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 要】作文是語文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衡量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也對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雖然有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仍沒有落實到位,使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阻礙了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提升。因此,文章展開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個性化指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42
所謂個性就是寫作者在自身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鮮明特征和思想感情,讀者在閱讀其作品時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緒、想法和風格,留下深刻的閱讀印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個重要的板塊,也是長期讓學生和教師感到困擾的難點。很多學生對于寫作存在畏難情緒,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而教師在授課時也不知道應當采取何種寫作教學方法,不少教師還難以掙脫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束縛,依然沿用著應試教育下的授課模式,給學生傳達固定的寫作模板,或者要求學生借鑒、參考優(yōu)秀范文,缺乏對學生寫作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所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難以讓人眼前一亮。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必然要得到優(yōu)化,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是踐行新課改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這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獲得更多學習效益,以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推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
一、調動興趣,創(chuàng)新授課方法
為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個性,將個性化指導真正落實到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和調動,改變以往的授課方法,構建開放的寫作課堂。首先,基于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十分豐富的特征,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予以充分的尊重并創(chuàng)設有利的條件來促進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進一步延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寫作話題,比如童話故事,和學生展開討論互動。也可以將小組合作模式應用起來,鼓勵學生展開互動和分享,激發(fā)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不受教師意志的干擾,根據(jù)自身的理解積累以及與他人的思維碰撞,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思維的拓展。其次,教師可以將信息教學工具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導入、展示各種各樣的寫作資源,比如自然風景、社會生活、實時熱點、奇聞逸事等,滿足學生視聽體驗,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二、讀寫結合,傳授寫作技巧
閱讀和寫作互為一體,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語文教師在針對學生的作文個性化指導展開授課工作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來實現(xiàn)。比如在講三年級語文課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對本課的閱讀學習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知識積累先對文章展開通讀,通過大致的瀏覽閱讀、對文章進行分段,并對其體裁、結構建立初步的認知。學生從標題就可以意識到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讀,有意識地勾畫出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接著邀請學生陳述自己所勾畫出的優(yōu)美詞句,說一說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期間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問題提示,比如提問“文章用到了哪些表達技巧?其好處有哪些?”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文章用到了比喻、排比的表達技巧,運用這些表達手法可以讓句子讀起來更加生動,讓所描寫的事物更形象。那么學生由此受到啟發(fā),也會將所學到的這些經(jīng)驗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中。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踐訓練,如讓學生利用文章中所用到的表達技巧進行造句,或者模仿文章的風格,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一種景物進行語段描寫,從而讓學生活學活用,提高寫作能力。
三、關注差異,落實個性指導
個性化指導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小學生正處于學習和成長的起步階段,其可塑性非常強,每個學生在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不同的。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征,教師不應當過多地干擾學生,而是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來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調整。有的學生領悟力強、學習態(tài)度認真,可以在寫作學習中將教師的指導執(zhí)行到位,進而提升自身學習的效果,激發(fā)自身寫作潛能;也有的學生在寫作學習上缺乏興趣,感到枯燥和乏味,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時候教師就要關心和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從學生的問題根源出發(fā)給出合理有效的建議,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幫助每一個學生取得進步。只有讓學生的主動性和話語權在課堂學習中充分展現(xiàn),才能讓學生的個性真正得到發(fā)展。
四、深入實踐,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沒有足夠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經(jīng)驗,因此缺乏豐富有效的素材積累,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不利的。教師就要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的思維認知可以不斷完善。一方面,學生的寫作積累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實現(xiàn)。當語文教師在展開相關閱讀教學工作時,就可以將課內(nèi)教學和課外教學有效銜接,為學生開辟一些課外閱讀渠道,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深入探究,從而讓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并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比如在講古詩詞時,語文教師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以外,也可以為學生推薦同一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其他詩詞作品,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不同詩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作風格。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并將寫作任務貫穿其中。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深入生活實踐,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多個性化的體驗。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親近自然,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觀察自然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觀察之后用語言文字表達自身感悟,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學生所寫出來的作文才具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再比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傾訴自己對父母的情感,可以闡述自己和朋友所經(jīng)歷的事情,也可以記錄自己的各種愿望和想象。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隨時記錄和書寫的習慣,學生的文筆才會得到足夠的鍛煉,寫作興趣自然而然地形成,個性化表達也會更為流暢。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實教師的個性化指導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賦予作文教學更多的活力,更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成長,進而確保學生學習質量提高,形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