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雪
摘要:有學者把校園欺凌定義為:一個學生長時間并重復地暴露于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校園欺凌以多種形式存在,如暴力欺凌、語言欺凌、社交欺凌、網(wǎng)絡欺凌、財物欺凌、性別欺凌等。男孩遭受欺凌幾率高于女孩,但在欺凌高發(fā)的國家,女孩更容易受到傷害;在富裕國家,社會經(jīng)濟地位是青少年在學校是否會遭受欺凌的主要預測指標。
關鍵詞:學校;家庭;社會;校園欺凌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6-210
初中時筆者擔任班干部,某日在管理一位“刺頭”同學時引起對方不滿,結果他找了幾位高年級的同學對我進行恐嚇。事情雖已過去多年,然而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目前我任職教師好幾年,才逐漸意識到我這段經(jīng)歷就是校園欺凌。
一般來說,在人際與社交活動上屬于被孤立的、個性比較內(nèi)向害羞和敏感的、在生理發(fā)展過程中比較遲緩或弱小學生較容易受到校園欺凌。當校園欺凌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從學校、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等三個方面進行應對。
一、學校應扎實推進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
其一,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集隊集會、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和思想品德、安全、法治教育課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大力宣傳校園欺凌行為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品德與法制意識。通過標語、黑板報、櫥窗、校園廣播以及召開學生家長會等平臺向師生、家長廣泛開展反校園欺凌教育,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其二,利用心理咨詢室定期不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跟蹤處理。一般情況下,學生遭受欺凌時很少選擇向老師報告主要原因為:要么認為向老師報告后,情況不會有什么改善,甚至會引來更大的報復性行為;要么不想被同學當作只會打小報告的人,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老師需對學生進行心理建議及觀念導正,讓學生建立起信賴心。讓學生相信老師會很積極處理校園欺凌問題,而且向老師報告并不是打小報告的行為,而是一種幫助自己、幫助他人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應及時跟家長做好溝通,提升家長教育能力,安撫好孩子受傷的心靈。同時及時安排心理教師對被欺凌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如果被欺凌學生內(nèi)向害羞而缺少社交,應多幫他安排興趣相符的社團活動,用心培養(yǎng)孩子適當?shù)纳缃患记刹⑶医⒆孕判摹?/p>
其三,全面開展矛盾糾紛隱患排查,積極收集校園欺凌相關信息,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對品行不良的“問題”學生和留止事態(tài)惡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守兒童、殘疾兒童以及困難家庭子女建立專檔,分類監(jiān)管,有針對性實施“一對一”幫教轉化和關愛保護,不讓弱勢學生群體及所有青少年學生受到校園欺凌的傷害。
其四,建立家校聯(lián)系共管機制,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要求家長多關注子女的健康成長。同時要積極營造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良好班風,引導學生在受到欺凌時及時告知家長、學校和老師,尋求幫助。
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號召全體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行為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制止,同時塑造尊重、平等、多元、積極,負責等校園文化,宣揚尊重與平等的思想。
二、家庭要與學校合作矯正孩子的攻擊行為,家長也要與老師共同協(xié)助輔導受害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屬于欺凌者,那么家長要跟你的孩子討論校園欺凌行為,增強你對孩子參與活動與行蹤的掌控,并了解他與哪些人往來,花時間陪你的孩子并且為他們訂定合理的活動規(guī)范和回家休息的時間。家長要與學校合作矯正孩子的攻擊行為,經(jīng)常與學校老師保持聯(lián)系可使你清楚孩子的改變。如果你的家庭喜歡收看有暴力的電視影片、卡通或是玩暴力的電玩,這些無形中會增強他的暴力與攻擊行為,建議改變?nèi)业拈喡犈c娛樂習慣。還有,家長自身要做好示范作用,在家中不要有暴力行為,家庭中暴力行為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在學校的暴力行為。
如果自己的孩子屬于被欺凌者,那么家長 第一件事情便是直接與孩子討論——通常孩子會因為羞恥和尷尬而不愿和父母親談。所以應該要適時鼓勵,讓他們知道可以信任你并且隨時可以得到你的協(xié)助。在取得孩子認同后,家長要將事實報告老師或學校行政人員,讓孩子在家庭與學校方面都獲得援助,降低心理恐懼。再者, 家長也要與老師共同協(xié)助輔導受害孩子,由學校安排心理咨詢師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孩子排除心理陰影,并保護他免于再度受害的恐懼。而在輔導的過程中,也要教導他如何面對暴力問題的正面態(tài)度,同時告訴孩子遇事不可逃避,卻也切勿私下報復,以免釀成隱性的暴力行為。最后,家長要和學校合作確認孩子的安全——確認學校是否對校園欺凌行為有所處置且學校對學生的管教是適當?shù)?如果校園欺凌的情形發(fā)生在往返學校的路上,那么應主動接送保護孩子直到問題解決。
三、全社會要營造好反對校園欺凌的氛圍
我國應進一步加強立法,加大對校園欺凌者的處罰力度,切實保護好每一位同學的權益。前幾年,北京市、廣東省和天津市陸續(xù)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為反校園欺凌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國家應加強對未成年人不能涉足的娛樂場所的檢查力度,公民如果有發(fā)現(xiàn)不良學生聚集應主動提供警方,防止出現(xiàn)校園欺凌事件。司法部門應及時和學校取得聯(lián)系,安排專業(yè)人員深入學校開展法制講座,通過實際案例震懾校園欺凌者,同時也給被欺凌者提供申訴途徑,教會他們學會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全社會應營造好反對校園欺凌的氛圍,鼓勵司法人員、社會志愿者、心理咨詢師、公益組織等建立專業(yè)的反校園欺凌團隊,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后,對校園欺凌事件可以及時介入,發(fā)揮社會應有的作用。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女主人公易瑤因校園暴力而跳海自殺(未遂),而轉學過來的唐小米既是以前學校的被欺凌者又成為新學校的欺凌者,結果卻是觸犯法律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也因校園欺凌而導致了兩條生命的消逝.....在網(wǎng)絡上搜索“校園欺凌”,有1000多萬條消息,現(xiàn)實生活中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我們不希望一幕幕悲劇重演。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校是孩子快樂學習和生活的場所,而校園欺凌無疑使美麗的校園涂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愿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能重視起來,團結協(xié)作,為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們保駕護航,對校園欺凌“零容忍”,讓校園實現(xiàn)真正的平安、和諧、溫暖......