境之中。她表面上得到了解放,卻沒找到她的幸福。作為母親她沒有做母親的快樂,走出后茫然的回歸,卻沒有接納她的地方。丈夫死了,兒子和婆婆離開了。曾樹生雖然沒有依靠汪文宣有自己的工作,但她在工作上扮演的也不過是一個花瓶的角色??v使鼓足勇氣,背叛家庭出走,她所依靠的也是另一個男人的力量,另一個比汪文宣更強大的男人的力量。她背離了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角色,也未成為一個新女性,而是以另一種形式,扮演著花瓶的角色。
魯迅先生早對娜拉式的女性有過深刻的剖析,在經(jīng)濟未完全獨立的情況下出走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回來,二是墮落。作者此時并不能為自己的主人公找到一條真正的解放之路,并且他很清楚,曾樹生走的這條路是不對的。作者借曾樹生這一女性形象表達了其具有進步意義的女性倫理觀念,女性解放的成果并不是看有多少女性走出了家庭,而是看有多少女性認識到自己是個“人”,并愿意為爭取自己身為“人”尊嚴而斗爭。曾樹生的悲劇,代表了那一時代女性的悲劇。
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綜上所述,巴金正是通過對身處不同社會家庭階級,具備不同文化層次的女性悲慘命運的描寫,從社會歷史層面展示了身陷囹唔的女性的舉步維艱悲慘命運,控訴封建禮教與封建 制度以及戰(zhàn)爭下的黑暗社會對人性,人生的摧殘與壓迫。
縱觀巴金半個世界以來的創(chuàng)作,各式各類生動鮮明的女性形象貫穿于他創(chuàng)作的始終。這些女性形象的背后是他對人民和生活的信仰。他高揚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在女性主義視角下,刻畫了一系列身陷囹唔的悲劇女性形象,剖析其悲劇命運的深層原因,進而對女性深層意思中傳統(tǒng)意識的沉淀進行揭露和批判,引發(fā)女性的覺醒與掙扎抗爭,實現(xiàn)其獨立自主意識的壯大。同時反思了女性文化意識賴以生存的社會深層意識,從而為婦女尋求自身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對現(xiàn)代女性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姜哲.巴金<寒夜>中的現(xiàn)代女性意識[J].語文建設(shè),2016.12
[2]白詩雨.巴金與武者小路實篤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較[D].遼寧大學出版社,2016
[3]陳秋霞.從<家>中女性寫照窺探巴金骨髓里滲透的傳統(tǒng)文化[J].語文教育,2015.12
[4]李彥風.巴金小說<家>中女性形象與男性意識[J].現(xiàn)代語文,2015.7
[5]劉楠.悲劇女性的女性根源及解放--以巴金<家>中的悲劇女性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5.5
[6]林俊.巴金小說中的“出走”主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7]陳連錦.巴金的女性觀[J].黎明職業(yè)大學學報,2013.12
[8]劉慧英.論巴金的<俄羅斯十女杰>及相關(guān)的女性英雄[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3
[9]李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的性別意識反思[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5
[10]楊理沛.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巴金書信中的精神世界[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4
[11]魯迅.魯迅全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2]蔡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下的生命圖騰--巴金小說中的女性世界探微[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6.6
[13]周方蕓.婦女心態(tài)的畸形史--試論巴金筆下的悲劇女性形象[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2.62
作者簡介:趙子滕(1998.7.2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蘇徐州。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