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本《古事記》中語氣詞的比較研究

      2021-09-10 07:22:44陳韻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古漢語比較研究

      【摘要】 日本第一部史書《古事記》中的語言表記問題一直是日語學界關(guān)注的焦點。本文以其中常用語氣詞“乎”“哉”“歟”“耶”為考察對象,分別從其語言功能和意義等角度,與中國古漢語文本(史書類、白話小說類、漢譯佛經(jīng)類)中的使用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古事記》中這些常用語氣詞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全部源于中國古漢語,且語言風格較趨于中國的白話小說和漢譯佛經(jīng)。

      【關(guān)鍵詞】 古記事;語氣詞;古漢語;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1-0069-03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東華大學中央高?;鹂蒲袠I(yè)務(wù)費“人類共同體視域下的儒學與近代詞研究培育基地”(19D111405)的資助。

      一、引言

      日本上代(~794年),在日本國語史上也稱“漢字專用時代”。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古事記》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文獻之一。由于它是現(xiàn)存的、日本人最早嘗試使用漢字對和語進行散文表記的文獻,所以在日語表記發(fā)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居宣長在《古事記傳》 中提出由于《古事記》是面向日本國內(nèi)百姓的一部史書,由此撰錄者太安萬侶在進行記錄時,追尋的是一種受到古漢語影響前的純粹的和語。但是其后,國內(nèi)外學者紛紛提出異議,認為在日語散文表記體系尚未形成的上代,是無法完全脫離漢文的深刻影響的。以下本文就《古事記》中常用語氣詞的“乎”“哉”“歟”“耶”為考察對象,與中國古漢語文本語言進行比較,深入探究它們之間的具體語言關(guān)系。

      二、《古事記》中語氣詞的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是作者在使用語言時所表達出來的特色,是作者思想、情感、個性、習慣等在語言使用上的反映。語言風格由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所決定,但是與作者對語言內(nèi)容的思想、情感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因此,語言風格與語言使用存在著密切關(guān)系,語言風格是語言使用的內(nèi)在根據(jù),而語言使用是表現(xiàn)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豆攀掠洝氛Z氣詞的語言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其語氣詞的選用和使用頻率等方面。在語氣詞的選用上,《古事記》主要選用乎、哉、歟、耶等語氣詞。在語氣詞的使用頻率上,《古事記》“乎”使用次數(shù)最多,為31次,占比為73%;“哉”使用次數(shù)為5次,占比為12%;“歟”使用次數(shù)為4次,占比為10%;“耶”使用次數(shù)最少,為2次,占比為5%。日本《古事記》的這種語言風格與中國哪類古文獻相似?

      (一)與中國史書類文獻《史記》《后漢書》的比較?!妒酚洝罚ū炯o)中使用乎、哉、歟、耶(邪),總共有1489次。其中“乎”為929次,占比62%;“哉”為433次,占比為29%;“歟”為7次,占比為0.5%;“耶”為4次,占比為0.3%;“邪”為116次,占比為7.8%?!逗鬂h書》(本紀)使用乎、哉、歟、耶(邪),總共有1322次。其中“乎”為796次,占比60.2%;“哉”為315次,占比為23.8%;“歟”為10次,占比為0.8%;“耶”為3次,占比為0.2%;“邪”為198次,占比為15.0%。《古事記》與《史記》、《后漢書》相比,“乎”的使用次數(shù)都是最多的。但是它們的最大差異就在于“耶”的通假字“邪”的使用上,《古事記》沒有使用“邪”,而《史記》和《后漢書》多用“邪”,較少使用“耶”。

      (二)與中國白話小說《搜神記》 《游仙窟》的比較?!端焉裼洝肥褂煤酢⒃?、歟、耶(邪),總共有83次,其中“乎”為40次,占比48.2%;“哉”為8次,占比為9.6%;“歟”為0次;“耶”為35次,占比為42.1%;“邪”為0次?!队蜗煽摺肥褂煤?、哉、歟、耶(邪),總共有22次,其中“乎”為17次,占比77.2%;“哉”為4次,占比為18.1%;“歟”為0次;“耶”為1次,占比為4.5%;“邪”為0次?!豆攀掠洝放c《搜神記》《游仙窟》相比,“乎”的使用次數(shù)占比都是最高的,它們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沒有使用“邪”,而是用“耶”。但是《古事記》使用了“歟”,而《搜神記》《游仙窟》都沒有使用。

      (三)與漢譯佛經(jīng)《經(jīng)律異相》《法苑珠林》的比較?!督?jīng)律異相》(前十卷)使用乎、哉、歟、耶(邪),總共有508次,其中“乎”為166次,占比32.7%;“哉”為135次,占比為26.6%;“歟”為0次;“耶”為207次,占比為40.7%;“邪”為0次。《法苑珠林》(前十卷)使用乎、哉、歟、耶(邪),總共有1062次,其中“乎”為286次,占比26.9%;“哉”為231次,占比為21.8%;“歟”為0次;“耶”為527次,占比為49.6%;“邪”為0次?!豆攀掠洝放c《經(jīng)律異相》《法苑珠林》相比,最大的相同點也是都沒有使用“邪”。不過在“耶”的使用頻率上,《古事記》與《經(jīng)律異相》和《法苑珠林》差異較大,當然這與《古事記》本身作為史書的文本內(nèi)容具有較大關(guān)聯(lián)。

      綜上所述,在語氣詞的使用頻率上,《古事記》與中國古文獻存在不同程度的同異關(guān)系。主要有幾點:(1)《古事記》對“乎”使用最多,這與中國各類的古文獻基本保持一致。(2)在“耶”與通假字“邪”的選擇使用上,《古事記》雖與中國的史書相異,但與偏口語性的文獻,即白話小說和漢譯佛經(jīng)相似。

      三、《古事記》中語氣詞的語法功能

      詞的語法功能是指詞進入詞句關(guān)系的能力,包括詞與詞的結(jié)合能力以及詞在句子中充當成分的能力。語氣詞的語法功能很獨特,既不與其他詞結(jié)合,也不充當句子的結(jié)構(gòu)性成分,而是附在句末,使原句類型發(fā)生變化,充當各類句型的標記。《古事記》中的語氣詞乎、哉、歟、耶都具有使原句型發(fā)生變化的語法功能,這種語法功能顯而易見,都是源自中國古漢語中乎、哉、歟、耶的語法功能。

      在中國古漢語中語氣詞“乎”具有疑問、感嘆、祈使等語法功能。例如:污其名乎(《后漢書·列女傳》),在此句中“乎”發(fā)揮了疑問功能;長鋏歸來乎?。ā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罚诖司渲小昂酢卑l(fā)揮了感嘆功能;勉速行乎!無重而罪(《左傳》),在此句中發(fā)揮了祈使功能。《古事記》的“乎”采用了古漢語“乎”的疑問、感嘆兩種語法功能。

      在中國古漢語中語氣詞“哉”具有疑問、感嘆、祈使等語法功能。例如:“在‘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中,“哉”發(fā)揮了疑問功能;在“‘幸甚至哉?!ú懿佟恫教帍B門行》)”中,“哉”的語法功能是感嘆;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詩·召南》,“哉”此句中具有祈使功能?!豆攀掠洝返摹霸铡笔褂昧斯艥h語“哉”的祈使功能和感嘆功能。

      在中國古漢語中語氣詞“歟”具有疑問、感嘆等語法功能。例如: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柳宗元·梓人傳》),此句中的“歟”發(fā)揮了疑問功能;無懷氏之民歟?。〞x。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此句中的“歟”發(fā)揮了感嘆功能?!豆攀掠洝返摹皻e”承用了疑問和感嘆兩種功能。

      在中國古漢語中語氣詞“耶(邪)”主要是表疑問的語法功能。例如: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等,而《古事記》中的“耶”也均表疑問功能。

      綜上所述,《古事記》中四個常用語氣詞的語法功能是完全源于古漢語中語氣詞的語法功能的,并未出現(xiàn)新的語法功能。也可以說《古事記》中語氣詞的語法功能是與古漢語高度一致的。

      四、《古事記》中語氣詞的語法意義

      語氣詞屬于虛詞,沒有實體意義,但有語法意義,它們總要在句子中表達某種意義。語氣詞的語法意義往往與其在句子中的位置有關(guān),《古事記》正文中的42例語氣詞在句中的位置分為句末與句中兩類,由此使語氣詞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法意義。

      (一)“乎”的語法意義。一是《古事記》“乎”在句末的語法意義?!昂酢蔽挥诰淠┯?0例,具有疑問、感嘆、推測等三種語法意義。例如:

      (1)又、問、「有汝之兄弟乎」、答白、我姉、「石長比売在也。」(上·神代·120頁)(是非疑問);(2)問其女曰、「汝者、自妊。無夫、何由妊身乎?!梗ㄖ小こ缟瘛?86頁)(特殊疑問);(3)天神御子、即寤起、詔、「長寢乎。」(中·神武·144頁)(感嘆);(4) 「我所相言之孃子者、若有此家乎?!梗ㄏ隆ぐ部怠?32頁)(推測)。

      二是《古事記》“乎”在句中的語法意義。“乎”位于句中有11例,具有感嘆、停頓、推測等三種語氣意義。例如:

      (5)天皇詔者、「奴乎、己家似天皇之御舍而造」……(下·安康·338頁)(感嘆);(6)天宇受売命、謂海鼠云、「此口乎、不答之口而」……(上·神代·118-120頁)(停頓 );(7)乃、語云、「天皇者、比日婚八田若郎女而、晝夜戯遊。若大后不聞看此事乎、靜遊幸行?!?(下巻·仁徳·292頁)(推測)。

      在中國古漢語中“乎”具有疑問、感嘆、推測、停頓、祈使、商榷等語氣意義,顯然,《古事記》“乎”的語法意義源于中國古漢語,但缺少停頓、祈使、商榷等語法意義。

      (二)“哉”的語法意義。一是“哉”位于句末的語法意義。位于句末的有4例,具有感嘆、祈使、推測三種語氣意義。例如:

      (8)爾、伊邪那美命答白、「悔哉。不速來、吾者爲黃泉戸喫?!?(上·神代·44頁) (感嘆);(9)爾、速須佐之男命、詔其老夫、「是、汝之女者、奉於吾哉?!?(上·神代·70頁) (祈使);(10)爾、見其璵、問婢曰、「若、人、有門外哉?!梗ㄉ稀ど翊?28頁)(推測)。

      二是“哉”位于句中的語法意義。位于句中僅有1例,出現(xiàn)于邇々藝命與佐久夜毘売的對話中“佐久夜毘売啊,說一夜就受孕了。這不是我的兒子,必定是國神的兒子吧”(周作人譯),表示感嘆。相當于古漢語中例如“君子哉若人”的用法。

      (11)爾、詔、「佐久夜毘売、一宿哉妊。」(上·神代·122頁)。

      在中國古漢語中“哉”具有感嘆、疑問、推測、祈使、肯定等語氣意義。顯然,《古事記》“哉”的語法意義也源于中國古漢語,但沒有使用疑問、肯定兩個語法意義。

      (三) “歟”的語法意義?!豆攀掠洝贰皻e”使用得較少,僅有4例,且均位于句末,具有疑問、感嘆兩種語氣意義。例如:

      (12)沙本毘古王、問其伊呂妹曰、「孰愛夫與兄歟」、答曰、「愛兄?!梗ㄖ小ご谷省?98頁)(選擇疑問);(13)是、不勝面問故、妾答曰、「愛兄歟?!梗ㄖ小ご谷省?98頁)(感嘆)。

      在中國古漢語中“歟”具有疑問或反詰、感嘆等語法意義,由此《古事記》中的“歟”也是完全繼承了中國古漢語中的語法意義。

      (四) “耶”的語法意義?!豆攀掠洝贰耙笔褂玫母?,僅有2例,均位于句末,只有疑問一個語氣意義。

      (14)大國主神愁而告、「吾獨何能得作此國。孰神與吾能相作此國耶?!梗ㄉ稀ど翊?4頁)(特殊疑問);(15)問言、「汝者、天神御子仕奉耶」之時……(上·神代·118頁)(是非疑問)。

      在中國古漢語中“耶”多用于疑問句末,助各種疑問語氣,有時也用于陳述句或分句末,表停頓,起舒緩語氣的作用。由此,與其他三個語氣詞一樣,《古事記》中“耶”的語法意義也應(yīng)該是從中國古漢語中汲取的。

      五、結(jié)語

      由于上代散文文獻均由漢字表記,且當時和文的散文文體還未形成,因此上代日本人或多或少、有意識或無意識之中,都會向當時引領(lǐng)東亞的中國所使用的漢文尋求依托。因此日本上代文獻表記與漢文的密切關(guān)系是毋庸置疑的。在語言風格、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上,《古事記》語氣詞乎、哉、歟、耶(邪)雖然與中國古漢語文獻中的語氣詞乎、哉、歟、耶(邪)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不是語言本質(zhì)的差異,而是語言形式的差異。這種形式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事記》語氣詞用例不多,不能充分表現(xiàn)這些語氣詞在中國古漢語中的全部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但是反過來也可以說,《古事記》中這些語氣詞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全部源于中國古漢語,沒有一項不在古漢語語氣詞的內(nèi)容范圍之內(nèi)。同時,在從語言風格上看,比如史書,與偏口語性的文獻,即白話小說和漢譯佛經(jīng)更加相近。

      參考文獻:

      [1]倉野憲治,武田祐吉(校注).日本古典文學大系1古事記[M].東京:巖波書店,1958.

      [2]坂本太郎,家永三郎,井上光貞,大野晉.日本古典文學大系67·68日本書紀(上·下)[M].東京:巖波書店,1967.

      [3]夏井邦男.『古事記』の助詞の表記-表記と訓との固定化について[J].田辺正男博士古稀記念國語助詞助動詞論叢.桜楓社,1979.

      [4]瀬間正之.記紀の文字表現(xiàn)と漢訳仏典[M].東京:おうふう.1994.

      [5]小島憲之,東野治之,木下正俊.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7)萬葉集(2)[M].東京:小學館,1995.

      [6]山口佳紀,神野志隆光.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1古事記[M].東京:小學館,1996.

      [7]毛利正守.倭文體の位置づけをめぐって―漢字文化圏の書記を視野に入れて―[J].萬葉202號,2008.

      [8]佐佐木隆.『海人なれや、己が物から泣く』:上代語の表現(xiàn)[J].研究年報學習院大學文學部,2013.

      [9]奧村悅?cè)?,毛利正守,山口佳紀,內(nèi)田賢徳.討論會 古事記の文章法と表記[J].萬葉語文研究第九集.和泉書院,2013.

      [10]乾善彥.古事記の文章法と表記[J].萬葉語文研究第九集.萬葉語學文學研究會.和泉書院,2013.

      [11]潘鈞.日本漢字的確立及其歷史演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12]陸錫興.漢字傳播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8.

      作者簡介:

      陳韻,女,浙江湖州人,博士,東華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日比較語言學、日語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古漢語比較研究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上古漢語*kl-、*kr-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藏匿”與“炫耀”式景觀中植物種植的美學比較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11:51:06
      唐寅仕女畫與喜多川歌麿美人畫比較研究
      中外數(shù)據(jù)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28:25
      各國稅制結(jié)構(gòu)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chǎn)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shè)計和技術(shù)邏輯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7:04
      談?wù)劰艥h語的翻譯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1
      开阳县| 嘉兴市| 赤壁市| 巫溪县| 高淳县| 泰和县| 巫山县| 苏州市| 平果县| 富川| 桑植县| 玛曲县| 苏尼特右旗| 永宁县| 怀柔区| 肇源县| 东至县| 长阳| 台中县| 柏乡县| 渑池县| 栾川县| 青岛市| 洛阳市| 乐陵市| 阜阳市| 泰兴市| 常州市| 贺州市| 区。| 河东区| 黔西| 名山县| 民权县| 铅山县| 溧阳市| 弋阳县| 黄梅县| 广州市| 巴林右旗|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