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英語教學除了英美文化學習,還應該重視學生中華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英語教材作為教學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其文化知識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本文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新舊版教材的文化知識內容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教師、教材編寫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文化知識內容;新舊版教材;文化意識;
一、引言
文化意識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充分體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在注重在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也重視中華文化素養(yǎng)、家國情懷的培育。因此,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培養(yǎng)英語語言知識技能,也要能夠用英語正確表達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因此,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教材文化知識的特點, 在幫助教師有效地使用教材,真正發(fā)揮教材的價值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文化概述
1.文化定義
文化的定義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社會概念;而本文把文化的定義界定為狹義的文化,是指國家或是民族的歷史、制度、地理、傳統(tǒng)習俗、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獨特的信仰等方面。
2.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材中文化知識是課程內容一大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外文化知識,是學生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理解不同文化內涵,增強中國文化素養(yǎng),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習中外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理論基礎
1.文化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文化圖式理論作為其中分支,主張人腦中已有的關于某種特定文化的傳統(tǒng)習俗、風土人情等知識結構是人們認識理解新文化的基礎。從該理論角度,在英語學習領域,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知識技能習得、思維方式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語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語言形式的學習,更要學習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只有將語言教學和文化知識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英語語言技能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四、人教版高中英語新舊教材文化知識內容對比分析
目前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是依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實驗教科書》的基礎上精進修訂而成。修訂后的2017版教材相較于舊版教材在突出文化知識方面做出了一些變動,它以展示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來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同時讓學生分析中外文化的不同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多元思維,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改變符合新課標中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
1.統(tǒng)計說明
本文在“文化”一詞定義的基礎上,以單元為單位,梳理2007舊版教材五個必修和2017新版教材三個必修的文化知識內容,發(fā)現教材中的單元文化知識內容一般分為兩類,中外文化和外來文化。因此,文章在整理兩個版本教材具體的單元文化知識的同時還統(tǒng)計了中外文化和外來文化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比重。
2.統(tǒng)計結果分析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舊版教材的文化知識內容涉及的面極廣,包括地理環(huán)境、語言、文學、歷史、藝術、傳統(tǒng)習俗、節(jié)日、生活方式等,可見教材重視對學生多方面的文明素養(yǎng)。
根據表1,舊版教材的中外與外來文化知識的占比分別為36%、64%;而表2中的新版教材的中外和外來文化的占比分別為73%、27%,因此修訂后的教材在中外文化的文化知識內容的比例大幅增加,由此可見新版教材中華文化的滲透。同時,在梳理新舊版教材的文化知識內容時,筆者發(fā)現新版教材主要通過“同題異構”的方式實現中華文化在教材中滲透,即由不同的語篇、文化知識等構成的同一主題單元。例如,同是旅游的單元主題,舊版教材以加拿大之旅、從多倫多到蒙特利爾之旅為主要內容,而新版教材涉及了國內外之旅,講述中國和秘魯的旅游。另外新版教材更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在介紹美國的民族風味、城市風貌等多元文化的同時還結合中國苗族、侗族的多民族文化呈現,學生對中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跨文化認知和行為態(tài)度取向。
在版塊分布方面,舊版教材文化知識內容板塊主要分布在reading部分,而新版教材文化知識內容分布于多個板塊,除了reading外,還有l(wèi)istening and speaking等。以新版教材第三冊和老版教材必修三的Unit1為例,兩個單元仍然是以國內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但在單元版塊方面新版教材做出了調整,新版教材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的板塊比老版教材占比多,文本和活動都更加豐富,過程也更加細致。在reading部分,舊版教材閱讀材料的內容是對春節(jié)的介紹,新版教材則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發(fā)展變遷及其意義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說明,鼓勵學生探求不同文化背后的共性。在語篇主題方面,新版教材必修三的五個單元主題都包含了中外文化,以Unit5為例講述了金錢的價值,在閱讀材料選擇的時候既有中國故事An honest cleaner又有國外的《百萬英鎊》。而在老版的必修三Unit5中閱讀材料是《百萬英鎊》中的三個片段,沒有提及到有關于本族文化的知識點。同樣我們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在語篇也是有所增加的,在提及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涉及到了本族文化。
五、思考和建議
1.給教師的使用建議
教師應當充分了解課程標準在教材中的文化意識標準體現, 并把文化意識作為重點提到英語教學中。在面對教材改版做出調整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教材發(fā)生的變化,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地在教學中做出對文化知識的強調。新版教材中中華文化知識的比例增加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授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重視本族文化的滲透。教師可以更好地利用新版教材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多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在缺失中國文化的單元中,通過課堂活動及課后閱讀、寫作等方式來增加中國文化的滲透。此外,教師在教授不同文化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包容性。
2.給編者的建議
新版教材在板塊設計和單元主題方面都做出了微調,加大了本族文化的比例,在文化知識內容方面的深入與老版教材相比變化不是很大,但是也基本覆蓋了新課標的內容。編者在編寫教材的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材中的文化知識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要體現出時代特征, 要有面向世界的追求。同時,教材應該適當加入保護文化的知識, 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除外,在選擇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本族文化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力,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袁芳.試析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與作用[J].外語教學,2006(05):67-70.
[2]符雪妮.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文化知識分析研究[J].亞太教育, 2016 (08): 175- 176.
[3]過靈瑜.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滲透[J].大眾文藝,2020(04):210-211.
[4]劉晨霞. 英語教科書中的文化與中國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高銘梅.主題語境視角下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分析[J]海外英語,2019(13):20-21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黃于恒 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