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 李玉靜
摘要:目的 分析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管理中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作為精細化管理前,以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作為精細化管理后,比較兩組器械管理效果;結果:實施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0.80%)、滅菌不合格率(0.68%)、供應不合格率(0.73%)、包裝不合格率(0.64%)均低于實施前3.19%、2.88%、2.19%、3.63%,工作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且P<0.05;結論: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管理中實施精細化管理不僅可以確保手術器械管理質量和合格率。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管理;精細化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1-140-02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yī)院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醫(yī)院預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場所,其工作質量高低直接體現(xiàn)著醫(yī)院無菌物品質量高低,直接關系著醫(yī)療和護理安全,并且還與患者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息息相關。而精細化管理作為一類現(xiàn)代化、科學的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在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清洗消毒滅菌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本文就精細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開展分析,詳細情況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18年1月開始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以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作為實施前,以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作為實施后。在此過程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11人,護士4人,所有工作人員26名(合理安排工時),自動清洗機、壓力蒸汽滅菌機、超聲波清洗機均相同的。將兩組清洗的器械類型進行對比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施前主要是由消毒供應中心按照常規(guī)清洗消毒管理流程對器械予以消毒處理,而實施后是嚴格按照精細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2.1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健全管理制度。由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長、具有較強管理經驗的主管護師以及擁有豐富經驗的3名骨干護師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小組成員要組織全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展討論和分析,主要是對消毒供應中心現(xiàn)有的制度進行討論,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保證管理制度的完善。組織全中心人員對當前手術器械各個流程進行討論,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由組長對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收集和整理,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論證,最終確定優(yōu)化后的工作流程。
1.2.2開展精細化管理培訓。醫(yī)院應該組織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定期、分批接受相關講座和培訓,主要是向工作人員普及精細化管理應當具備的知識,工作人員必須深刻意識到精細化管理模式應用的重要性,作為小組組長必須準確掌握精細化的消毒滅菌操作流程,然后對其他的小組成員開展培訓,以便精細化管理小組在消毒滅菌工作中更好的開展精細化操作。
1.2.3實施精細化管理。(1)手術器械檢查與交接管理精細化管理。進行手術器械交接時,要仔細檢查、確保手術器械無損壞,認真核對手術器械的名稱、型號、規(guī)格,再次確認以上信息,無誤后簽字。(2)手術器械清洗精細化管理。對手術器械進行分類清洗,根據物品、器械材質、精密程度、污染程度進行清點、分類、登記。在清洗手術器械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將手術器械拆解成最小的元件,確保清洗徹底,如手術器械的精密性要求較高時,需要對其分類清洗,并注意清洗過程中損傷手術器械,一旦發(fā)現(xiàn)手術器械清洗不徹底時,需要繼續(xù)開展二次消毒清洗,直到手術器械清洗徹底為止。(3)手術器械消毒精細化管理。在對手術器械消毒處理時,檢測已經完成消毒的器械,當發(fā)現(xiàn)消毒效果不佳時,需要再次進行消毒,直到消毒合格。(4)手術器械滅菌精細化管理。在對手術器械滅菌時,嚴格按照消毒規(guī)定擺放好滅菌鍋中的滅菌包的數量和方式,通常滅菌包的用量應≤7kg,滅菌包相互之間應該留有間隙,以確保滅菌到位,滅菌完成后依然需要開展檢測,若指示卡檢測結果不合格時要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再重復滅菌,直到檢測結果合格為止。(5)手術器械包裝精細化管理。當手術器械完成消毒滅菌后,需要根據其種類和型號進行分類包裝,并規(guī)范地貼上對應的標簽,注明該類手術器械的數量、規(guī)格型號。(6)手術器械存儲和運輸精細化管理。手術器械包裝完畢后,還需要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存儲,其存放的位置距離天花板、地面、墻面要按照規(guī)定標準,并詳細核對和記錄運輸出庫的手術器械情況。
1.3觀察指標
比較實施后與實施前器械管理效果、工作質量評分。其中器械管理效果主要是參照由國家衛(wèi)生中心頒布的《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guī)范》中規(guī)定判定[2]。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評估主要包含回收清洗質量、包裝質量、滅菌質量、無菌物品發(fā)放質量,每項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組間數據以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開展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連續(xù)校正進行檢驗,用均數()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最終P<0.05表示數據間具有明顯差異。
2.結果
2.1兩組器械管理效果對比
實施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滅菌不合格率、供應不合格率、包裝不合格率均低于實施前,且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器械管理質量對比
實施后在器械管理質量各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實施前,且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管理全院醫(yī)療器械和物品的重要場所,其通過對器械和物品進行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分配,向各個科室提供無菌物品,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所以,要想降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必須確保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流程規(guī)范,各項器械和物品處理合格。但是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通常是由各個科室將器械和物品送至消毒供應中心,導致器械和物品管理混亂,從而影響了器械清洗消毒的質量。而精細化管理模式作為一類新型管理辦法,其因諸多優(yōu)勢被運用在各個領域中,而將其應用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消毒滅菌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
在本文中,對比了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和常規(guī)管理模式的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實施精細化管理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0.80%)、滅菌不合格率(0.68%)、供應不合格率(0.73%)、包裝不合格率(0.64%)均低于實施前3.19%、2.88%、2.19%、3.63%,回收清洗質量、包裝質量、滅菌質量、無菌物品發(fā)放質量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實施前,且P<0.05。這主要是因為精細化管理模式是在傳統(tǒng)常規(guī)的基礎上實現(xiàn)社會分工、服務質量的精細化處理,旨在以最少的管理資源獲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中實施精細化管理能夠實現(xiàn)消毒滅菌的規(guī)范化、精細化、制度化以及標準化,幫助工作人員熟悉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的流程,減少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合格率,充分保證了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3]。
參考文獻:
[1]李鳳芝,胡海燕.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管理中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25):167+174.
[2]王芳.精細化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34):234-235.
[3]廖羽.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中精細化管理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A4):174+185.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yī)院 2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